川流不息的川是什么意思

川流不息的川是什么意思,第1张

川流不息的川是什么意思 四川省的四川又从何而来?四川现在只有三川,为何还叫四川省?

此四川,非彼川题主问四川现在只有三川(三川不知从何说起),为何还叫四川省?因为四川之川,不是河流水道之川,也不是山间或高原上平坦而地势低的地带之川,而是特指川峡四路之川。

查四川历史就知道,四川之所以得名,源自于北宋的川峡四路。

北宋先在今四川盆地一带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二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为川峡路。

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川峡路分为益州路(后改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南宋时又总称“四川路”,这是“四川”一名用于行政区划代称的开始,四川由此得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再简称为“四川省”,这是“四川”省名得名之始。

从此“四川”一名沿用至今。

那么,我们为什么总误以为四川是四条河川的简称呢?因为四川是天府之国,境内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各种地形都有,河流众多,源远流长。

据统计,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419条,其中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45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2条,真资格的“千水之省”。

我们常说大江大河,在四川,能称之为江的就有金沙江、雅砻江、青衣江、青白江、岷江、湔江、石亭江、沱江、白龙江、涪江、渠江、嘉陵江、乌江等等。

能称之为河的就更多了,像白河、黑河、毗河、大渡河、赤水河、安宁河,遍地都是。

哪一条提起来,都鼎鼎有名。

古往今来,人类文明沿河而生,连孔子都要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水奔流不息,给了每一个人的回忆与情怀,寄望与期待。

而在四川,经常不是江就是河的,连问个路都说上头下头左弯右拐,所以把四川误以为是四条大河的简称,说明了大家对流河的热爱,也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郭沫若的名字,就是取自他家乡的沫水和若水。

可以说有了河流加持,连名字都自带气势,能成为一代文豪,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总之,其实我在向朋友们介绍四川的时候,也特想把四川当作四条河川的简称,但是,名字的来历毕竟是严肃的事情,所以,要说四川的源起,我们还得以川峡四路的简称为准。

不知你所说的三川是哪三样东西。

而且,四川省称呼的来源,是北宋初期四个 行政监察区“路”的合称,与什么三川扯不上。

我们来看看“四川”这个地名称呼的由来和演化过程。

四川之地,起初称为蜀地。

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沿岷江而下,迁徙至成都平原,到商周时期建立了蜀国。

从而有了古称“蜀”。

后来,在今四川之地有蜀国、巴国等小国家。

战国时期,秦国兼并蜀国、巴国,推行郡县制,在今川西设立蜀郡(治所在成都)、川东设立巴郡(治所在江州,即今重庆)。

西汉时,在今四川之地增设了广汉郡。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立了13个刺史部,今四川地区属于益州刺史部。

三国时期,刘备建国“汉”,史称蜀汉。

三国末年,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增设梁州。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就一直沿用梁州、益州的建制。

在这期间,今四川之地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更迭频繁,但是“蜀”或“巴蜀”的称呼一直存在。

唐朝建立后,废除州、郡制,将全国分为十道,每道各辖若干州。

在隋唐时期,“道”属于监察区名称,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

在此期间,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

因为此地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剑南道。

而且,今四川之地的一部分例如剑阁以东地区,属于山南东道、山南西道管辖。

宋朝建立后,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府/军/监)、县的二级制。

同时,设置直辖于中央的监察区“路”,地位高于州(府/军/监)。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将天下分为15 “路”。

后来增加到18路、23路。

起初,今四川之地主要分属西川路和峡西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把西川路拆分为益州路、梓州路,把峡西路拆分为利州路、夔州路。

于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这四个 “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

在此期间,这里还设置了四川制置使的机构官职。

因而,就有了简称“四川”之说。

例如南宋邓深《柔远楼》诗中有:“四川形胜当前险,三峡波涛据上游。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送丘宗卿帅蜀三首其一》诗中有:“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

”元朝建立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并了川峡四路,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

当时“四川行省”的衙门驻成都路,辖境包括今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等。

这是“四川”建省的开端。

清朝建立后,在天下设置18个行省,其中就包括四川省。

新中国初期的1950年1月,撤销四川省,划分为川西行署区、川东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南行署区和西康省。

1952年9月,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97年,原四川省的重庆市、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组建重庆直辖市。

至此,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区域。

有一说,“四川”之名来自当地的四条河流。

例如晚清民国时期的通识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对四川的解释就采用了这个说法:“称四川省者,以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四大川,因以为名也。

”这一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正统说法。

“川”本义是河流、水道,这倒没错。

例如甲骨文中,“川”的字形像两岸之间有水流过。

字中两边的两条曲线,像河流的两岸;河中的几个小点,指奔流的河水。

但是,四川省内河流众多,以长江水系为主,并不仅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四大河流。

还有黄河、金沙江、雅砻江、沱江、涪江、嘉陵江、赤水河等。

而且,四川籍的诗人、学者流沙河先生,曾经专门否定了四川得名于四条河流的说法:“省名四川,非谓此省有四条川。

长江三峡,古称川峡。

元代分为川峡东路、川峡西路、川峡南路、川峡北路,共四个行政区,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而建行省。

”所以,综上所述,正统的说法应该是:北宋咸平四年合称的“川峡四路”或“四川路”,是“四川”之名的来源。

元朝设立“四川行省”,成为“四川”建省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确立了四川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45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