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长安是哪个朝代的首都,第1张

长安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为何在唐朝之后,再没有朝代在此建都?

在封建社会中,都城的设立至关重要,这关乎一个王朝的统治是否安定,都城的设置要考虑政治、文化、地理等多种因素。

我国有600多个城市,但是曾经在封建社会中成为都城的寥寥无几。

其中西安曾做过周、秦、汉、隋、唐等13个朝代的都城。

不过在唐朝灭亡之后,就再也没有王朝将长安定为都城了。

长安地区都城地位的变化,开始于唐朝末年的“黄巾起义”,公元880年12月,黄巢带兵进攻长安,唐僖宗狼狈出逃。

代州等地节度使率兵前往长安勤王。

公元883年,黄巢被迫撤出长安城,但是此时的长安城已经经历了三年的腥风血雨,早以盛世不再。

与此同时,大唐王朝也迎来了末日,地方节度使壮大,中央宦官专权。

宦官田令孜,与王重荣,李克用三人,因为争夺盐税之权,勾心斗角,田令孜处于下风,但又不甘心自己的利益被他人夺去,于是便携皇帝出逃。

在出逃时,他下令火烧长安,就这样长安城沦为了一片火海,自此风光不再。

关于为何后世没有将长安城选为都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有了比长安城更好的选择。

一、安史之乱以后,长安的经济地位逐渐降低城市经济状况对于都城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作为国家首都,必须要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粮食的正常供应,否则会引起叛乱威胁统治。

长安城曾经盛世的出现和后来的败落都与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

经历过战乱和火海的长安城已经称得上是一片废墟了。

早在安史之乱时期,唐朝的国力就已经被消耗了大半。

此后都城长安被叛军、吐蕃人、黄巢等人多次占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洗劫后的长安城,早已破烂不堪,百姓也被杀的杀,逃的逃。

缺乏劳动力的支持,重新再现长安往日的辉煌可谓是难上加难了。

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京杭大运河,成功联通了南北地区,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

到了南宋时期,南方的经济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在这种条件下长安城的经济价值,自然是不如其他城市,如果要建都长安的话,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过于庞大。

二、唐朝之后,边境威胁逐渐从西北转移在封建社会中,政治背景一直都是都城选择最重要的因素。

除了城市当地的政治环境以外,国家外部威胁也是极其重要的。

纵观封建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唐朝以前对中原王朝产生威胁的势力,往往来源于西北地区,比如说周朝时的北狄,汉朝时的匈奴,隋唐时的突厥。

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必须要保证在战争时能够为前线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及时接收信息,进行资源调动,所谓“天子守国门”便是如此。

在唐朝之前,长安就很好的具备了这一功能。

可是在隋唐以后,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胁逐渐转移到了东北地区,比如说宋朝时的契丹,明朝时的蒙古。

宋朝时建都汴梁,这是因为汴梁是距东北边境较近的地区当中最有实力的城市。

明朝时建都北京,也是同样的原因。

由此可见,都城的选择与国家安全有着极其重大的联系,长安之所以失去了自己的政治优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外部威胁势力的改变。

三、风水玄学的影响因为科技发展的限制,封建王朝崇尚风水玄学,在我国历史上曾流传有两个说法,首先是“一姓不再兴”纵观封建历程,可以发现没有哪两个大王朝的统治者是同一个姓氏的,然后就是“王气千年尽”,这句话指的是都城的王气满1000年就会消失,直到封建王朝结束这一个传言也没有被打破。

因此,唐朝以后长安再没有被作为都城的原因还有中国传统的风水玄学这一文化因素,在现在看来,这一原因或许并不可信,甚至有些可笑,但是在技术水平有限的古代,很少会有统治者敢于冒这个风险,定都长安。

四、唐朝后期,关中地区的自然条件逐渐恶劣自然地理条件也是都城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封建社会初期,关中地区被称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森林密布。

可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区域愈发广泛,活动强度也越来越大,关中地区的这一优势也不复存在。

水源对于人类生存,城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秦汉时期,关中地区雨量充沛,因此得以沃野千里,这保证了城市粮食的供应,后来随着人类的生产扩张和战争的爆发,关中地区的环境被破坏,雨量渐渐减少,曾经肥沃的土地也开始盐碱化,城市粮食供应也日趋紧张。

隋朝时期洛阳修建了全国最大的粮仓——洛口仓,这个粮仓主要负责囤积中原和江南一带的粮食供给给长安。

唐朝末年的战争完全破坏了关中的环境,使这一地区,无法正常进行粮食供应。

除此以外,关中地区在隋唐时期有着剧烈的气候变化,隋文帝开皇20年,这一地区曾发生过大雪灾。

关中地区也曾多年干旱,据《新唐书》以及《旧唐书》记载,在唐朝时期关中地区曾有15年冬天没有降水,从目前出土的各种唐朝古画,我们可以发现当时不论男女老少,衣着都很单薄,而之后的宋朝人物画则以身着棉袍厚衣为主。

到了唐朝后期,这种气温偏高的现象发生了改变,转而以低温为主,据记载贞观年间,春秋季曾出现过霜雪现象,造成了粮食减产。

总结:长安城错失都城地位的原因有很多,在经济上,长安城经过多次破坏之后,已经很难恢复往日的辉煌,在政治上,随着外部威胁势力的转移也失去了政治优势,在文化上,长安城已经走到了王气尽头。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如今的长安已变为西安,但我们依然可以在现在的西安城里看到它曾经的辉煌。

唐朝时候建国时定都在西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长安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人口数量暴增。

据历史学者考证,唐长安城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流动人口51万。

唐长安的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

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

当真是万国来朝的盛世。

但是繁盛背后也带来了对城市的需求供给提出了很大考验,最基本的如粮食、水,最关键还有生火做饭取暖的木炭,据说当时为了长安城的取暖,砍伐终南山很严重,杜甫的《卖炭翁》也从侧面揭露了当时长安资源的匮乏。

正是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供给的矛盾,唐朝中期建立了陪都洛阳。

西安地处西部边陲,关中经过几百年的种植和大量城市生活的排污,土地越来越贫瘠,如果降雨量少,当地的农作物产量有限,就无法支撑都城大量的人口。

唐代之前,长安水路畅通,还能通过河道运输,输入外地的粮食,即便这样,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运输的成本很高,而且到了冬季,河道冰冻后,长安供给线就中断,可能陷入粮荒。

还有考古及文献研究,长安居民排污,采取“渗井排污”的方式,直接排到地下。

因此地下水污染严重,多数井水苦涩咸。

人多,住房紧张、饮水困难,用现在的话说,居民生活指数降低,必然导致有钱人到别的地方买房买的地,尤其是贵族,进而皇族。

资源匮乏是长安支撑不起一个大都市人口的重要原因,宋朝之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政治中心也就随之难难移。

都城也就随之迁移。

总之一个国家定都在哪儿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国防、经济、资源是重中之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478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