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日

庚日,第1张

庚日 农村节气老话“夏节三庚数伏天”,到底这个“三庚”多少天?这个“伏天”又是那个伏?

这些老农村记日子的说法,别说现在城里人搞不懂是哪天,就是土生土长的九零后农村娃,也是一问三不知了。

“夏节三庚数伏天”,通俗来讲,就是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就宣告入伏正式开始,成为初伏第一天。

当然,这个“伏天”,肯定是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中一年最热的三伏天,严格来讲是指三伏里的初伏,也就是第三个庚日为进入初伏天标志。

这是妥妥的老 黄 历——“干支纪日法”,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组成60一甲子的纪年,和60组不同记日子的方式,循环使用。

有朋友问:为什么有的年头三伏天是30天,有些年头三伏天又成了40天,这个伏天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看阿兮截取的三图可知,2019年夏至后的第二天就是第一个庚日(见图1),属于庚日出现早的年景,若是第一个庚日出现早,夏至与立秋间出现了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是20天,总计伏天则为40天。

比如2019年的三伏就是40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为20天)。

若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迟,夏至与立秋间只有4个庚日,那这一年的伏天就是30天。

因庚日看的是天干,所以10天一循环,也就是一庚(2019年6月22日)10日后为二庚(2019年7月2日),再10日后为三庚(2019年7月12日),今日已经7月3日,今年的伏天马上到了。

儿时在农村,三伏天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农村老人会说一句“不热不冷,不成年景”,“伏里多雨,囤里多米”,酷暑里庄稼就不怕夜里一场关门雨,白天又是一个大晴天,仿佛夏夜里都能听到玉米拔节的咔吧声。

三伏天里,最热的是中伏,也正是大暑时节,正常节气,这时候雨一场接一场,气温高,湿度大,属于“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的关键时刻。

这几年南涝北旱,阿兮老家农村,已经连续数年三伏天抢水浇地了。

2016年干旱的厉害,许多浇不上水的苹果园果农,为了保树忍痛把套上袋的苹果强制摘掉,减轻负担,就连这还有果树干旱致si。

阿兮清楚记得,我家绿豆爸的小果园,那年也有一棵苹果树死去,没水浇真是眼睁睁一点办法没有。

今年你们当地天气如何?还算风调雨顺吗?

夏至已经过去接近两周了,现在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说到夏节其实就是指的夏至节气,三庚说的是,三个庚日,庚日说起来比较繁琐,是根据天干地支来推算的,其是按阴历纪年推算的,这个我简单的来说一些,更加通俗的告诉大家。

先说说这句话的通行版其实句话的通用版本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和“夏节三庚数伏天”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比较同行,也就是说,夏至后的三个庚日就是三伏天的第一伏了,这个一般都是第一伏天,所以也叫头伏。

关于“三庚”和“伏天”的具体意思上面已经说了一下伏天的含义,就是说是指的三伏,这里重点说一下“三庚”,这里的庚指的是夏至过后的三个庚日,2019年的夏至之后的三个庚日分别是,6月22日(庚寅日),7月2日(庚子日),7月12日(庚戌日),这样的话2019年的入伏日就是7月12日,这里正好是三个庚日,也就是说一个庚日间隔是10天,三庚就是30天,初伏的时间就是10天了。

这句老话是根据阴历纪年来计算的,很多年轻人并不是太了解,好在现在互联网拿给我比较普及,人们可以随时了解并学习,所以在这里就不罗列天干地支了。

我是聚能三农,欢迎大家关注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50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