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是什么意思

驱逐是什么意思,第1张

驱逐是什么意思 驱逐舰到底“驱逐”的是什么?

这件事吧……这是翻译问题,驱逐舰的名字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叫做“毁灭者”,这名字要比“驱逐舰”要霸气得多。

“Destroyer”这个词就来自于毁灭“destroy”。

但还是之前的话,要研究海军,中国人还真没太大的资格,毕竟,海军的黄金时代咱们都没赶上,只能算是打酱油凑热闹的。

历史问题的了,不多做解释,现在寄希望于太空军吧,这个方面咱们还是有实力的。

本身海军的任何军舰都是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不断的变化的,唯一不变的仅仅是名字而已。

例如上面的大小、外形完全不同的船,其实是历史上驱逐舰的不断演进过程,上面这些都是驱逐舰。

“驱逐舰”这个词,本来是来自于清朝末期。

这个词汇当时也说明了驱逐舰的用途,也算是信达雅的典范。

这种船主要是用来驱逐雷击舰的。

现在雷击舰已经很少见了,这东西被鱼雷艇所替代了。

但在19世纪中晚期,雷击舰往往是舰队所需要警惕的对象。

雷击舰最早是普通的小船,在前面安装了一个长杆。

利用堂齐柯德的方式将长杆上的炸药怼到对方船上。

后来鱼雷被发明出来,雷击舰可以从1-2海里以外直接发射鱼雷对舰队进行打击。

但是当时的鱼雷并没有导引功能,只能沿着近似的直线航行。

因此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想命中一艘军舰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于是这种雷击舰往往会在很远的位置攻击军舰的锚地或者直接对着港口发射鱼雷。

鱼雷慢悠悠地航行到锚地或者港口碰上了目标就是赚了,碰不上对于雷击舰来说也没啥损害。

所以雷击舰也就成了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很让人讨厌的船。

为了对应雷击舰,海军就调拨出来一堆航行速度快火力猛的小船,在锚地和港口之外警戒航行,一旦发现不明身份的船只,就驶近,依靠还算强大的活力摧毁之。

这时候就有了Destroyer这个词。

咱们则是取其战法叫做驱逐舰了。

后来,专门的雷击舰被鱼雷艇和潜艇所取代,驱逐舰也为了适应对手的变化改成了针对于鱼雷艇和潜艇的舰种,所以我们后来也会听到驱逐舰、反潜驱逐舰等等一系列的词汇。

而且由于驱逐舰的吨位和速度要比护卫舰还大一些,更方便安装更多的临时武器,在二战期间人们又把高射炮给搬到驱逐舰上了,于是就又有了防空驱逐舰。

再后来,由于驱逐舰 本身的吨位比护卫舰大,造价比巡洋舰便宜,就让驱逐舰成了安装各种导d的最佳平台。

在导d上舰之后,驱逐舰才逐渐地成了一个多面手。

再再后来,垂发技术不断完善。

大伙就发现没有什么必要建立巡洋舰了。

于是驱逐舰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所以说只是名字名字留了下来,剩下的就全变了。

当初驱逐谁的,已经并不重要了。

驱逐舰,简称DD,是一种快速的海军舰艇,自19世纪末以来,主要用于防御水面舰队和舰队护航,现代驱逐舰已经脱离过去的桎梏,变成了多功能主战军舰的代名词。

“驱逐”这个词其实是汉字翻译出来的名称,它的英文单词是“destroyer”。

这个单词的原意是“毁灭者”或“破坏者”,来自单词“destroy”。

驱逐舰出现于19世纪末,在1890年代,由于鱼雷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型战舰受到严重的威胁。

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声呐辅助,鱼雷是否来袭只能靠眼睛看。

由于海面的折射问题,大型战舰清晰地看到鱼雷尾迹时,鱼雷常常已经离得不远了。

怎么办呢?人们只能制造一些快速的小炮艇进行护卫,它们围绕着舰队做外层警戒和防御,防范来袭的鱼雷,也阻止当年那些打不远的鱼雷艇靠近,必要的时候,它们自己就是挡雷的工具。

打着打着,这类小艇吨位就越来越大,以配合更好的远洋适航性。

船身的武装也越来越强,增加了大口径火炮,也增加了鱼雷发射器。

上图.哈沃克号于是驱逐舰成型了,这个词出现在1893年的英国舰艇“哈沃克”(havock)上,起初它被称为“鱼雷艇驱逐舰”(torpedo-boat destroyers),后来改称“Destroyer”,直译就是“毁灭者”,于是以后所有的驱逐舰都叫“毁灭者”。

“鱼雷艇驱逐舰”糅合了护卫舰的伴随功能,又有雷击舰的鱼雷攻击功能,还能进行快速地部署拦截,截杀、驱赶对方的鱼雷艇。

这些被称为“鱼雷艇驱逐舰”的鱼雷艇本身就是个大鱼雷舰,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它们通常被部署在舰队作战队形的前端,负责侦察敌方舰队,用炮火击退其驱逐舰,然后向其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鱼雷艇驱逐舰”拥有了更多的功能,如反潜和防空。

因为声呐技术的成熟,机动灵活的驱逐舰称为反潜的头等主力军,它们配备了水听器和深水炸d,以保护商船队和战舰免受潜艇攻击。

一旦听到风吹草动,它们便会扑向目标点四处巡曳并投掷深水炸d,这时候被吓尿的潜艇要么逃跑,要么靠人品扛,碰见炸鱼的莫办法。

飞机的发展带动了驱逐舰的防空改进,一些驱逐舰型号开始往上大量堆砌防空火力,以辅助己方舰队防空。

如英国二战时装备的“战斗级”(Battle-class)驱逐舰就是典型的防空驱逐舰,它们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德军JU87“斯图卡”这类俯冲轰炸机,因此除了深水炸d的滑轨和鱼雷发射器外,“战斗级”遍身都是刺,有8门博福斯40mm机关炮,6门厄立孔20mm机关炮,4门MKⅢ114mm炮,1门100mm高平炮,1门维克斯.303重机q。

美军的许多驱逐舰与英国这艘“战斗级”的配置非常相像,防空的主力就是40mm博福斯和20mm厄立孔,这两款机关炮堪称那个年代的舰载防空神器。

如一代经典的萨姆纳级驱逐舰,拥有四联装40mm博福斯机关炮2座,双联装40mm博福斯机关炮2座,20mm厄利孔机关炮11座。

其实除了防空驱逐舰,还有防空巡洋舰,如美军的圣地亚哥号,这都是为海上航空作战衍生出来的。

在防空火力面前,驱逐舰是远比不上大型战舰的,但作为多功能的护航型军舰,驱逐舰能快速地在洋面上穿插,机动式地为各战舰进行火力补充,亦提供不同角度的防空打击,甚至能正面硬怼鱼雷攻击机群,给海域布雷,运兵补给,自裁,作用非常巨大。

战后的驱逐舰走向了新的道路,开始变得更加巨大也更加多功能,反潜、防空、护航功能一概不缺,更因为科技的发展,增加了电子战和导d打击能力,甚至走向了隐身化的道路。

结果走着走着,能一船多劳的驱逐舰变成了主战武器,出现了“大驱”这种变态,它们的身板已经接近和超过了二战的重巡,攻击力极为强大,可谓下能摸黑鱼,上能捞快递。

你说它还“驱逐”个甚?现代的驱逐舰就是一等战斗舰。

总结就是,早期驱逐舰挡鱼雷,驱赶鱼雷艇,中期驱逐舰打同类、反潜、防空,现代驱逐舰已经多功能多任务化,干啥都可以。

那么驱逐舰为何从“毁灭者”变成了汉字的“驱逐舰”呢?是谁翻译的?很遗憾,关于这点已经不可考了,我们只能推测。

从1894年李鸿章购买的早期英国试验驱逐舰“飞霆号”的命名来看,中国早期并无“驱逐舰”的命名,这艘阿姆斯特朗制造的军舰被清政府称为“鱼雷炮舰”。

中国当时并没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这种称呼,相关的汉字名称可能来自日本。

可能正是日本的舰型称呼随着和制汉字在后来的历史中传入中国,毕竟它们拟定了完备的战舰、巡洋舰、驱逐舰、水雷舰、潜水舰的名称,随着那段黑暗时期的交流,没法不影响到中国。

(注:这只是种推测,欢迎交流指正)引进"海圻"号的时候,这巡洋舰还被清政府称为“穹甲快船”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572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