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抄报

什么是手抄报,第1张

什么是手抄报 小学生整天要求做手抄报,手抄报能锻炼什么,频繁让做手抄报?

你好,我是小7麻麻,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学校给小学生布置手抄报的作业对学生是有好处的,非常有意义!手抄报的意思就是自己动手抄写、画画、排版做成一份小报。

1、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如果可以自己写,那更好,不用搜集资料)2、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对颜色的认知,协调性等等这些,对小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锻炼。

提高审美观!3、学会收集资料,每份手抄报都有一个主题,学生按照主题,从网上啊、书上啊收集各种有关资料!4、将这些收集的资料进行,概括、精简,然后排班,使之更加协调、美观!5、要做好一份手抄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些学生会请教家长,那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完成,这样呢,就变成了一个亲子活动了,既培养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也教会了孩子一些做手抄报的知识!一举两得。

以下这6幅画都是我女儿学校里布置的手抄报,刚一年级时,让她独立完成有点困难,所以我会跟她一起完成,这期间可以有更多的互动,非常好,边画边写中学会很多。

等她长大些,就让她自由发挥,自己独立完成!在中国,有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以学业为重,老师布置的这些手抄报根本就是和学习无关的,作业那么多,哪里来得及做这些呢?所以很多家长就会代替孩子去完成,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孩子应该全面发展,不光只是学习课本知识,更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比心]以上是我这个观点,谢谢[来看我]

从题主对问题上就可以看出,题主对学校要求上小学对孩子多次做手抄报很有看法。

“整天”,“频繁”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孩子做手抄报的无奈、疲于应付甚至隐约的烦 。

题主的烦恼,不少多家长都有。

不仅中小学生会时不时要求办手抄报,甚至幼儿园都要办手抄报。

面对手抄报的要求,不少家长苦于时间、经验、设备、资料来源等条件的不足,深感压力。

夹在老师跟孩子之间,也不好在孩子面前有怨言,真是有苦难言。

一、从幼儿园开始,手抄报是对孩子和家长的共同考验学校布置手抄报,孩子在完成过程中,通常都是作为家庭作业、在家里完成。

按理说,手抄报应该是家校共育、亲子互动,提高家庭教育效率的一个好机会。

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就像题主提到对那样,过于频繁,要求过高、远远超过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极限的手抄报,会给家长带来困扰,让家长不胜其烦。

笔者孩子幼儿园开始,各种各样对手工作业就几乎每周都有,其中最常见的一项就是做手抄报。

这些手抄报有的以节日为主题,有对以生活为中心,从收集材料到版面设计,书写、绘画,每个环节都得家长全程参与,整个制作过程,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家长动手完成,孩子能做的,不过是递一下水彩笔,拿一下剪刀这样的辅助工作。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好,老师还要求必须塑封。

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塑封设备,只好赶到文印社去完成。

每回去离家最近对文印社,都会碰到跟自己一样去打印、塑封手抄报对家长。

这样一回回奔波下楼,家长对耐心都要磨光了。

难怪会有家长跟题主一样,对学校频繁要求孩子制作手抄报“敢怒而不敢言”了。

二、学生办手抄报是学校教学的需要手抄报,原来是指一种新闻和印刷业发展过程中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又称手抄新闻。

我国唐代就有由各地驻京“邸吏”主持抄发、以地方官吏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手抄报,叫做“邸报”。

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在过去印刷技术不够发达对时候,手抄报也是宣传思想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学校,手抄报是课堂教学对延伸,也是语文、英语等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一种重要形式。

在实践“大语文”教学对理念和背景下,手抄报是一种重要的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互连接对重要载体。

三、学生为什么办手抄报?手抄报是微缩的黑板报,虽然现在由于信息技术、印刷技术发展,黑板报在社会上的应用大为减少,但是在中小学校园,黑板报仍然是宣传校园文化和开展延申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学校,受黑板报的特点限制,参与每期黑板报出刊的学生人数有限。

有的学生也许一学期都没有机会参与一次出板报。

而手抄报则可以避免黑板报的这种不足,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板报设计制作当中,在方寸之间,展示自己的、绘画、书写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锻炼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手抄报空间有限,通常只有一张A4纸大小,要做到既有相关的知识内容,又有精彩的版面设计难度不小。

抛开前面说到的幼儿园阶段在老师要求下,家长“越俎代庖”完成的“亲子手抄报”。

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生而言,根据老师要求选材、组稿、编辑、排版、绘画、书写,需要他们全神贯注、脑手并用,不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某项任务,也是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时机。

四、对待孩子办手抄报,家长和老师该怎么做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 ,能帮助、指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都是一件心甘情愿而且快乐的事情,毕竟自己孩子的学习成长是家长最关心、最愿意付出努力的事情。

但是,学校老师在布置手抄报作业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孩子的智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实际情况,布置孩子力所能及的手抄报任务。

不顾学生实际,甚至不顾家长实际条件,布置那些高难度的手抄报作业,难倒学生的同时,也难倒学生家长,那样的话,家长有怨言,也是在所难免。

(一)老师布置手抄报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小学之前,不宜给孩子布置手抄报大多数做过幼儿园家长的人都深有体会,幼儿园老师布置的绝大多数手抄报,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范围。

明明孩子认不全颜色、不会用剪刀,手抄报任务最后完全转嫁到家长身上,这样的所谓作业,对孩子没有任何提升作用,只会给家长带来额外的负担。

布置手抄报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符合孩子成长特点,孩子通过努力或者在家长帮助下能够完成的手抄报作业,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去年,我家孩子英语老师布置了“一次快乐的旅行”,孩子想把自己去新疆旅行的见闻感受做素材,又怕自己英语水平有限,不能清晰表达自己。

我们建议她先用中文整理素材,设计版面,然后想办法翻译成英语。

后来,孩子自己用翻译软件把短文改成英语,完成的手抄报图文并茂,内容真实有料,被老师筛选出来参加学校手抄报展览。

(二)家长要正确看待手抄报作业通常来说,小学阶段,孩子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比较简单的手抄报。

如果有家长的支持辅助、完成优质的手抄报也不在话下。

题主说到的“学校整天要求小学生做手抄报”,明显带有情绪。

不知道学校每学期布置几次手抄报任务?孩子已经上小学,如果每学期语文、英语、数学各布置一次,一学期完成2-3次手抄报,应该是正常的量,家长不必过于敏感。

在孩子完成过程中,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辅助,等孩子上手后,家长就轻松了。

切不可为了孩子手抄报做的精美、优质,包办代替,不仅家长受累,也背离了孩子做手抄报作业的初衷。

话又说回来,如果学校老师不考虑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实际情况,一学期布置手抄报作业超过三次以上,家长有怨气怨言也可以理解。

遇到这种情况,我的意见是,可以让孩子选择感兴趣的、有能力自己完成的去认真完成,不擅长的就完成任务就行。

不必每次都强求孩子做到最好。

【写在后面】有一回跟一名七零后二孩妈妈聊天,她感慨说:“我跟孩子爸爸都没上过幼儿园,没做过的幼儿园手工,没做过的幼儿园手抄报,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都补上了。

”言语间,有无奈,也有宽慰。

希望我们每个家长都能像这位七零后妈妈那样,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路上,面对各种各样的变化,都能坦然接受。

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跟孩子一起前行,痛并快乐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74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