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叔段

共叔段,第1张

共叔段 春秋时,共叔段得寸进尺,武姜暗中策应,郑庄公为何始终冷眼旁观?

这件事情发生在《春秋》的第一年,史载为:“郑伯克段于鄢”,而左丘明也用较大的篇幅详细描写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也许,有人会认为郑庄公明明可以早出手阻止共叔段的行为,也知道母亲武姜参与其中,他为何一直纵容不管?是郑庄公无能为力还是另有他因?01 郑庄公孝顺,想得到其母武姜的疼爱为何郑庄公再三纵容共叔段的行为,难道是郑庄公昏庸无能吗?我们都知道郑庄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任霸主,也是郑国史上最厉害的国君。

周桓王都曾败在他的手里,何况是名不见经传的共叔段?其实,我们可以从《左传·隐公元年》一文中找到线索。

原来,郑庄公是一个大孝子。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郑庄公出生的时候,脚先出而头后出,其实也就是难产,然后他又是武姜的头胎,可想而知,期间武姜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而共叔段顺产,古人多迷信,武姜由此厌恶郑庄公而喜爱共叔段也可以理解。

武姜不喜欢郑庄公,并不意味着郑庄公就讨厌她。

相反,郑庄公非常孝顺,也许是他从小就缺乏母爱,所以希望有一天能真正拥有其母武姜的关爱。

共叔段谋反失败被赶跑后,武姜受到牵连,庄公曾将其安置在离郑国都城几十公里之外的城颍,并发誓“不到黄泉不想见”。

可是才过不久,郑庄公就后悔了,但又不敢违背誓言。

后来颍考叔特意从颍谷跑过来为其指点迷津。

郑庄公用其计,掘地见黄泉,与武姜重逢于地道之中。

母子二人从此放下心中芥蒂,关系更甚从前,郑庄公终于获得了母亲的爱。

相反,假如一开始郑庄公就使用强硬的手段,打击共叔段,恐怕只会让武姜更怨恨他吧?因此,郑庄公一直按兵不动,不仅是因为其孝顺,也是为了获得渴望已久的母爱。

02 郑庄公了解共叔段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共叔段从小在武姜的溺爱中长大,可谓是娇生惯养。

武姜也曾多次请求郑武公改立共叔段为太子,都被武公回绝。

除了要遵循周朝的嫡长子宗法继承制度,武公必然十分了解郑庄公和共叔段的能力,武姜多次请求皆被驳回,可见共叔段实属平庸之辈。

其实,从他后来一连串出格的行为中,便可以看出他的轻率无知。

郑庄公看着母弟共叔段长大,非常清楚其有几斤几两,所以当臣子不断提醒庄公防范或出手的时候,庄公每次都轻描淡写,似乎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就如孙悟空再怎么折腾,终究翻不出如来的五指山。

03 郑庄公在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1)京城不合乎先王制度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郑庄公即位后,武姜便为共叔段请求封地。

后来共叔段被封于京城,京城的城墙超过先王制定的标准。

大夫祭仲谏言共叔段和武姜不该逾越先王制度,虽然郑庄公没有采纳其谏言,但是郑国的大夫们开始对共叔段的行为颇有言辞。

2)共叔段要求西北部民众只听从他的命令,侵占城邑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过了不久,共叔段便命令西部和北部的民众惟自己的命令是从,不得再听庄公之命,想要独立的狼子野心呼之欲出。

公子吕愤怒了,请求庄公赶紧除掉共叔段。

后来,共叔段又侵占了两处地方,公子吕再度请求庄公出手制止他。

3)共叔段准备袭击郑国都城共叔段修筑城墙,厉兵秣马,准备袭击郑国都城,武姜里应外合,准备为其打开城门。

庄公打听到共叔段出兵的日期,果断出手,命令公子吕率师征讨京城,而京城的人也反对共叔段,共叔段节节败退,逃亡到共国。

古代行军打仗,特别是春秋早期,都讲究师出有名,或者是名正言顺。

郑庄公先让共叔段三招,坐实其犯上作乱的罪名。

不仅如此,朝中大夫对共叔段的态度从刚开始的指责到忍无可忍,再到后面的必须除之而后快,就此事来说,虽然郑庄公表面上有些难堪,其实得到了朝臣们的支持和拥护。

所以,当庄公下令征讨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将士们斗志高昂,群情激奋,京城的百姓也以共叔段为耻,里应外合共讨乱臣贼子。

失去了人和的共叔段四面楚歌,而得到国人拥护的庄公以正义之名轻而易举便将共叔段逐出了郑国。

结语:共叔段得寸进尺,与其母武姜里应外合,郑庄公为何隐忍不发?1)郑庄公让共叔段三招而得到国人的支持,从而轻而易举将其击败;2)不但名正言顺地逐出了共叔段,还获得了武姜的母爱;3)共叔段的伎俩对于春秋小霸郑庄公而言实在太过幼稚,与其说是庄公隐忍,不如说他在玩瓮中捉鳖的游戏罢了。

参考资料:《左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

共叔段得寸进尺,武姜暗中策应,郑庄公的终冷眼旁观其实是纵容和算计武姜取名过于直白,即又偏爱小儿郑庄公,为郑武公之子,是郑国第三任国君,名寤生。

“寤生”是指小孩儿出生时脚先出来头后出来,就是现在所说的难产。

郑庄公就是这样难产而生,才被取此名。

郑庄公的诞生过程,对其母武姜来说就是一场劫难。

如果生一个还好,坏就坏在武姜后来又顺顺当当地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叔段。

两个儿子的诞生一对比却截然不同。

于是,武姜就偏爱小儿叔段,甚至要求郑武公将大儿子寤生废掉,立叔段为继承人。

郑武公思前想后没有受枕边风的影响,仍以长幼有序并严词回绝了武姜。

后来郑武公死后,寤生继位,即称郑庄公。

庄公母命难违,叔段受封于京武姜一直不死心,就算郑庄公继位已成事实,还在妄想帮小儿翻盘叔段。

为了帮叔段扩大地盘,她以太后的身份给郑庄公施压,要求将制(虎牢关)地封给叔段,但庄公一口回绝:“不行,制地,位置险要关乎国家安危。

”武姜改而威逼郑庄公把京邑封给叔段。

京邑乃郑国大邑,城垣高大,人口众多,且物产丰富,郑庄公心里不肯,但碍于母亲请求,也只好答应。

但郑庄公手下一班臣子都有异议。

祭仲进谏道:“京城,地广民众,怎能封给臣子呢?叔段盘踞了此地,日后必为国家大害!”庄公道:“你说的,我岂能不知,但母命难违呀!”祭仲又说:“太后一向偏爱叔段,她的欲望哪有止境?要早作限制,以防祸患蔓延。

野草蔓延,尚难铲除,何况主公的宠弟呢!”可庄公却答道:“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姑且待之!”会不会自毙没人知道,但叔段果然在多行不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庄公智胜叔段,叔段被逼远走共地叔段到京城后,他加固城垣,囤积粮草,增置兵甲,不断扩大地盘,俨然有了要造反的趋势。

面对这样紧迫的形势,郑庄公不紧不慢,但他下面的人却都绷不住了。

公子吕就说了:“一国不容二主,如果君侯要让位于叔段,臣就请求去侍奉他;如果君侯还想坐这国君之位,那么臣就请求尽早除去叔段,以免日后祸乱民心。

”可庄公却回答他:“不急,再等等,叔段会自取其祸的!”君主不急,臣子们再急也不能动手,但可以动口。

他们到处说,这主子也太能忍了,叔段就这么不像话也不制止。

而那边叔段也很配合,继续攻城略地,扩张势力。

这样一来,全国上下的人都认为叔段不像话、不忠不义,而庄公有包容、大仁大义。

而此时,对庄公的一再纵容,叔段得出的结论就是他软弱可欺,事不宜迟,起兵袭郑。

母武姜的立场一如既往的坚定,要给他作内应!但这一次,郑庄公一反常态,没有无动于衷。

他告诉公子吕:“讨伐叔段的时机到了!”闻听此言,早已急不可耐的公子吕立马毫不耽搁,立马率领大军直奔京城。

但还没等大军到达,京城民众就声讨了叔段的不义之举,并对其倒戈相向,归附了庄公。

叔段仓惶出逃,先躲到了鄢,可还未喘息片刻,庄公的大军就追到了。

最后,叔段被逼无奈,远走共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812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