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保质期是指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第1张

食品保质期是指 食品保质期是怎么算出来的?

嗯哼,这个可要问发兔喽相信大家平时在买东西的时候,都会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因为看到保质期后,人们才会大可放心的购买说到这,有些就会疑惑,食品上的保质期到底是怎么样算出来的?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原因其实食品的保质期计算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技术保质期和市场保质期首先,技术保质期是参考企业的生产标准来算的,也就是说根据试验的结果来确定的,在产品研发阶段,将产品分别在常温、光照和加速三种不同环境下放置其中,常温是完全模拟实际储存情况,光照是看光的影响,加速是以1周代替实际1个月然后再分别取时间进度的25%、50%、75%、100%和110%的实验样品,来进行感官评定、理化和微生物检测比如保质期6个月的食品,在常温条件下,一般是一个半月到六个半月的时候取样品来评定,在加速条件,同样也是最后就是采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评定,比如消费者喜好测试或者二三点法等。

然而市场保质期则是参考国家的相关标准,根据食品在市场上的铺货、物流等情况,然后再考虑同系列产品的保质期和消费者认知方面,来确定一个保质期。

但是考虑到有些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比较缓慢,超市对上架商品的保质期要求和消费者看到保质期很短的产品,会犹豫购买等一些因素市场上的保质期时间一般比较长,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超过与国家的相关标准,要不然就算违规行为。

好啦,以上这些就是保质期的计算方式,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

我国《食品安全法》 规定: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国家标准中《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对保质期进行的定义为: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但每一种食品,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贮藏中可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酶反应、微生物增殖等,任何一种变化,都可能会使食品品质发生变化,换言之,保质期会受到多因素协同影响,比如食品的化学组成、加工技术、包装形式、储存条件等。

在食品研发过程中,有些食品的保质期较长,但囿于时间条件的限制,食品研发人员当然是不可能每一种食品都是实际测定保质期的。

比如说,巴氏奶还可以实际测定,常温奶就等不起那么长时间了。

那么如何知晓准确的预计保质期呢?食品研发人员可以进行理论推导,通常他们会先查阅相关文献,找到有类似化学变化的相关产品,参考这类相似食品的保质期数据,然后进一步通过加速破坏实验(ASLT),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短时间内,通过加速食品变质的条件得到一个数据进行外推,对可能的保质期进行估计,并结合实际货架条件,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来进一步验证保质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当然,食品研发人员还会把消费者质量投诉状况作为参考指标,就是避开投诉多的时间段,保质期不会冒险进入消费者抱怨投诉密集期。

在实验室研究中,量化食品质量标准,从而获得保质期数据,是通过对食品感官质量影响较大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等来设计的。

感官指标主要指外观、质地、风味、口感、可接受程度等,然后再通过数理统计,进一步进行计算。

其中最重要的微生物影响指标,主要是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代谢物使食品产生不良气味和质地的改变,这可以通过食品中单位面积或体积的细菌总数(CFU)进行量化评定。

随着分析仪器的日益精准,现在理化指标可以通过各种精密仪器,比如GC-MS电子鼻,来对影响质量的物质进行快速定性及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变质程度来计算保质期。

当然,电子鼻、核磁共振、气质联用,一起加起来,现在还比不过人鼻子。

坏了就是坏了,鼻子和嘴巴其实都懂。

通过这番解释,应该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保质期是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但不是一个水龙头开关,到哪一天哪一月说不行就不行了,未必的。

在这之前也可能因为客观环境的影响,命短,早早就变质了。

要看保质期,但也不能只看保质期,有时候你可以把这计算出来的保质期,看作类似天气预报一样的东西吧,到底出门打不打伞,要看天气预报,更要看是不是在下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88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