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第1张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历史上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真的存在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为止张衡地动仪的真品原件是不存在的。

从张衡生活的东汉到现在将近两千年,张衡地动仪的原件没有能够穿越时光被保存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所以现在博物馆的展品应该说是仿制品,连复制品都算不上,因为并不能完全清楚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仿制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研究生成,那就不能叫作“张衡地动仪”。

张衡地动仪是否有存在的真实性?首先,《后汉书*张衡列传》里关于张衡地动仪的记载,提到“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这是关于张衡所造的“侯风地动仪”的具体描述,主要描绘的是外形,非常细致。

但关于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并没有详细解释,只说“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地动仪的作用效果也讲到了,“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后汉书》说得很清楚,候风地动仪能感知有地震的方向,仅仅是感知。

并说地震级别的大小在地动仪报警时有什么不同。

如果仿制者照样画葫芦地做了一个自以为和史籍描写外形一样的仪器就说复杂了地动仪,而这个复原的地动仪在感知上有问题或是测不出震级大小,这些都要怪罪到张衡身上,这是不公平的。

史籍对张衡地动仪的记载也不是孤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几种史书都有这个记录。

西晋司马彪《续汉书》、东晋袁宏《后汉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都有关于地动仪的记载。

另外,能证明张衡地动仪存在的正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史背景。

地动仪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存在的基础就是古代对于天、地、宇宙等概念很早就开始探索,并一步步加深了解。

比如《列子》里记载的那个“杞人忧天”的故事。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战国思想家在讲一个小国的国人去忧虑那些与他无关的不切实际的事,而从侧面则正好证明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天、地的意识并开始探索。

故事里的“杞国”是个很古老的方国,从上古三代的夏一直到战国,延绵的时间很长。

杞国地处河南,国君姒姓,传说是大禹后人。

故事里的杞国人担心“天地崩坠”,并为此忧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这个“天地崩坠”真的是无聊多余的担心吗?难道这里面没有地震的影子?张衡所生活的时代已经有关于天文的探测。

现存的“灵台故址”就是东汉时期的国家天文台。

也许是因为天命说流行,中国古代关于天文观测、天象记录的例子非常多。

张衡自己就是曾经在东汉掌管天文的官员,他自己写过一部天文学著作《灵宪》,用以论述宇宙生成和演化的思想。

他甚至能测量计算出太阳、月亮的视直径。

对于地震的研究只是张衡的研究项目之一,这个研究是建立在他精通天文学、数学的基础上。

而自己制造仪器这也是张衡的强项,比如指南车、记里鼓等。

与张衡同时代的崔瑗说他“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张衡地动仪当然是真的,遗憾的是它失传了,现在看到的只是复原后的地动仪。

范晔在公元432年开始撰写《后汉书》,历时13年,其中《张衡传》中的196个字是介绍地动仪的经典依据。

张衡,东汉人,他从小就热爱思考,喜欢钻研,他所在的时代地震频发,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巨大伤害。

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件台地震观测仪器“候风地动仪”,这项发明向我们展示了古人智慧的结晶。

关于张衡地动仪,大家有一个误解,那就是张衡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吗?根据《后汉书·张衡传》的记载,这座仪器形似酒樽,这座樽的外面有八个龙首,口含小铜丸,如果发生地震,便会触发内部精密的机关,使相应的龙口张开,让小铜丸掉进下面的蟾蜍中,以此判断地震发生的大致方位。

由此可见,地动仪的触发机制是在震后发生的,它不是用来预测地震的,只是用于验证地震的发生,甚至连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强度都不能记录。

遗憾的是,张衡地动仪失传了,现在看到的只是复原物。

在汉代,地震被认为是苍天对皇帝失当的惩诫和警示,因此地震的发生紧紧地把百姓的安危和政权的稳定连在一起。

社会需要一种仪器,能对天地合一的灾异实现神圣的知晓、明示和解脱,为国事占卜凶吉。

古代的“天诫观”成就了地动仪,也毁了地动仪。

公元132年地动仪问世后,张衡四次上书,三次都借“上天惩诫”之凶兆议论朝纲,迫使顺帝在公元133年京师地震后的次日首次下罪已诏,并且连续两年以地震免掉了四位高官。

张衡和地动仪被迁怒,成众臣共讨伐和谴责的对象。

东汉末年的社会极不稳定,从190年董卓大火焚烧洛阳、破坏灵台、毁铜铸钱开始,京师国都屡遭搬迁,贵重器物大量丢失损坏,黄河流域成为一片无人的荒原,地动仪大体失传于此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886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