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年间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年间,第1张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年间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哪个位皇帝在位期间?

先说答案,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发生在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

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前六次是在永乐大帝朱棣在位期间,分别是永乐三年,永乐五年,永乐七年,永乐十一年,永乐十七年和永乐十九年。

这六次下西洋都是在朱棣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的。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于征讨蒙古的途中,最支持郑和远航的人去世了,郑和下西洋活动也就停止了。

直到宣德五年,明宣宗朱瞻基召开见郑和,令他再次远航西洋,目的是晓谕西洋诸邦,大明天子已经换人,诸邦应派遣使团前来朝贺。

在这次航行的归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明朝从此进入闭关锁国时期,尤其到嘉靖年间,倭寇大举进犯沿海,朝廷于是下令实施海禁,将沿海地区封锁,寸板不得下海。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创举,船队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最远到达非州东海岸,并且带回诸多异邦物产,如长颈鹿,各国纷纷派遣使臣朝贺大明,一时间,万国来朝。

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这次创举: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历史茶坊,解密历史,畅谈奇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历史茶坊!各位读者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提到“郑和下西洋”,这大概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听过并且深深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

但是人们大多数也都只是对这个词耳熟而已,郑和下西洋的具体过程实际上是为人知之甚少的。

为什么郑和要下西洋?他下西洋的过程又是怎么样的?郑和靖难之役过后,朱棣遍寻南京宫城内外,也没有找到自己侄子的踪影。

疑心颇重的朱棣没有朱允炆的确切踪迹就寝不能安,于是派了两路人马寻找:一路是国内派人微服私巡,而另一路则是海外遣使外访。

再加上此时的明朝经过几十年的稳定发展,经济、军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朱棣也想在南洋诸国跟前秀一下肌肉,于是这个任务就被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太监郑和。

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六月,郑和及其副手王景弘一起,从苏州经海路抵达福建,在五虎门正式扬帆起航,开始了他们的伟大征程。

这支船队与其说是去进行友好访问的外交使团,不如说是海军舰队进行军事交流。

郑和出访轨迹船队上共有士卒近两万八千人,而统帅他们的郑和也是行伍出身久经战阵;六十二艘舰船统一采用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的大船。

这是一支在当时的整个世界上都堪称无敌舰队的船队。

利刃出鞘就要见血,更何况朱棣也明确表示“如果他们服从大明就赐给他们金币,不服就用武力让他们服”,而这一路上他们也确实打了不少仗。

郑和宝船模型依次访问了占城、锡兰等国后,郑和带上了各国回访的使者和一位特殊的客人抵达南京。

这位特殊的客人就是旧港(在今印尼)的酋长陈祖义,他做着“海贼王”的美梦,到处劫掠商船。

郑和派人前去招抚,他居然想要诈降而抢郑和一票。

身经百战的郑和怎么会看不出这点小把戏,将计就计大败陈祖义并将其生擒,最后把他在南京斩首,旧港也成为了大明最南端的领土。

旧港今貌不久,郑和在另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侯显的协助下,再次起航。

在他们出访到锡兰时,锡兰国王鬼迷心窍般地把郑和等人请到岸上想要勒索钱财,又派兵去洗劫船队。

郑和见锡兰的大军都已经出海,便统帅上岸的人马立刻攻破其都城,生擒了整个锡兰皇室。

那些去洗劫船队的军队赶紧回援,又被无敌舰队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这位国王陛下最后也被郑和捆回中国,在朱棣的宽宥下才灰溜溜地回去做国王。

锡兰风光第三次下西洋时,郑和在苏门答腊再次遇到险情:其国摄政的王子杀害国王而自立,还恨明朝的赏赐不给自己,率领部众想要伏击明军。

郑和力战而生擒这位王子极其家属,再次献俘于京师。

对于这种宣扬国威的方式朱棣喜不自禁,重赏了郑和及将士们。

第四次下西洋时,郑和带着满剌加(今马六甲)、古里(在今印度)等十九国使臣各回其国。

而第五次下西洋时,郑和又开辟了从古里到达阿拉伯半岛的新航线,从而避开了印度洋上的风暴巨浪。

由于旧港宣慰使辞世,因此第六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册封新任旧港宣慰。

而在这一次出使时,那个一直支持郑和的朱棣撒手人寰。

航海事业陷入停顿。

郑和出访直到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继位五年,郑和才第七次起航。

此时的郑和已经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而他为了昭显祖国的国威,依然毅然决然地出征。

此时侯显已经去世,副手王景弘也已经垂垂老矣,但郑和在向祖国投向最后一瞥后,还是继续向万顷波涛进发。

这一次的远征是七次下西洋中航程最远的,郑和的船队抵达了阿拉伯和索马里等地,笃信伊斯兰教的郑和还亲自前往麦加,虔诚地进行了朝觐。

而在返航途中,已经身心俱疲的郑和终于接受了他忠心耿耿侍奉一生的朱棣的召唤,在古里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二岁。

郑和抵达古里郑和船队的武器之精良、大明当时国力之强盛,在世界上都是罕有匹敌的。

然而拥有如此精锐的部队的郑和,没有主动发动任何一场侵略性的战争,带给西洋各国的只有和平和财富,这与后来靠着几艘小船就要征服世界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比起来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也无怪身为西方人的李约瑟发出如此感叹:“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最多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达伽马在古里还留着一块当年郑和出访时所留下的石碑:“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

”历史和人民也将永远记住,六百年前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带着平等的善意,为其他弱小国家带来了真正的福音。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899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