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度

九品中正制度,第1张

九品中正制度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九品官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九品不是九品芝麻官!那是啥?这里的中正不是老蒋,那是啥?这里的官人更非许仙!那是啥?九品是将人分为上中下的上中下,绕不?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这黄初元年(220年),曹 *** 之子魏帝曹丕采纳陈寔(shi)之孙吏部尚书陈群的设置的。

因(河南)颍川陈寔而有陈寔遗盗更有梁上君子的成语。

陈寔与其二子陈纪、陈谌(chen or shen),并称三君,群即纪子。

与钟浩、荀淑、韩韶号称颍川四长。

钟浩曾孙钟繇,荀淑孙荀彧,韩韶子韩融,除韩韶后世外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但他们比起(同为河南)汝南的袁良家族,瞬间都黯然了。

袁良曾孙袁绍,就是那个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九州的袁绍。

三国的建立,得力于士族,甚至最早刘秀立国也是士族豪强之功。

两汉实行察举制,就是选贤,类似欧美的选举。

那时的说法叫察举孝廉,说得是主要看品学,其实主要看气质?不,家世!尤其到了东汉,选茂才(本为秀才,避刘秀讳)为郡望所把持,举贤不能不避亲,避嫌嘛!怎么解?换举!都是名门望族,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你举我我举你,犹如贾史王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三国建立,门阀之力也。

为保障士族的利益,三国实行都是与士族共治天下。

这也就有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

吏部本为吏曹为刘秀所置,曹丕改为吏部。

中正一职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楚王陈胜所置,类似御史大夫,渤海国时曾以大中正为御史大夫。

然而在曹芳为帝,司马懿执政时于州郡设大中正。

但这不是御史大夫,而是选贤、评贤以及考评官吏的州郡官员,其下还又中正。

(其流程见图一)吴国也有仿效,叫大公平。

明明大不公平好不好?主要看脸更主要看爹,以至于后期出现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官人制就是通过多渠道实现选贤、评贤、任贤以及考评官员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主要选贤和考评官吏的手段。

它以乡里推荐的人物进行品评,感觉有点像面试,然后分出品级。

资品(即中正品也叫乡品)与官品曹魏初相差三等,到了两晋相差四品。

资品一品(上上)为圣品,不授人,一般从二品开始,但七八九品,是没有授官资格的。

评品结果是吏部任职、考评的依据,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寒士再想像锥骨的苏秦、盗光的匡衡、悬梁的孙敬、卖柴还背课文的朱买臣等以后就再也不见了。

穷人怎么改变命运?闻鸡起舞啊!投笔从戎啊!穷人学文当不了官,就尚武为帝!然而你就是当了皇帝,士族心中也鄙视你,他不敢埋汰你,但他敢侮辱你的亲人,你还没脾气!刘裕牛吧,他舅去拜访王氏士族,像孙子一样等半天,连仆人都不搭理他。

刘裕还埋怨他舅:您找他弄啥?自找没趣,自讨苦吃!南北朝门阀士族很强大,真有点像印度的种族。

但幸运的是,士族的堕落和无能导致士族衰弱。

到了隋唐后,就实行科举制了。

学而优则仕,一考定乾坤,学霸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九品中正制,开始是为了弥补两汉的“察举制”和抑制东汉豪强的作用。

所以,九品中正制起初原则上是以个人的品行为主要标准,家世为辅助标准。

到了晋代,九品中正制却反了过来,南北朝时期,却形成了著名“门阀制度”,并影响到晚唐的“牛李党争”。

(选拔制的沿革)继承和开创。

九品中正制继承了“察考制”的考核和个人品格,开创了把人才分为九等,设置大小中正来负责人才的选拔。

这有一个好处就是便于朝廷控制人才,顺便压制一下,东汉以来,地主豪强对朝廷的威胁。

进入晋朝后,新权贵的崛起,选拔人才又以“士族家世”为主。

这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九品中正制的演变。

(王马共天下)晋王室南渡后能稳当建立东晋,依托了王导团结当地的氏族力量。

司马睿也放权给了王导,形成了“王马共天下”的格局。

这也是南北朝“门阀制度”的巅峰,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其实早就变味,衰落。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形成了“王,谢,桓,庾”四大家族。

北朝也在北魏建立后,形成了“崔,卢,郑,王”四大家族。

著名政治家崔浩就是清河崔氏。

对隋唐的影响。

(科举制)由“九品中正制”衍生的“门阀制度”,在隋唐貌似因为“科举制”得到解决。

其实,这个制度的余波影响到晚唐。

首先,隋唐的建立者本身就是“关陇勋贵”。

北方四大世家,范阳卢氏就在唐朝出过八位宰相。

晚唐的李吉甫,就是因为门阀和科举的矛盾,引发了“士族门阀”为首的李德裕和“寒门科举”为首的牛僧儒之间的“牛李党争”。

总结,人才选拔制度的产生和时代背景有关,九品中正制自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也为后世相对公平的“科举制”产生了启发和推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930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