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的笔顺

禹的笔顺,第1张

禹的笔顺 “禹”的部首为什么是竖心旁?

问题有意思。

这位老师,从哪里查到“禹”的偏旁是“忄”呢?归属“忄”的偏旁应该不准确。

偏旁不对,讨论后面查几画也就没意义了。

从“今”往“古”说。

先说“今”。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把“禹”的偏旁归为“丿”。

可以去查一下,在八画里能找到这个字。

现在,大陆的汉语字典和词典,一般都按189部分列部首。

遇到一下子搞不清属于哪个部首检字的情况,不妨看看这个字的第一笔,横竖撇点,然后去查,基本就能解决。

在部首检字表之后,有一个“难检字笔画索引”。

若是部首不好判断,按第一笔去查还查不到,就可以通过这个索引去查,也基本可以查到了。

比如“禹”,在索引九画里能查到。

按部首查,要减去部首的笔画后计算笔画。

在“难检字笔画索引”里查,就按全部笔画查。

有时候,到底多少笔画也拿不准,可扩大检索范围,采取加1或减1笔画的办法,大约就查到了。

再说“古”。

“禹”字,在殷商时期就有了。

不过不是在甲骨文中,而是在当时的金文中,写如以下:周代金文中亦有此字,写如下: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秦篆和小篆写如以下:许慎具体解释这个字是:“虫也。

从禸象形”。

就是说,“禸(róu)”是“禹”的形旁,“禹”归于“禸”部。

“禸”,许慎的解释是:“兽足蹂地也。

象形九声”。

其实“禸”就是“蹂”的异体写法。

“禹”字古代的部首归于“禸”。

一直到康熙字典,都是如此。

到了后来,“禸”字不用了,“蹂”取而代之。

再后来“揉”又取而代之。

说“揉搓”,谁还管是用脚还是用手呢?“禸”这个部首也就没了,查起来反而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禹”的造字之初,应该是从“禸”而来的。

这大约与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关。

但“禹”确实是商代的“王号”。

对于许慎只讲“虫也”,清代段玉裁包括前人都颇有微词。

鲁迅曾在他的文章中调侃这件事,说“大禹是条虫”。

咱们不必管这些是是非非,知道其含义就是了。

看到在某搜索里,有把“禹”的偏旁说成是“忄”的,还把“禸”也归入“忄”旁之属。

依据什么不知道,或许只是某种特殊输入法自的划排吧?可能还是要以新华字典等权威工具书为准。

(图片选自网络)

不知道这位语文老师从哪得出的结论。

我刚才特意查了字典,“禹”的部首是丿,再查八画。

(新华字典)不知道大家留意没有,禹字和它上面的复字有什么区别?是的,一个右上角有个小圈,一个没有。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涉及怎么用字典查一个字的正规部首的问题了。

鉴于有的老师和家长不清楚,我专门讲解一下。

以下用的是大家常用的小学生《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第11版。

新华字典在检字法中,有些字采用了“多开门”的方式,分别收在所属规定部首和传统习用部首之下,收在后者的字右上角加有小圈⭕的标志。

如“思”字在田部和心部都可以查到,在心部的思字右上角有个小圈,表明这不是这个字的规定部首。

有的字不止一个偏旁可以在字典中查到,但规定部首只有一个。

比如咱们开始说的“复”字,正规部首是什么呢?看下图:在“折文儿”部首下面的“复”字,是没有小圈的,表示复字的正规部首是折文儿。

现在,你明白了吗,是不是很有趣?以上为青依课堂原创首发,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用的孩子的字典拍的,今天天气不好,拍照不清晰,多多包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96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