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一日常规

小学生一日常规,第1张

小学生一日常规 一年级刚来学校,课堂纪律意识不够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到教室里面上课,他肯定课堂纪律的意识他什么够的,这个是必然的现象,那应该如何去做好这个方面的管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在家庭里面的要求。

表面上看的是在要求孩子在家里面做一些规矩,做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练习,但是实际上对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也是非常大的一个促进作用的。

在家里面的话,以要求吃饭的时候坐端正,夹自己前面的菜等,然后做一些家务劳动,帮忙家里分担一些事务。

这样的一些方式方法,锻炼孩子的基本待人接物、处事的方式方法,就是基本上要分清楚事情的大小先后、是非善恶这样的一些基本的训练。

第二是在学校里面,老师也要适当地进行引导。

在上课、下课时这些基本的礼仪规矩要重视,老师的口令发出的要清晰明白,不要有糊里糊涂的一些口令,这样的话孩子就能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就能很好的去配合老师。

学校里的老师平常可以开展一些基本的礼仪,锻炼一些活动进行集体训练,比如队列练习,这样一些基础的一些训练,让孩子有一个集体的体验和感觉,配合大家一起共同行动、遵守共同的纪律。

如此,规矩能够训练起来,对于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的意识也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也就是我们基本的这些训练都是在礼仪规矩上面进行强化和练习,然后孩子们的课堂意识就会逐步提高、孩子们的这个纪律就会会逐步提高。

我是童教雷老师,为您分享更多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请关注我的头条号@读经典养正气 ,欢迎您对我的回答批评指正,谢谢您!

增强课堂纪律意识,有效措施千万条,有益身心第一条。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更应如此要求。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奖,束之以惩,导之以学,戒之以规。

凡此种种措施,都要与一年级小朋友身心特点相适应,或者说利用其身心特点借机行事。

这里我重点说一条:课堂教学要足够有趣,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专注于教学活动,以致于没空违反课堂纪律。

一年级小学生不懂太多的道理,自我约束意识弱,保持注意力时间短。

在这场注意力争夺战中,教师凭自己的智慧,发挥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身心特点的积极作用,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

思考清楚如下教学设计问题:1.孩子好奇心强,设计的问题或活动能否激发孩子的好奇心?2.孩子活泼好动,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否让孩子动口动手动脑?3.孩子有意注意时间有限,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否分成三个10-12分钟的片段?4.孩子易受情绪感染,教师的语言要保持怎样的感染力?5.孩子好胜心强,教学中有无设计多次表扬、展示环节?6.孩子在乎伙伴,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没有伙伴合作?……备课备得深入,尤其是备学生备得深入,课就能上得精彩,教学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孩子和老师配合默契,我们还用得着担心孩子上课吵闹、搞小动作甚至到处走动等违反纪律的问题吗?正如孩子看精彩的动画片入神时,他已然忘记了身边的世界。

老师严肃纪律,是为了端正学风;学生遵守纪律,是为了专心学习。

维持课堂纪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如果老师课上得好,长此以往,老师一进教室,不怒而威,孩子们就保持注意,安静期待,也乐于配合,也增强了课堂纪律意识,培养了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情形。

现实中,老师会有更多的担忧:孩子行为习惯差异大,教师教学理念和能力不一,教学内容并非都趣味性强,诸如此类。

因此,老师会多管齐下,比如先约法三章,表扬批评跟进等等。

这些做法也有不错效果,这些都可以从网络等渠道借鉴。

不过,“咬文嚼字的鱼”认为,老师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课堂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策略丰富,主动性发挥足够,学生的主动性才会得以激发调动。

动机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维持课堂纪律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是为维持而维持,那是被动的,辛苦的,也是低效的。

如果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伤害了教师和孩子的身心,让老师产生懈怠,让孩子压抑厌学,那就好心办坏事了。

有共鸣,欢迎评论分享点赞!有争鸣,欢迎转发分享异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99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