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刘禹锡

竹枝词刘禹锡,第1张

竹枝词刘禹锡 刘禹锡这首竹枝词魅力何在?

谢谢邀请!通过描写春天高低不同的风景,白帝城头的春草生机,和白盐山下的长江水的清澈,给读者展现一副层次分明的春景图。

而《竹枝词》是四川人民的歌舞,表达了此时此刻人们快乐的心情和美好!让步入此地的外乡人看了,心中涌出深深地思乡情怀!这种借景抒情的妙笔,流传至今,仍会让读者感到当时那种景象,就像亲眼目睹一样,融入诗情画意之中!

谢您邀请!《竹枝词》这首诗歌为何受到人们的青睐、魅力何在呢?我有三个看法:首先来说,纯真的爱情,历来是文人笔下永远的话题,那么那种情窦初开,朦朦胧胧的爱,描写起来颇具难度,而刘禹锡却用一首短短的四句诗歌表现出来,实属奇妙。

《竹枝词》描写了一位沉浸在初恋之中的少女纯真的情感与无奈的心情。

诗歌中的“她”爱着一位小伙子,但还不知道小伙子的态度。

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从而表现出情窦初开的少女既欢喜又担忧的矛盾心理。

咱们看一下这首诗歌:《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第二来说,诗歌虽短,描写自然而细腻。

第一句“杨柳青青江水平”,表明此时正是早春时节。

“江水”表明了地点,即在江边上,“平”即水涨的意思。

春雨淅淅沥沥,江水上涨,好似江水与江堤平阔。

注:这里诗人写“水”,往往是与写爱情相联系的,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温庭筠的“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句表面是在描绘景物,是女主人公眼前所见,实则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情感,她带着激动而又不安的心情,漫步在杨柳垂拂、流水上涨似与堤平的江边。

可以说,这里的水涨暗示着女主人公的感情产生。

《礼记•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因此,诗人描写美好的春光,就很好地为描写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作铺垫。

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紧承上句而来,写女主人公耳中所闻。

“闻”即“听”的意思。

“郎”即女子对丈夫或者情人的称呼。

春天来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哪个少女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呢?女主人公触景生情,春心荡漾。

再加上“唱歌声”直接穿透到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

第三句“东边日出西边雨”,这一句由写江水转到写天气,从表面上看,诗人还是在写自然环境,但重点已转到天气。

写天气的变化无常的意思是说,女主人公对“郎”的心里捉摸不透,好似这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她就有了忐忑不安的心理。

这一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多情少女欲言又止,含而不露的羞涩心境。

诗人借景抒情,情景融汇,含而不表,韵味无穷,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第四句“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一句承上而来,是诗歌的结尾,也是女主人公情感的集中表现。

“道是”即说这的意思。

面对“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样的观象,女主人公产生了疑问,这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其实,女主人公从小伙子的歌声中感觉到他好像对自己是有情的,也感觉到无意,心里拿不定。

因而说:这是有情还是没情。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谐声双关语的修辞手法,把女主人公对小伙子的眷恋之情及其捉摸不定的忐忑心理表现出来。

这样,不但使诗歌具有形象感,而且表现出诗的含蓄之美,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

第三来说,在艺术上,这首抒情诗具有民歌的特点,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微妙情。

诗人仿照民歌的形式写诗,随物感兴,新颖独到,引人新奇。

同时,把自然美与爱情美有机结合,表现出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可谓风格独特,魅力有加。

解答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070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