躘踵

躘踵,第1张

躘踵 大家觉得《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个怎样的人物?

猪八戒,西行队伍中一个神奇的存在——他既能够亲近师傅,挑担驮人(乌鸡国王),筑钯开道,干很多脏活累活,有时候还风趣幽默,好处显而易见。

又能够偷懒贪馋,贪财好色,导致师傅落难;调拔离间,导致猴头被逐,让人恨之入骨。

是的,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体,仿佛经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让很多人一度怀疑猪八戒是混入取经队伍的间谍,目的就是破坏取经大业。

这当然不是没有道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1.来历不明关于猪八戒如何被贬,《西游记》原著中有猪八戒对观音的坦白:“我不是野猪,亦不是野彘。

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

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两千锤,贬下凡尘......”猪八戒遭贬的原因,完全来自八戒口述。

至于菩萨为什么一路上偏偏遇上的是小白龙、沙和尚和他,是早已内定还是偶然遇到?《西游记》原文没有明说。

但是根据这仨人的来历,我们还是可以猜出一二。

小白龙本是西海龙王之子,真正的龙二代;沙和尚本是玉帝手下的卷帘大将,属于天庭公务员;而猪八戒,更是天庭中的高级将领。

取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取经成功后的结果大家也是心知肚明。

这等好事,岂能够逃过咱们最最尊贵的玉皇大帝的耳目?玉皇大帝手下那帮人虽然经常不干正事玩忽职守,但是这种好消息怎么会漏掉?取经四徒中,三人来自编内,而且其中两个还是与玉帝关系匪浅的——到底是借机铲除还是一时震怒?到底是早有预谋(背负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还是临时遭遇?通过分析《西游记》深深的套路圈子,这点不用说,相信看官自有分晓。

但选八戒这个人作为取经路上的一员,真正用意在哪里,却实在值得思考。

2.不遵“八戒”熟读《西游记》的人想必都知道,第五十回中,孙悟空明明画了一个圈(此后只有咱们邓爷爷的圈有如此魅力),千叮万嘱让唐僧他们不要出圈子才能免受妖魔荼毒。

又是八戒,撺掇师傅出了圈子(因为他们呆在圈子里又饿又冷),往魔头的楼阁走去。

不仅如此,呆子进了宅子还私自偷穿了魔头的纳锦背心儿,连带沙僧也受撺掇穿了上去,结果二人不用妖魔费一丝力气擒住,得来全不费工夫。

而唐僧,虽然不曾贪财,却被八戒连累,白白让妖精拿住准备吃。

此时三人简直是面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状况,若没有孙悟空,是根本无法免除灾祸的。

而这灾祸的源头,就是“爱欲”——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正是因为猪八戒和唐僧对孙悟空的怨憎和对小便宜的贪图,让师徒陷入一场空前的劫难。

仔细看来八戒这个名字颇有深意。

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如果认真想想,猪八戒好像都犯了。

杀生早在遇到观音之前就已经做到了极致;偷盗在纳锦背心儿事件中表现得很突出;淫邪呢,四圣试禅心的时候,早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何况他本就是在高老庄降服的;妄语最让人讨厌,动不动胡说八道挑拨离间,动不动嚷嚷分行李,最没有责任心的表现。

后面的着香华、坐卧高广大床、非时食物等等也通通犯了。

尤其是非时食,作为一只猪,本性就是吃和睡,怎么可能按时按点吃饭?他曾经对菩萨说:“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风!”所以,他才不会管甚么前程,什么取经大业,他的理想,不过是放开了本性,不管是人是鸟,为了填饱肚子,通通都吃,把这“八戒”通通打破。

所以,如果以真正的佛家弟子来要求他,虽然最后四人取回了经书,但八戒到底也没修行到家,他的心中,依旧不能完全做到真正的“八戒”,净坛使者的封号就是明证。

净坛使者的使命就是吃,虽然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可真正是量才施用。

而且在最后的分封中,八戒是除了小白龙之外,唯一一个被加封为汝职正果的取经人。

其他人如唐三藏、孙悟空、沙僧,不是佛就是罗汉,都属于大职正果,比八戒高一个级别。

可见佛祖对于这几位在西行路上的表现和修行所达到的程度,是相当清楚的。

欲知更多《西游记》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没有看破放下,执着贪欲,正所谓纵然白骨也风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16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