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观

顾贞观,第1张

贞观 顾贞观和吴兆骞之间有怎样的纠葛事非?顾贞观为何仕途不顺?

顾贞观是清康熙年间的文学家,因素有才名,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并列“京华三绝”。

顾贞观生于书香门第,其祖上是东林书院创始人顾宪成。

其父顾枢是东林党领袖高攀龙的门生,其母也出身诗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的顾贞观,少年时就“飞觞赋诗,才华横溢”。

顾贞观与吴兆骞的“一世缘”吴兆骞也是当时一位大才子,创办了交友组织“慎交社”,观其名“谨慎交友”,这个群不是谁都能加入的。

而少年顾贞观偏偏就给吸收入会了,不仅如此,还和吴兆骞二人结为生死之交,可见两人意气相投,引为知己。

1658年吴兆骞很不幸的被卷入科场舞弊案,被判流放宁古塔(今牡丹江宁安)。

生活于江南之地的吴兆骞,哪能忍受极北苦寒宁古塔的风霜雨雪,自是深受折磨。

得知好友苦况的顾贞观,为遭受冤案的吴兆骞四方奔走解救,并立下“必归季子”的誓言,但因为此案是顺治定的,到了康熙时也无意纠正。

而顾贞观写给吴兆骞的两首《金缕曲》,极尽安慰鼓励,成为吴兆骞支撑下来的精神支柱,这两首至情至性,被世人赞为“赎命词”。

营救的机会终于来了, 康熙十五年,大学士明珠仰慕顾的才名,聘请他做儿子纳兰性德的老师。

文学青年纳兰性德与顾贞观也是十分对脾气,两人结为忘年之交。

通过顾贞观和纳兰性德的努力,明珠从中斡旋搭救,1681年,吴兆骞被释放,还是交了银子赎出来的。

被关了二十多年的吴兆骞赶往明珠府上答谢,在明府白壁上见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方才知道顾贞观为了营救他尽心竭力(梁汾、汉槎是顾吴两人的号)。

古时文人对于名节、自尊看的无比之重,顾贞观甘愿为友舍弃这些,可见其人待友之真,用情之重,深具侠气。

顾贞观的坎坷仕途顾贞观虽有才华见识,但是时运不济,一生没能高升,官只做到从七品的内阁中书。

说来憋屈,内阁中书掌管撰写、翻译、记载等文书工作,是没能进入翰林院的次一等进士们任职的机构。

就这么个芝麻官,还被同僚排挤,去职归乡,自称“第一飘零词客”。

顾贞观这么高的才学,连翰林院都没能进去,所以诸位也不要有怀才不遇之心了,世事无常,皆以平常心待之。

顾贞观委托纳兰营救吴兆骞一事,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一时掀起千层浪,顾贞观两首《金缕曲》以词代书。

看来纳兰与顾贞观的友情,离不开一首又一首《金缕曲》了。

季子安在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顾贞观《金缕曲·季子安在否》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顾贞观《金缕曲·我亦飘零久》顺治年间,有考生舞弊,朝野上下一片哗然,顺治帝下旨,将举人全部押送京城,复试由顺治帝亲自主持。

有一个叫吴兆骞(季子)的人,生性胆小,一睹天颜便瑟瑟发抖,手不能握笔,最终交了白卷。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吴兆骞为了坚守汉人文士的清高风度而交了白卷,无论真相如何,总之最后的结果是交了白卷。

顺治帝认为吴兆骞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漏网之鱼,吴兆骞被流放到宁古塔。

顾贞观求纳兰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设法营救吴兆骞,这时吴兆骞事件已过去了十九年,词作中〝廿载包胥承一诺〞的词句,引用楚国大夫申包胥在秦国朝堂涕泗横流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哀公,秦哀公同意出兵援救楚国的典故。

申包胥是在国家危亡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顾贞观借申包胥的典故求纳兰,他要救吴兆骞(季子)于危难之间。

纳兰是皇帝近臣,这件事看似对纳兰来说是举手之劳,可是陈年旧案,营救的难度可想而知,纳兰没有同意。

顾贞观写了两首《金缕曲》,将两人友情写入词作中,纳兰深受感动,才勉强同意。

纳兰表示他一定会全力以赴地营救,但要给他十年期限。

顾贞观说再过十年,这场事件就过去了二十九年,那时吴兆骞已是风烛残年,恐怕吴兆骞再无生还的机会。

顾贞观再三肯求,纳兰答应至少也要五年。

这是顺治朝陈年旧案,康熙帝作为儿子不敢轻易否定自己父皇的圣裁。

这个案件成为打压汉族文人的典型案例,满汉民族关系错综复杂。

这个案件也是不同政治派系斗争的结果,纳兰明珠也是政敌打压的对象,纳兰是个孝子,所以一开始不敢轻易答应。

尽管如此,纳兰最终还是答应会尽力一试,他非常重视顾贞观的毕生唯一所求,纳兰回词道〝知我者,梁汾耳〞。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

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

莫更著、浮名相累。

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

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拚憔悴。

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

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

歌与哭、任猜何意。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

知我者,梁汾耳。

――纳兰《金缕曲·简梁汾》纳兰从未因为朝庭政事求过父亲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是块不打不扣的官场老腊肉,他当然知晓事件的棘手,认为康熙不可能平白无故地翻案,但看在儿子纳兰从来没有求过自己的份上,勉为其难地表示可以一试。

顾贞观亲自拜见纳兰明珠,明珠对顾贞观说,你从不饮酒,能为朋友干了这杯酒吗?顾贞酒不假思索,一饮而尽。

明珠又说,能不能学满人请安,顾贞观为救朋友,抛开气节,同样接受了。

纳兰明珠深知顾贞观乃一介狂生,能为朋友如此至情至性,深受感动。

事情到此,明珠算是给纳兰和顾贞观二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营救的第一轮便阻力重重,康熙帝去长白山祭祀,他们让吴兆骞写长赋,打通关节,呈给康熙,康熙看到这篇赋,问明珠吴兆骞是何许人。

明珠见康熙帝高兴,就原原本本讲述了吴兆骞的经历,并请求翻案。

康熙没同意,认为是顺治朝旧案不能轻易否定。

五年之后,康熙二十年第二次机会终于在望穿秋水的期待中姗姗来迟,朝廷刚刚平息了叛乱,让康熙明白对待汉人不能一味打压,要想政权长治久安,也要争得汉人的支持。

在他们几人的极力斡旋下,吴兆骞被赦免了,在这一年,回到了北京。

时间与当年纳兰承诺的时间惊人一致,正好是五年,这是君子一诺,再次体现了纳兰对友情的至诚至信。

吴兆骞对个中辛劳全然不知,顾贞观一度被他误解,他认为顾贞观攀了高枝,结交了纳兰这位相门翩翩公子,将自己的死活抛之脑后,否则不会在事件过去二十四之后,他才得以生还。

頋贞观的态度是不解释,也不掩饰,一切顺其自然,但顾贞观的心中一定充满辛酸与徒劳。

后来,当吴兆骞看到明珠家厅堂中〝顾贞观为吴兆骞饮酒处〞和〝顾贞观为吴兆骞屈膝处〞的字样,才令吴兆骞幡然悔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207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