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第1张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是什么原理?

很高兴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雨量偏少,有云无雨,造成土壤干旱,农作物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这就需要通过人工的干预来实现降雨的目的,这就是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机制高空中的云是否下雨,不仅取决于云中水汽的多少,还和云中凝结核的含量有关。

而人工降雨的机制,也就是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改变云中的温度、扰动并产生对流从而达到降雨目的。

人工降雨的有利气象条件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

如果满足不了必要的物理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所以人工降雨选择在云和降水过程处于发展或持续阶段进行,根据经验所得适宜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冷锋天气、东北冷涡、切变线。

这时云层较厚,有持续上升气流,而且云底较低,有过冷水,冰晶数浓度较低,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

人工降雨的作业方式人工降雨的核心技术就是通过专用的飞机、大炮、火箭等传输手段,对局部大气云层施加催化作用,促使云中更多的水分变成雨滴降落下来。

目前人工降雨作业中使用的催化剂通常有三类。

第一种是干冰。

干冰的温度是零下78.2℃,其汽化时可使周围空气层冷却到零下40度左右,从而引起水汽的凝结,这种方式叫作人工冷云增雨,关键是使云内有足够数量的冰晶,当云冰晶和水滴(零下而未结冰的过冷却水滴)同时存在时,水滴中的水会自动蒸发,并凝华到冰晶上,使冰晶不断长大成为雪花,雪花继而融化成为水滴降落到地面。

第二种是被称为“成核剂”的碘化银、碘化铅、硫化亚铁等。

它们具有云中自然冰核的性质。

不降雨的暖云之所以不降雨,主要是云中水滴太小,长不大,更掉不下去。

因此暖云人工增雨的关键就是将上述细粉末撒进云层中,相当于增加凝结核的数量并干扰云中气流,从而有利于小水珠增大,改变浮力平衡,当上升气流不再能承受住水珠的重力时,便形成了降雨。

第三种是吸湿剂。

常用的有尿素、硝酸铵、氯化钙等,它们可以吸附云中的水分,然后形成较大水滴的盐粒,本身它们的腐蚀作用很小,本身又是农作物生长的肥料,因而也是有效而实用的暖云人工增雨催化剂。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增雨也有了不少新的方式,比如高压电技术(原理是产生等离子体)、静电催化(主要用于人工降雨消除雾霾)以及细菌技术等,但是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是刚才说的三种传统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请关注本人头条号: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人工降雨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

撒播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d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

人工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应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

但不能自然降水的云能供应的水分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经济价值有限。

人工降雨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23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