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作者

资治通鉴的作者,第1张

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写下名著《资治通鉴》,他作为宋朝人写过什么有名的词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因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虽然故事被写入了《宋史》,但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人杜撰的,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司马光成名后,别人牵强附会上的。

而成名后的司马光,给人的印象或许是老学究模样,整天之乎者也,反对变法创新,很有些呆板守旧的味道,但一部《资治通鉴》洋洋洒洒三百余万字,鞭辟入里,写了近二十年,又让人无比佩服其毅力和才学。

其实,司马光在日常生活中,未必就是古板的老学究,他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和情爱悲欢,或许是《资治通鉴》的长度和深度,让我们只能仰望,才会感到高不可攀罢了。

下面这首《西江月》便是司马光为数不多的词作之一,也是非常著名的一首,或许可以让我们看到司马光的另一面。

宋代词风甚盛,文人名臣大多能写词,如著名的大臣晏殊、宋祁、韩琦、范仲淹等都能在当官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但是司马光主攻文章史书,诗词上相对影响力低一些,但正因为不常写,所以偶尔为之,更能反映作者在感情上的不同方面,这对研究司马光的性格来说,无疑是个补充。

司马光的词,抒情直接,毫不虚饰,大有“国风好色”的传统,这首《西江月》是一首艳情词,写词人在宴会上遇到一个歌女所发生的爱情,其中两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是写情的佳句,也是我们熟悉的千古名句。

词从唐末渐渐进入文人视野,经过五代的发展,基本上以香艳旖旎为主,宋初经过晏殊、柳永等人的努力,有了新的改变,但婉约旖旎的作品仍然是词中主流,只不过脂粉气没有那么重了。

西江月宋·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上片写词人在宴会上所遇到的一位美丽歌女,通过描述这位歌女的优雅美丽,词人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种亦真亦幻的美好意境,让人心生美好。

前两句说“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写这位美人,她薄施脂粉,并没有画很浓的妆就显得非常美丽,头上只松松地挽了一个云髻,就显得十分美好;后两句“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是写她优美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舞衣下,是她婀娜轻盈的身姿,犹如柳絮游丝般飘忽不定。

下片主要描写词人的感受,写词人的情愫,“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见面之后徒惹相思,那还不如不见,无情不会痛苦,反而比有情要好。

其实词人这样写,无疑是已经陷入爱河中了,他正是用这种看似无理的语言,反衬这位姑娘惹人情思,不然,又怎么会在上片花那么多篇幅去写她的美呢?末尾两句,是酒醒人散后的惆怅与凄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宴会散去,残酒初醒,只有斜斜的月色照着静静的庭院,那种惆怅之感油然而生。

词到此处,也戛然而止,带给人不尽的余味。

词人写这位歌女的美丽,只从侧面突出,轻歌曼舞,十分唯美,末尾更是以景结情,将种种感情都写入一句“深院月斜人静”之中,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司马光这首词,虽然短小却不乏惊艳之处,相比较他写《资治通鉴》的严谨,算得上是别开生面,颠覆了我们对他以往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司马光不是那种整天喊着“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家,而是真实有情的才子。

这首词虽然是艳情词,但写的雅而不俗,语言朴素自然,真情流露,含蓄唯美,带给人很大的艺术享受。

一本资治通鉴就可以震古烁今了,可以与司马迁并列,司马迁写过啥词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243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