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禁政策

海禁政策,第1张

海禁政策 明清两朝为何要进行海禁

导语:海禁,在我国历史上可谓历史悠久,可是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难道只是因为那小股海盗吗?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久,一声令下,东南沿海“尺板不得出海”,一道阻隔东西方交流的围墙开始建立。

明朝洪武四年,已经稳定了朝政的朱元璋把眼光放到了东南沿海。

身为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知道农民所重视的自然是土地,但是商人则不一样,商人只要有利可图,那么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而东南沿海凭借便利的海运,自古就有通商之习惯,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可能危害到自己子孙后代统治的因素,加上元末明初日本国内战败的封建领主被迫离开本国,流窜于我国东南沿海,成为骚扰我国的“倭寇”。

于是,在这一年,朱元璋一道圣旨,“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至此开始了明朝两百年的海禁政策,自此之后,明朝出现了“尺板不得出海”海禁局面。

作为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实行海禁,可是在实行海禁的同时又让郑和下西洋。

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朱允炆没能在皇位上待太久就被自己霸气的叔叔燕王朱棣给赶下台了,这就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

朱棣不仅获得了皇位,也把自己父亲定下的海禁政策继承过来了,因为他在北平为燕王时便已经听说“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这在朱棣眼里简直就是将国家安全至于不顾之地,此等行为势必会给天朝带来灾难,于是他也推行了海禁。

但于此同时,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进行朝贡贸易,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六次下西洋。

不过海禁和郑和下西洋不相矛盾,而是一脉相承。

因为郑和下西洋进行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的出海贸易还是被严禁的。

隆庆开关,明朝难得的对外开海,却只是昙花一现。

1567年,明穆宗上台,面对明朝开朝以来屡禁不绝的海盗,明穆宗和他的朝臣们转换了个思路。

福建巡抚许孚远上奏章,“食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商”,明穆宗一看诏书,这思路可以呀,大禹治水不就是这个思路吗?于是明穆宗大笔一挥,准许了。

隆庆元年,朝廷准许东南沿海民众通商东西洋,史称“隆庆开发”。

隆庆元年开放的海上贸易虽然范围很小,但是效果很明显,从1567年到1644年,因为开放的海上贸易,大约3亿3千两白银流入中国,约占当时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

当然,也使得东南沿海官商和倭寇勾结,给明朝灭亡埋下了隐患。

隆庆开发只是明朝海禁的一小段插曲,到了“懒人”万历皇帝上位之后,因为海盗越来越猖狂,加上荷兰人、葡萄牙人的入侵,大明王朝的国门又被关紧了。

后金入关,明朝灭亡,但是海禁政策并没有丢弃,多尔衮甚至下令沿海居民内迁30-50里。

顺治十二年,已经入主关内站稳脚跟的清朝,再次考虑东南沿海防备问题,他们在参照了明朝的教训之后,下令“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拉开了清朝海禁的序幕。

到了顺治十八年,清朝摄政皇叔多尔衮下令,“沿海居民后撤30-50里,以防海盗”,此举更是将海禁的范围从海上转到了内陆。

到了康熙年间,暂时放松了海禁。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三藩和郑成功的存在,康熙再次把沿海居民后迁。

顺治之后,清朝迎来了一代圣主康熙,和自己父亲不一样,康熙曾经于康熙二十年时开海禁,设立闽、粤、江、浙通海贸易。

但是到了康熙五十五年,因为担心东南沿海和反清势力勾结,清朝再次关国门。

此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扩张,清朝的海禁政策越来越紧,最后仅剩广州十三行对外通商了,甚至一度连广州十三行都关闭了。

笔者说明清两朝之所以出现严禁海上贸易的海禁政策,甚至说闭关锁国,其原因有如下几点:根本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必然趋势。

中国自古就是重农主义的农耕经济,这决定了国家经济的重点是土地和人口,只要这两者足够多,那么国家经济收入就是稳定的。

至于通商或者商业,自古就是被儒家正统文化所鄙视的,所以到了封建时代晚期的明清两代,随着人口和土地的急剧增加,满足于国内的统治者自然不屑去开展什么海上通商。

直接原因—海盗倭寇、西方国家的侵扰。

从洪武朝开始,日本流窜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就经常骚扰东南沿海的居民,给当地的财政收入和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所以为了杜绝这一困扰,守土为安的明清两朝直接选择海禁。

重要原因—害怕东南沿海官商和抗清势力勾结。

这一点主要是康熙一朝开始,因为台湾郑成功的存在,康熙部署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为的就是断绝了郑成功的经济物质补给。

结语明清时期的海禁主要目的就是打击反叛势力,打击海盗和走私势力,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却也因此造成了中国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脱节,直接导致了晚清政府落后挨打的局面,可谓是因噎废食了。

明清两朝实行海禁,不是因为他们有恐水症,而是为了饿死盘踞在海上的敌对势力来巩固自己的新生政权。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最初实行海禁政策都是无奈之举。

但是却达到了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初衷,有效地稳固了新建立的政权。

明朝朱元璋实行海禁是为了对付张士诚、方国珍和兰秀山之乱的残余势力朱元璋从一个小叫花子变为皇帝,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儿。

明末天下大乱,各路豪强纷纷起兵,朱元璋在元至正12年(1352年)年加入了郭子兴的部队,从此开始了经天纬地的大业。

朱元璋只是元末各路豪强之一,他的敌人不但有元朝廷,还有其他的起兵豪强。

朱元璋历尽千辛万苦干掉了元朝廷,又剿灭或者招降了各路起兵豪强,之后,夺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在朱元璋收拾的各路起兵豪强中,有两路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密切相关。

他们就是张士诚和方国珍。

❶ 根据《明史》记载,张士诚以 *** 舟运盐为业,穷苦人家出身,生意中经常受那些富家大户的欺负。

元至正13年(1353年),张士诚忍无可忍,率领众兄弟十八人杀了盐警,焚烧了为富不仁大户的庄园。

从此就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

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

张士诚势力最大的时候,发展到南达绍兴,北抵徐州,东靠大海,西及颍州,坐地两千余里,拥兵数十万。

但最终在至正27年(1367年)被朱元璋击败,自杀身亡。

张士诚在起兵十四年中,一直背靠东南沿海与海外交往特别密切,特别是跟高丽经常有使节往来。

张士诚本人虽然死了,但是他的余部多逃入东南沿海的海岛之中,继续抵抗明军。

❷ 方国珍与张士诚经历差不多,也是以贩盐为生。

元至正8年(1348年)被冤家诬告暗通倭寇。

方国珍杀死冤家以后,与众兄弟亡命海上,抢劫过路船只,阻塞海盗,成了彻头彻尾的海盗。

元政府当时已经无力镇压方国珍,只得招降了方国珍。

方国珍利用他控制的海盗,将富庶江南的物产通过海路运往元大都。

因为当时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已被红巾军切断。

这红巾军也是元末的一只反元武装力量,以韩山童、刘福通为首。

元政府只能依靠方国珍将南方的粮食、丝织品运往元大都。

方国珍控制着海陆,自然就与海外国家和势力联系比较多,与高丽也是多次遣使往返。

至正27年(1367年),朱元璋击败了方国珍,方国珍投降朱元璋,,但是余党也是逃亡东南沿海岛屿,继续与明军周旋。

❸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宣布建立大明王朝。

就在这庆祝皇帝登基喜庆气氛尚未消散的时候,浙江海面的舟山群岛爆发了一起令朱元璋下定决心要实行海禁的叛乱,史称“兰秀山之乱”。

舟山群岛中有一座小岛,岛中间有一座高山,将小岛一分为二,一个叫兰山,一个叫秀山。

居民也因此分居两处,无论是兰山的居民还是秀山的居民,都是非常优秀的航海家,他们世世代代以海外贸易、捕鱼为业。

随着明庭逐渐加强对东南沿海的统治,他们感到艰难的日子即将来临,怀念方国珍在海上活跃的美好岁月,终于与大明展开了武装对抗。

朱元璋登基大典刚刚结束几天,舟山本岛的里长雇用水夫林宝一,想将官盐运往应天。

可是林宝一受人唆使参与了暴动。

兰秀山的暴动武装击败了前来镇压的明军,接着乘胜驾两百余艘船,攻占了定海。

三月,林宝一又参加了伏击明海军的战役。

四月,暴动武装被明将吴桢击败。

林宝一等人逃亡海外,于六月初抵达韩国的济州岛,遂后逃往高丽。

1370年,朱元璋得知很多参与兰秀山之乱的余孽逃亡海外,负隅抵抗,还有一部分人跑到高丽去了。

朱元璋大怒,要求高丽政府进行搜索和移交犯人。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明政府肯定也怀疑张士诚、方国珍和兰秀山之乱的余孽跟倭寇有所勾结。

《明太祖实录》就记载着:时方国珍与张士诚残党多隐藏于岛屿之间,与倭勾结为寇。

直到洪武六年(1373年),张汝厚、林福等仍在海上自称元帅,聚众伐明。

他们在广阔的大海上与明军周旋,神出鬼没。

就是这些海上的反明力量,在东南沿海的岛屿上建立了很多据点,与日本的海盗勾结,以东南亚诸国为庇护所,不断冲击中国的东部沿海。

有的还与国内反明势力、土匪相结合,给新建立的大明王朝带来很大的威胁。

朱元璋为了自己政权的长治久安,是一定要彻底剿灭张士诚、方国珍和兰秀山之乱的残余势力的。

因为东南沿海海疆不净,首都南京就永无安宁,大明王朝也永无宁日。

所以朱元璋不得不以严厉的手段实行海禁,目的就是切断这些余孽与大陆上的经贸往来和暗地接应,撤底饿死敌人,清除在京畿重地影响大明稳定的敌对势力。

❹ 除此之外,在财政上还有一定的原因。

明代跟宋代不同,宋朝有严重的冗官、冗兵、冗费三种问题,财政负担比较重,而且疆域又小,农业税收入有限,需要依靠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税收补充。

明代实行军屯,规模庞大,行之有效。

明初的财政不需要负担沉重的军费支出。

朱元璋曾骄傲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不仅如此,明代的疆域比宋代大,农业税收入也比宋代多得多,明代官员队伍也比宋代规模小,官员俸禄也低。

政府财政主要依靠农业税即可维持,不需要依靠海外贸易的税收。

说白了,朱元璋不差钱,实行海禁,也不会对财政造成什么问题。

朱元璋这个海禁政策作为一条祖训,就流传了下来。

明成祖朱棣忠实地执行了朱元璋在 《皇明祖训》中的海禁政策。

后代的大明皇帝们也都执行了海禁政策。

虽然时松时严,但也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隆庆皇帝朱载垕迫于当时情势才开放海禁。

朱元璋为了彻底消灭这些反革命余孽,只有在沿海建城堡,设海防,同时禁止人民下海贸易,接近余孽,勾引倭寇。

只有这样才能稳固大明江山。

清朝最初实行海禁是为了对付郑成功等南明反清势力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虽势如破竹,但郑成功等南明势力退居海上,依托海岛与利润丰厚的海外贸易,继续跟清军对抗,并和海上其他反清势力一起配合,不断反攻大陆。

顺治4年(1647年),郑成功收复福建多地,清廷被迫抽调浙江守军镇压,浙东反清势力趁机起事响应。

而郑成功从福建沿海北上,袭击各处沿海地区。

顺治5年(1648年),清松江提督吴兆胜举兵反清。

顺治9年(1652年),郑成功多次进攻浙江沿海。

顺治14年(1657年),郑成功又率军进攻台州,同时沿海的清朝官员很多都投降了郑成功。

顺治16年(1659年),郑成功占领宁波、舟山列岛、崇明岛,联合浙江的张煌言余部,发动北伐,从海岛入长江而上,直达南京近郊,占领了镇江、芜湖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东南为之震动。

这次军事行动,虽以失败告终,但给清廷的震撼极大,清廷面临的局面与三百年前朱元璋面临的局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不能应对郑成功等南明反清势力在东南沿海的不断进攻,清政府在南方乃至全国的统治就不能稳固。

郑成功等海上势力需要大陆的粮饷,油、铁、木材等补给品,船只的制造和修理,也需要大陆上的技术力量和船坞。

因此,顺治、康熙与朱元璋一样,不得不实行海禁乃至迁海的政策。

“如此半载,海贼船只,无可修葺,自然朽烂。

贼众许多,粮草不继,自然瓦解。

此所谓不用战而坐看其死也。

”大清实行海禁,也是因为八旗兵入关后,反清势力特别是南明反动政权,倚仗东南海外贸易越做越大,郑成功曾一度进逼南京,半壁江山差点儿得而复失。

为了对付咄咄逼人的郑氏集团,大清想尽办法实行海禁,不让沿海居民出海、向郑氏集团贩卖粮食、武器、硝磺、木材、船只等物。

直到顺治14年(1657年),郑氏降将黄梧建议实行迁海,下令沿海各县人民放弃田产屋舍,一律迁入内地。

正是海禁加迁海,才使得孤悬海外的郑氏集团获取大陆的接济越来越少,力量也逐渐衰落。

到了康熙年间,海禁、迁海政策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康熙平定三藩叛乱后,击败郑氏的水军,占领了台湾。

至此,东南万里海波尽归于大清掌控之中。

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第二年(1684年),康熙宣布废除海禁和迁海政策。

在这之后,又于1717年到1727年实行了十年的南洋海禁。

从此以后,大清再未实行过海禁政策,实在不知道为何后世皆称大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还把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归罪于大清的闭关锁国。

,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至少说他们实行海禁政策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海上的敌人,防止中国大陆的人民接济海上之敌。

明、清这对海禁大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执着于海禁这么久,可谓是独一无二。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很多政权在类似情况下都实行过类似的海禁政策。

比如,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中,法军在欧洲大陆上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建立了欧洲大陆霸权。

可是法国海军实力是实在不行。

1805年10月,英国海军的纳尔逊舰队在地中海的特拉法加海域重创法军舰队。

法国海军始终未能战胜英国海军。

为了对付这种情况,1806年11月,拿破仑在柏林颁布了大陆封锁令,宣布大不列颠诸岛处于被封锁状态。

凡直接来自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只,或曾经经过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只,一概不准许进入欧洲大陆的任何口岸。

1807年到1810年又两次颁布了更加严厉的封锁措施,规定不论什么国籍的船只,如果服从英国军队的检查或同意开往英国,或向英国政府缴纳任何税款,将丧失其国旗所给予的保护,成为合法的捕获品。

凡在欧洲大陆发现的一切英国货物必须焚毁。

拿破仑的这个政策,目的就是想从经济上断绝英国与欧洲大陆的经贸往来,这样就能从经济上卡死英国。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与明清初期的海禁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以说,明、清实行海禁,不是像有的人说的,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使然,说什么中国人是黄土地文明,欧洲是蓝色的海洋文明,中国人注定是要闭关保守的,注定不能面向大海的。

其实哪有什么民族性,中、欧全都是一样的,只要是面对同样的处境,无论是谁都会实行相似的这种海禁政策或者大陆封锁政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328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