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

而后,第1张

而后 对“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看法是怎样?

“知止”源于《大学》之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是一个修心养心的过程,是修心养心的境界。

第一步“知止而后有定”:知道“止于至善”这个道理,然后才有定力,即内心安定不浮躁。

安心学习,安心工作,安心生活……源于内心之定力,定力则基于有明确的方向、目标;此处之方向、目标乃“至善”。

第二步“定而后能静”:内心安定,之后才能内心宁静、平常、祥和。

佛云“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善心;平常心是戒“贪、痴、嗔”之心;是“知善知恶”之心,是“为善去恶”之心;是“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恶心者,变态之心,虎狼蛇蝎之心,厚颜无耻之心,迫害贤良之心,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之心。

念由心生_念有善恶,相由心生_相分正邪,境由心造_境有善恶、顺逆之别;善心生善念、善相,善心造善境、顺境。

第三步“静而后能安”:内心平静,之后才能安顿灵魂。

灵魂安_则临大事不慌,决大疑不乱。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_“此心安处”即灵魂安处。

第四步“安而后能虑”:灵魂安顿,之后才能思虑周密。

思虑周密则能“处大事、决大疑”。

第五步“虑而后能得”:思虑周密,之后才能有所收获。

此处之“得”乃收获“至善”;“至善”之后,才能得“惊奇妙句”;“至善”之后,才能“参最上玄机”。

先止住你的欲望,达到与你的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心情,去掉杂念琐碎,然后定下来,就像定下来的水自然会清澈,才会到静的状态,从而得到心安。

这就排除了欲望所带来的患得患失,浮躁,外界的干扰,得失的干扰,甚至于自扰,在这种状态下去考虑问题,会有良益收获。

如此,循序渐进,聚沙成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389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