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第1张

情景交融 如何用美学的相关原理,来阐述艺术创作中情景交融的价值与意义?

这个问题带给我很多思考,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情景交融不仅是艺术作品传递给观者的一种感受,同时也是画家对客观景物的主观表现。

关于绘画表现,古人有言“画者也,从于心也”。

这也就是说古人早就认识到主观和情感对于绘画的重要性,好的绘画作品要有感而发,遵从与内心感受。

关于描绘客观世界的景,白石老人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因此,好的绘画作品既要遵从于自然客观景物,同时又要有主观感受和艺术加工,二者缺一不可。

但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曲折前进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面貌。

如五代和宋偏重写实,多参照自然,元侧重写意,观照内心感受。

当代随着绘画材料的发展及西方多种绘画思想的涌入,则呈现多种丰富多彩的面貌,在形式表现方法题材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拓展。

经济大发展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同时急功近利的绘画界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百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内,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容效果。

情景交融既表达情感,又描写景物,相互烘托,没有主次之分,二者几乎合为一体。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要达到情景交融,至少还需要两条:一要触景生情,二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最大好处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以形体,在对景物的描摹之中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寂寞的树,淋漓的雨,写景也是写情,渲染出相思女子的秋思无限,秋愁万端,离情与景物的描写相互烘托。

再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开头直接将愁绪表达于无言独上高楼之中,接着以月如钩的意象描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第三句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心中的寂寞与环境的寂寞相暗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404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