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突猛进

猪突猛进,第1张

猪突猛进 日本军队的猪突式冲锋,在二战中为何能够逞凶一时?

类似的问题我也有过回答,都是针对日本的白刃战术为什么在遭遇苏军和美军时就没有效果了。

我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其中我也提到了,日本白刃战术或者“猪突冲锋”只有在对战中国军队的时期有过效果,这就是他逞凶一时的那个时期,我认为原因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日军士兵的身体素质好。

在侵华战争初期,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是经过长期准备的。

而且当时日本的生活环境遗属优越,在饮食方面有充分的保障,每日有鱼或肉,每天都能保证食盐供应。

不要小瞧盐的作用,在高强度的作战环境中,保持肌肉有力量,盐分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士兵在当时,虽然身高不高(身高在1.5-1.6米居多),但个个都很结实强壮,所以在拼刺时,有足够的体力来应对。

而当时的中国士兵,一日三餐能吃饱的就算是好的了。

本就生产力低下,加之日本的侵略,粮食产不够,吃不饱饭,中国士兵的身体素质,在抗战初期,较日本有着较大差距。

第二点,日军士兵关于白刃战的训练到位。

日本自甲午战争起,经过日俄战争展,“猪突冲锋”发展逐渐成熟,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中,“猪突冲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又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相呼应,所以日本军队对“猪突冲锋”有了近乎迷信的态度。

所有新兵都经过系统的拼刺训练,而且经过军国主义思想洗脑,根本不在乎死亡。

而中国军队,国民党地方部队的训练处处都显不足,就不强调了,中央军的主力部队主要学习德国等西方部队,对白刃战不够重视,相应的训练存在不足。

而八路军等虽然有刺刀见红的传统,但是八路军主要以游击战为主,防御战同日军展开的次数和规模肯定不如国民党,自然日军使用“猪突冲锋”的次数就少。

第三点,日军的武器装备优于中国军队。

这里说的装备,主要是拼刺装备,日本装备的三八式步q,加上刺刀,全长166cm,而中国军队装备的主流中正式,为弥补于三八式的差距,竟要配装长达57cm的刺刀。

这都还好说,毕竟长度弥补上了,但是刺刀的质量就有差距了。

刺刀虽然不起眼,但是制作刺刀的钢材也有特殊要求,不能捅几刀刺刀就弯了甚至是断了。

日本在刺刀的制造质量上,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

而中国就不同了,当时的钢材本来就紧缺,正常工艺还不过关,根本就无法保证大规模供应刺刀,而且刺刀长达五十多厘米,要求的强度和韧度更高,而当时的中国是无法满足的。

所以在很多部队中,只能装备大刀这种制作工艺要求不高的武器,抗日军民选择大刀,并不是因为大刀真的好用,而是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无奈。

第四点,日军的心理素质也受过特殊训练。

在白刃战中,最关键的应该是参战部队士兵心理素质的强弱,杀人和不杀人是一种心态,远距离q杀和白刃格斗又是一种心态。

而要求最严格的,就是白刃战。

如果是一个从未参加过白刃战的士兵,面对疯了一样冲上来的敌人,吓都吓傻了。

日本在正式拼刺之前,都会给新兵播放曾经拍摄的以活人为标靶练习刺杀的视频,为的就是让新兵先适应一下,练就能够拼刺作战的心理素质。

而中国军队可没有这样的训练手段,只能在一次次实战中历练,能活下来,参加下一次战斗,也许心态就不一样了。

第五点,我军实力弱,给了日军拼刺的机会。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想体现白刃战的优势,前提就是短兵相接,有了拼刺刀的机会。

为什么白刃战遇见美军,遇见苏军就失去了威力。

因为美苏军队自动火力普及率极高,根本不给日军近战的机会,日军都摸不到敌人的影子,又谈何白刃战呢?中国军队就不一样了,抗战前期几乎没有国际援助,战斗打得艰苦卓绝。

面对优势日军的冲锋,要想不放弃阵地,没有足够的火力将敌人放到在阵地前,就只能拼刺刀。

所以才有了给日军展示拼刺的机会,又因为日军有上面的优势,才给了日军能够逞凶一时的机会。

所以说,日军的猪突冲锋,在中国的战场上逞凶一时,是无数抗战先烈明知不敌,但又无畏前进的苦难史。

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林彪后来所创建的"三三制"步兵突击战术其实就是源自于日本的步兵突击战术,和三人的作战小组不同,日本步兵在进攻中多是双人交替掩护进攻四个人就分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指挥官站在中间进行指挥。

可以说日本的单兵作战素质是全球单兵作战素质最高,所以在中国战场上就出现过几百个日本兵撵着几千甚至几万的落败的中国士兵跑,在东南亚横扫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同样让美军吃了大苦头。

而所谓的猪突战术并不是无脑的万岁冲锋或者人海冲锋,而是根据实际战况下的一个进攻方法,说得简单点就是机q掩护,步兵两两交替掩护进攻,当有进攻到最靠前的两个人用手雷解决对方的前沿火力点,而且第二组两个人的手雷一般都会在第一组两个手雷爆炸后就又投出,用连续打击的方法迅速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在远距离上还使用掷d筒攻击,这是日本步兵班最小单位的突击战术。

而在中队级别的进攻中使用步炮协同作战,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小太爷"的话说就是"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

而在开战初期日本的步兵突击战术的确有着很强大的作战能力,甚至在1942对付英美也同样吃香,而中国在面对装备技术和战术都落后,只有依靠庞大的军队规模和坚强的意志去对抗,其中以黄埔军校的学生为中坚力量,在黄埔6期之后的黄埔生大部分都是到一线的作战单位中担任基层士官,带领着对于发扬黄埔精神,用意志去弥补差距来抵抗日本人,从第6期后培养的20万黄埔生中,在抗战中战损率高达95%,至战后只有1万多人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而美国人在战术上吃亏,但人家不缺钱不缺技术,于是就用武器装备去弥补这个差距,所以后面太平洋战场美军都是用武器的性能优势打得日本人落花流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405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