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第1张

知人者智 何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与“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谢谢题主。

前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做人智慧,后一句是佛家的修行学说,出自《楞严经》,二者是两码事。

其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意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意思很好理解,能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能真正了解自己的的人,是明智的。

了解他人聪明,能了解自己是智慧。

“智”与“明”,老子更强调“明”,“智”是智慧,而“明”则不仅仅是聪明,而是洞明、大彻大悟,这是更高级的智慧。

有时候理解别人容易,而了解自己则很难,人常常“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语“人贵有自知之明”道出是就是这个道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正确估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就是大聪明、大智慧。

惟其如此,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其二,“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的意义佛家的“知见”,是指依照自己的思想和考虑分别确立的见解,如佛性、觉性、本觉、见性。

“立知”,大意为立足之本;佛家的“无明”,简单的来说,就是不知如幻妄执为有。

以自我的知见为立足之本,正是导致无知无明的根本原因。

世间人执著所知所见,所知所见也正是不能觉悟,不能明了的根本。

众生常常把幻生当成实有,是由于我们有“根、尘之结”。

要想离幻而觉,那么,就得解开根尘之结,而要想解开根尘之结,就得以戒为师,依法修行。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其实就是说,众生本来就具有佛性、觉性、本觉、见性等等这些“知见”),若在这“知见”上再加“知见”(后天意识),即无明的根本。

若知见无见(凭“直觉”、本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入道初机。

再次感谢。

这两句话均分别出自《道德经》和《楞严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下一句在《楞严经》中。

他们两个都是修身养性不同角度的具体警示。

一个是从人性经验当中总结和概括。

一个是从心理学角度的具体概括。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仅是《道德经》当中养性的精髓,更是启迪自我,修炼谦卑做人的一个警示。

《道德经》当中重点是描述了怎样做人自我修行的一种对人性自我宠皋修养的一种道德规范。

而《楞严经》则是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学的角度,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心理教育。

它告诫人们减少欲望,追求无为的一个道理。

这两部经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人对物的一个具体的一个教育启迪。

它的作用如同大学素问一样被称作我国5000年文化的宝典之作。

老子的《道德经》当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更是从了解人性,修炼性格谦卑做人到角度来告诫人们怎样做人,怎样修炼自身的不足的一个道理。

《楞严经》当中更是如同王阳明的心学当中的一样,从内心世界当中让我们产生无为减少欲望,减轻心理负。

更好的更深的理解人性人生的一个道理。

如果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哪些好的建议,欢迎关注,共同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420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