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第1张

门户开放政策 八国联军侵华时,为什么美国没有瓜分反而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你怎么看?

当时,美国工业产值占全世界31%,是英国的两倍。

之前美国也到处掠夺殖民地,1898年夏威夷被并入美国,又从西班牙手里夺取菲律宾。

这时,全世界除了清朝,都是列强的殖民地。

美国以强大的市场经济实力和制度,认为贸易才是美国未来强大的法宝。

1895年至1899年,美国对清朝的出口增长了两倍,是美国最重要的贸易顺差伙伴,是美国最重要的商品倾销地。

面对这个局面,美国认为占领清朝土地是没必要的,清朝幅员广、人口多,不如维护它的政权稳定,然后做生意!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占有清朝土地的方案,在国会根本不能通过。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是对大清的外交政策,而是美国希望列强能够接受的对待大清的政策。

美国首先承认各国已经占有的土地,共同创造一个公平、自由、开放的贸易环境:所有国家地盘开放、公平做生意,收取同样的关税、港口税和铁路运费,发财机会一样,就是“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为此,各国必须停止占领领土,把关税自主权交还给清廷。

“门户开放”绕开了列强的土地之争,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火并,各国义务相等、获得相等,相互制衡、相互钳制、自我约束,对各国(包括清朝)都有好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并没有所谓“七个国家主张瓜分中国这个说法”。

当时参加八国联军中的意大利、奥匈帝国派出的军队都很少(意大利派出的军队不足百人),只具备象征意义。

这些国家正忙于在欧洲的争权夺利,并没有在远东投入多少精力,也没有瓜分中国的意愿。

八国联军组成(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即便真要瓜分中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因为他们在远东没有殖民地,更没有战略据点,无法把力量投送到远东来,即便得到土地也无法统治。

奥匈帝国念念不忘地是和俄罗斯争夺巴尔干半岛,当时的美国力量还很弱,在瓜分世界上也属于后来者,甚至在中国还没有搞到势力范围——所以美国也不主张瓜分中国。

当时的英国、法国、德国醉心于势力范围而非殖民地,并没有瓜分中国的打算,这个时候的法国,正准备洗刷普法战争中战败的耻辱,这个时候的英国,正在努力遏制德国人的挑战,对于遥远东方的事情真的不愿意多分心;当时的日本和俄国更愿意侵占中国的部分土地,对于全部中国暂时还没有野心,其实俄国人更关心如何把巴尔干半岛纳入囊中,日本更关心如何消化吸收朝鲜——况且日俄两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朝鲜已经是剑拔弩张了,更不可能齐心协力。

所以各国并没有实质性地提出任何瓜分中国的主张和方案。

最后,当时的美国力量不大,属于新兴国家。

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不强,如果英国、法国这两个超级大国执意要做什么的话,美国是挡不住的。

对于当时的八个国家来说,中国问题不过是一个小问题,各国的关注点并不在这里,各国关心的依然是如何瓜分世界的问题。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已经非常突出,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同盟国正式建立,1892年,俄国和法国的同盟正式成立,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建立,随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看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对于列强来说,不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遥远东方的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已。

这也是弱国的悲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454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