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的拼音

接触的拼音,第1张

接触的拼音 什么是接触?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真正的接触吗?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通常接触是一种人为的感官,后来引伸到物体。

但是如果考虑到微观结构,“接触”又将变的不一样。

为了能够将宏观接触与微观接触统一起来,接触力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

下面,我们详细讨论一下。

1、接触的定义从文字表面上看,接触指的是两个物体互相碰到,距离为零。

比如我们的手,手触碰到物体能直接反馈到大脑,告诉我们手碰到东西了。

如下图。

我们的手之所以能够感受到触碰到其他物体,就在于手能感受到力的作用。

当手触碰到物体,手的触碰位置受压,从而反馈给大脑。

从这个角度来讲,接触的物体要有力的作用。

但这有引来另一个问题,如下图,互相紧挨着的纸箱仅受重力作用,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但是从宏观上来看,两者是接触的。

此时,接触力为零。

由此可见,接触的条件:1)距离为零;2)接触力大于等于零。

这里特别提出接触力,原因在于下面的微观“接触”。

2、宏观接触宏观接触就是普遍意义上的接触:即两者的距离为零。

接触面可以存在力的作用,也可以不存在。

下图为小球与d性面的接触,随着力的增加,接触面积也在变大。

力学上来的接触模型有很多种,通常都需要进行2个方向的定义:1)法向限制穿透;2)切向定义摩擦。

最早,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没错,就是那个频率单位的赫兹,下图),首先对两个d性体的接触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接触应力和接触面积。

3、微观“接触”微观层面上,我们知道物体都是由原子等组成。

对于一些晶体结构,其内部原子排列成周期性,如下图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从中可以发现,原子与原子之间并没有紧贴着,而是存在一定的距离。

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任何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都不可能紧密贴合。

以范德华力为例,距离过近会表现出斥力,而且距离越近斥力越大。

相反,距离过远会表现出吸力,距离越远吸力越小。

如下图。

根据这一模型,假如两者紧贴,那么分子间的斥力将是无穷大。

由此可见,在微观领域,距离不可能为零。

所以,我才考虑接触力,从而将宏观和微观的接触统一起来。

即:只要两者之间的接触力(包括宏观力和分子力)存在,两者肯定接触。

4、总结 宏观方面,接触指的是距离为零,微观方面则距离始终不为零。

所以,如果以距离为零作为接触的定义,我们会发现实际上物体永远不会发生接触。

为了能将宏观接触与微观接触统一起来,接触力是个很好的途径。

当分子间距达到合适值,范德华力表现为斥力时,说明两者过近(“接触”了)。

非专业,不懂。

按我的理解:百度百科说得比较详细,这里题主问的是第一或者第二的意思吧?碰上或者牵涉的含义。

如果是这样,接触就是真正的接触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458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