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时间

唐朝灭亡时间,第1张

唐朝灭亡时间 唐朝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九名皇子全被灌醉毒死,三十多名朝堂重臣皆被投尸黄河,就连皇帝本人在被迫禅位后依然遭了毒手,这就是唐朝灭亡时的惨状,而这一切均出自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手。

在封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是一件较为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曾经一统中原的大秦,还是打出汉家威风的强汉,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

而令后人耳熟能详,并心向往之的盛唐,同样也是如此,贞观之治也好,开元盛世也罢,都没能改变它轰然倒塌的结局。

公元907年,随着末代帝王唐哀帝的被迫禅位,这个被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并在唐太宗李世民手里发展壮大的唐帝国,最终宣告了灭亡。

有道是国破之际,正是家亡之时,一个政权消亡的同时,在背后都会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唐朝灭亡时的惨烈,即便是如今看来也是令人不胜唏嘘。

末代两任皇帝被残忍杀害,皇族成员被活活毒死,忠于大唐的朝廷重臣被处决后,尸首全部扔进黄河,这便是唐朝灭亡时的情景,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暗地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人间惨剧,而制造这一幕的人,正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朱温。

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唐的掘墓人,朱温之所以能发迹,与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二人胡作非为有很大关系。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继位,在继位次年,李漼将年号改为“咸通”,以纪念他那兢兢业业一生的父亲唐宣宗。

不过,虽说唐懿宗有怀念父皇勤政的心思,但他在登基后的实际行动,却丝毫与勤政不沾边。

根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最大的特征,就是宴游无度,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皇宫里每个月最少都要举行各类宴会十几次,而在不举行宴会的时候,唐懿宗就会四处游幸,并且,身边都要带着大量的乐工优伶,以供他在游玩途中消遣。

至于朝政,不好意思,在唐懿宗的概念里,这都是耽误他游玩的麻烦事,有贤明的大臣劝说他要以国事为重,结果却换来了唐懿宗的一顿斥责。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日暮西山之势的大唐,就如同唐懿宗的身体一样,迅速地开始衰败,到了十几年后,也就是唐懿宗驾崩的那一年,整个大唐基本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势。

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强势的君主主政,大唐或许还有可能会止住溃败的势头,甚至还会再续上几十年寿命,但可惜的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显然不是这么一个人。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把这句话放在唐僖宗李儇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他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对国家大事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如何玩乐兴致盎然。

其实这也能完全怪唐僖宗,毕竟他继位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虽说他颇有些小聪明,奈何玩心太大,再加上年幼,因此朝政不出意外的就被当时的权臣田令孜把持。

就这样,在持续不断地折腾下,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就在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

黄巢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家里世代贩卖私盐,因此家境尚可,黄巢本人自幼极为聪慧,五岁时,就能与祖父对诗,聪慧与否可见一斑。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人生就是读书,考取功名,事实上,他也是按照这个步骤去做的,在他十几岁时,就踏上了漫漫科举之路。

但令他感到极为郁闷的是,他先后参加了数届科举,结果却全部名落孙山。

其实黄巢这种屡试不中的现象,在当时的唐朝并不新鲜,唐朝的科举历来就以录取率极低而闻名,有唐一代,平均每年也就能录取二十多名进士,看似数据还可以,但若是与每年成千上万参与科举的士子人数来对比,那就少的极为可怜了。

因此,三番五次的名落孙山后,二十几岁的黄巢在长安愤然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的失望,愤恨的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祖业,当了一个盐帮首领。

也就是这个时候,黄巢开始逐渐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除了科举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他亲眼看到各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

而在公元874年,由于全国性的水旱灾不断,百姓们几乎是无以为继,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朝廷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沉重,同时各州县的地方官为了粉饰太平,均对自己治下的灾情隐瞒不报,这样一来,最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当时完全是“百姓流殍,无处控诉”。

因此,作为受灾最严重的河南,百姓们最先进行了反抗,同为私盐贩子的王仙芝,于河南长垣县率众起义,打响了推翻唐朝的第一q。

王仙芝起义后,声势浩大,很快就成了一方势力,并贡献了多个城镇,与此同时,生性喜欢动乱,且对大唐失望之极的黄巢,也在山东相应,与自己的子侄、族人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

这个时候,大唐的掘墓人朱温又在干什么呢?他还跟着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

朱温的出身很低,没有黄巢的家境,更没有黄巢的学识文化,由于父亲死得早,母亲不得不带着朱温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当佣人过活。

而在朱温逐渐长大后,并没有想着如何辛勤劳动去改变生活,反而不事生产,还常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这一点,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颇为相似。

自然而然的,朱温的这种表现,让周围的人十分不喜欢他,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癞子,事实上,当时朱温行为举止,确实也和癞子几乎无异。

但在黄巢起义之后,朱温认为他的机会来了,他告别母亲,与二哥朱存一起,投身黄巢军中,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

在此之后,朱温发挥出了强悍的一面,凭借勇猛累计下了不少军功,因此,也就很快从一个大头兵逐渐升迁为军官,并成了黄巢麾下的一员大将。

面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唐朝当时的抵抗就显得有些无力,不仅节节败退,还先后丢失了潼关、华州等关口,致使黄巢在公元878年攻进长安城,唐僖宗本人也在护卫之下,仓皇的逃往西川。

而在黄巢进驻长安后,唐朝的皇族宗室、后宫女眷等,迎来了第一波屠杀。

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该国号为大齐,登基后,黄巢下令四品以下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各司其位,但对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唐朝的宗室皇亲,却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

本身,黄巢的部众大多为农民军组成,这些人对一直欺压他们的官吏向来是恨之入骨,因此,在黄巢的授意下,那些唐朝宗室尽皆被屠杀,一时间,长安城内血流成河。

“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资治通鉴》虽说这个时候,唐朝并没有彻底灭亡,还有逃亡西川的唐僖宗一群人,但留在长安的唐朝皇族,却提前经历了灭国的痛苦,而侥幸逃脱的唐僖宗,也很快品尝到了这种滋味。

在此之后,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组织起了对黄巢大军反扑,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此时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各地节度使也纷纷响应号召,对黄巢大军进行围攻,在几方力量的集合下,加上黄巢军内部出现分化,最终导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并在不久后死在了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

而在黄巢未身亡之前,眼见形势不对的朱温,早早就选择了投降,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还得了一个新名字“朱全忠”。

在此之后,朱温在围剿黄巢大军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先后在河中、汴梁等地绞杀了大量的黄巢军,而黄巢最终被逼的自尽,也是拜朱温所赐。

随着黄巢的身死,唐僖宗顺利的回到了长安,而居功甚伟的朱温,也成为了大唐第一号功臣,不仅被封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唐僖宗还晋封他为沛郡侯。

此时朱温,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在之后,朱温再接再厉,又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其地位因为军功更上一层楼。

不过,与此同时,历经战乱的唐僖宗再也坚持不住,在回到长安不久后,便“暴毙”身亡,其死后,弟弟李晔继位,是为唐昭宗。

坦白来讲,唐昭宗李晔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史料上评价其为“果断刚强”,若是生在盛世,他或许能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无奈的是,他登基的时候,大唐已经是日暮西山了。

最关键的是,在经历了黄巢之乱后,不仅大唐国力已然大不如从前,各地也形成了大军阀相互割据的局面。

因此,对于唐朝而言,长安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了约束地方的能力。

若是唐昭宗只当一个傀儡,得过且过的话,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登基之初,他就谋划着从拥立他上位的宦官杨复恭手里夺回政权,为了压制杨复恭,唐昭宗不得不借助军阀礼帽贞的力量,但在平定了杨复恭后,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

也就是说,在唐昭宗在位的日子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军阀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地来给大唐续命。

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是大唐的第一大军阀,他坐拥中原,麾下熊兵数十万,正因为他实力雄厚,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后,朱温又“义无反顾”的担起了救驾的重任。

而在唐昭宗被李茂贞挟持期间,曾发生过一次羞辱皇帝的事件。

当时,唐昭宗被劫持到凤翔,安定下来后,昭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宴请群臣,席间,李茂贞故意用巨大的酒杯向昭宗劝酒,昭宗本就心情郁闷,因此就几番推辞,结果李茂贞大怒,当场用酒杯扣在了昭宗的脸上。

堂堂一朝天子,在这样被羞辱后,却不敢丝毫有不满,这可真是唐昭宗的悲哀。

当然,李茂贞也没得意多久,在朱温大军到来后,抵挡不住的李茂贞不得不与朱温讲和,最终,唐昭宗被朱温带回了长安。

至此,朱温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不仅麾下兵强马壮,还大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势头,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还在迁都后,一口气将昭宗身边的所有太监内侍全部杀死,换成了自己的人。

到了这种局势,昭宗也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不被自己掌控了,看着洛阳陌生的宫殿,他不由地发出人生最后一个感叹。

“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正在寝宫安歇的唐昭宗,被朱温的手下大将蒋玄晖、史太带兵闯入寝宫杀死,时年三十八岁,期间,昭宗的妃子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趴在昭宗身上为他挡刀,同样也被当场杀死。

|史太持剑入椒殿,帝单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之...帝殂,年三十八。

---《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此时的大唐,基本上已经是宣告灭亡了。

在昭宗被弑杀后,朱温并没有马上登基称帝,而是将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推上了皇位,即唐哀帝,而唐哀帝也是大唐名义上的最后一个皇帝。

为什么说唐哀帝是名义上的皇帝呢?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状况,还不如他的父亲唐昭宗。

父亲的被杀,让年幼的唐哀帝吓破了胆,他知道是朱温所为,但即便是知道,又能如何呢?如今的他,地位可能连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木偶。

因此,在他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朱温的授意,将朱温加封相国,并晋封为魏王,还下令让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

可以说,当时的朱温,其地位已经堪比汉初的萧何和汉末的曹 *** ,甚至比他们还要高。

那么朱温对此满意了吗?他自然是不满意,他的目的,可不是仅仅当一个权臣就行的,终极目标,是那高高在上的皇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温开始有计划的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唐哀帝的兄弟,也就是唐昭宗的其他儿子们。

公元905年,朱温借宴请为名,强令昭宗的九个儿子前来参加宴会,对于这场鸿门宴,这些皇子肯定是不想去,但看着前来邀请他们的士兵手中森然的兵刃,皇子们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走了。

而这一去,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朱温在酒席上,用毒酒将这九名皇子全部毒死。

“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被朱温毒死的九名皇子。

此事过后,朱温仍不满足,他认为当时还有不少忠于李唐的朝臣,这些人都是他将来登基称帝的障碍和威胁,因此,朱温再一次的制造杀戮,将共计三十多名朝中大臣在洛阳白马驿尽皆处死,史称“白马驿之祸”。

按说处死了也就完事了,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叫做李振的人,他是朱温的谋士,在未跟随朱温时,曾屡试不中,因此就对这些朝廷的士大夫极为痛恨,他向朱温提出,这些朝臣不是平常号称自己是清流吗?那就把他们扔进黄河,看一看黄河会不会变成浊流。

最终,朱温听了李振的建议,安排士兵将这些被杀大臣的尸首全部扔到了黄河里,可怜这些大臣,不仅惨遭杀害,死后还没能留个全尸。

做完这一切后,朱温“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让,在公元907年四月,于洛阳即皇帝位,建立大梁,史称梁太祖。

而禅位后的唐哀帝,先是被朱温降为济阴王,并被迁往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的心腹氏叔琮的宅第里,以便朱温监视。

原本唐哀帝还会多活几年,但当时的其他军阀,如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依然在表面上尊唐哀帝为天子,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朱温,这就让朱温十分不安,生怕唐哀帝被李克用等人劫走,因此,在公元908年二月,授意部下前往曹州,将哀帝用毒酒毒死。

唐哀帝被毒死时,年仅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以及九个兄弟,全是死在了朱温的手中。

至此,唐朝算是彻底灭亡了,而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近百余年时间里,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已经彻底消散在历史之中。

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大唐的灭亡,让无数黎民百姓陷入了流离失所当中,毕竟国家都没了,还谈什么安居乐业,历史上每一个政权的灭亡时,都会面临各种人间惨剧的发生,纵然是大唐也不例外,而作为大唐的皇族,同样也逃不过覆灭的结局。

朝代的更迭伴随的必然是无数人的流血和牺牲,用血流成河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即便是创造了大唐盛世的唐朝也不例外,盛唐有多繁盛,其灭亡的时候就有多惨烈。

而唐朝的灭亡早在盛唐的时候已经埋下了隐患,最终为藩镇割据势力所灭。

末期的两位皇帝失去了最后的天子威严,被军阀们抢来抢去,而朱温成了最大的赢家。

朱温在灭唐建梁的过程中大开杀戒,连皇帝也不放过,这样建立起来的后梁政权注定也长久不了,实际上整个五代十国也不过才53年,却经历了五朝八姓十四位皇帝。

大唐自618年李渊建国到907年唐哀帝被废,一共是289年,其中前一百三十年的时间里,大唐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在唐玄宗时期,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然而盛极必衰,开元盛世不过才持续了几年的光景,安史之乱就如一桶凉水浇到了唐玄宗的头上,这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节点,安史之乱的破坏和影响是极大的。

安史之乱被压下去之后,帝国出现了三大问题:藩镇、宦官和朋党。

相比较而言,朋党之争似乎算是影响最小的,而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一步步蚕食着大唐,最终将大唐推向灭亡。

在中晚唐的历史上,也曾出现了几位比较优秀的皇帝,比如唐宪宗、唐武宗和唐宣宗。

其中唐宣宗是帝国最后一位称得上有能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甚至被称为“小太宗”,大器晚成,却开启了“大中之治”,但是他在位时间并不算长,不过才十三年,而去世的时候也比较年轻,才50岁,去世的原因是服食长生不老丹药。

唐宣宗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把他的施政成果全部给毁了,唐穆宗、唐懿宗和唐僖宗都是要么只知道玩乐,要么极端残酷,竟没有一个勤勉政事的皇帝。

12岁的唐僖宗刚刚继位的时候,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各地盗匪横行,第二年王仙芝起义开始,这是黄巢起义的开端。

认真算起来,这场影响甚广的起义从王仙芝开始到黄巢再到后来的秦宗权,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对帝国的破坏是相当大的。

这期间,很多城镇被黄巢军洗劫一空,百姓死伤无数,而且在朝廷组织政府军对抗黄巢军的时候,很多政府军都是地方武装力量,他们并不会爱惜百姓,甚至到了一些城镇也会进行劫掠。

无论如何,战争中最无辜也最可怜的就是百姓。

但是黄巢起义却让个别藩镇节度使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李克用的沙陀军团在黄巢起义中立功颇多,还有本为黄巢军的朱温,以及李茂贞、韩建、李匡威、赫连铎等等。

在中央禁卫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节度使的兵力成了最大的功臣,并成为直接威胁皇权的存在。

这些节度使不仅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而且想要干预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茂贞曾数次攻进长安威胁唐昭宗,韩建在唐昭宗出逃河东的路上将其虏到华州软禁了起来,以此干涉朝政。

他为了削弱皇室的力量,将唐昭宗的亲军解散,又污蔑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等谋反,而矫诏将包括李嗣周、李戒丕等十一王并他们的随从、侍者赶到石堤谷,全部杀害。

好不容易唐昭宗被放回了长安,结果又有一场大灾难等着他,900年,神策军两中尉刘季述和王仲先联合发动政变,将唐昭宗囚禁在少阳宫,扶立皇太子李裕为帝,又一场杀戮在宫中进行。

《新唐书》载:季述等皆先诛戮以立威,夜鞭笞,昼出尸十辇,凡有宠于帝,悉榜杀之。

杀帝弟睦王。

他们大开杀戒,在夜里大肆杀人立威,然后在白天将尸体分十辆车运出去,唐昭宗的弟弟睦王李倚也被杀死。

而不久后,宰相崔胤求助于朱温,最终复立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唐昭宗为帝,刘季述护卫王仲先等数十人都被杀死。

而不久,宦官们逼迫唐昭宗逃到了李茂贞的地盘凤翔,朱温派兵围攻凤翔,持续了一年多,凤翔城很快断粮,百姓大量饿死,最终李茂贞支撑不住,将依附于他的二十多名宦官杀死送给朱温求和,并将唐昭宗交给了朱温。

朱温带着唐昭宗回到了长安,将内侍省的宦官全部杀害,唐昭宗身边服侍的人员也全被杀掉,而换上了朱温的人。

唐昭宗彻底成了朱温的傀儡。

904年,朱温逼着唐昭宗迁都洛阳,但这依旧不能让朱温安心,他生怕唐昭宗落到别的军阀手中,于是在这一年的八月份他派人将唐昭宗杀死。

但这个时候的朱温还不具备称帝的条件,于是又扶立唐昭宗的第九子继位,即唐哀帝。

十三岁的唐哀帝完全没有任何天子该有的权力,只是麻木的听凭朱温的安排,而朱温是各种官职加身,在朝堂之上说一不二,然后开始了屠杀大臣们的计划。

905年六月,朱温在李振和柳璨的鼓动下,将裴枢、独孤损、崔远等三十多位朝廷重臣集中在白马驿全部杀死,将尸体扔进了黄河中,这就是著名的“白马之变”。

而在半年之后,朱温又将自己曾经的心腹蒋玄晖、宰相柳璨和太常卿张廷范处死的处死,五马分尸的五马分尸,原因就是这几个人曾劝说朱温不要急着称帝,而被朱温认为是他们不希望自己称帝。

三人的亲戚以及同党也有数人被杀。

何太后则被诬陷与蒋玄晖有私情,而被逼自杀。

朝廷中的阻碍分子基本都除掉后,朱温在907年逼迫唐哀帝退位而自己称帝。

唐哀帝被降为济阴王,并被安置在曹州朱温的亲信家中,一年后,朱温派人杀死了唐哀帝。

以上只是部分惨烈场景,而更多的惨烈场景在城镇、在民间。

藩镇之间相互攻伐,扩大地盘、兼并土地,这期间,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失去了生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47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