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第1张

勤俭节约 你有没有见过一种人,本来不穷,却极度节俭,他们过得怎样?

家里不穷,手头也不缺钱,但就是极度节俭,不舍得吃也不舍得穿,就愿意分厘必藏地攒钱。

别说,这种人不是很多,但也不少见。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家风。

父母长辈都是勤俭节约的典范,孩子打小耳濡目染,自然潜移默化,有样学样。

不知不觉也就继承家风,成了克己节约、毫不浪费的典范。

第二,天性。

有些人的极致节俭真的就是骨子里带的。

我们村有一个乔大爷,他一辈子的勤俭那是全镇子都有名的。

从十几岁就起早贪黑做各种小生意,平时走路都是小跑着的,就怕耽误了挣钱。

他一辈子攒的钱着实不少!俩儿子的房子他都给盖的非常气派,后来小儿子城里买房他也出多半。

然而他自己呢,永远都是一身土气的深蓝色中山装,一顶旧的已经看不出颜色了的帆布帽子。

他不吸烟也不喝酒,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最大的爱好,就是干活和攒钱。

有人不免背后议论他:这一辈子忙忙碌碌,不舍得吃也不舍得穿的,攒那么多钱干嘛?都70岁了还一天早出晚归、风风火火地忙活,不觉得累吗?人各有各的活法,乔大爷本人对于这种生活估计也是乐在其中吧。

生命在于运动,攒钱就得节俭,我看他眼下倒是过得挺好的。

节俭自然是美德,但太过节俭,并且要求身边人也要和自己一样节衣缩食、锱铢必较,多花一分就心疼的不得了。

那真就是抠门吝啬太过分了,一般人真心受不了的。

节俭到自虐,实则已是一种病态。

您说是不是呢?

父母拿着比我工资还高的退休金,却好像忘记了该怎么花钱,他们可以起早坐公交车去很远的早市捡菜;也可以几年不买一件衣服,现在母亲冬天经常穿的呢子大衣还是15年前买的。

父母早年外出打工,我和妹妹就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和父母的节俭我都是亲身感受和经历过。

以前家里确实过得辛苦,就算是外出打工,但能挣到手里的钱就那么点,还要养孩子、养老人,两个人就只有想办法节俭每一分钱。

父母为了省钱就只能先从吃得下手,他们几乎不在菜场购买新鲜的蔬菜,每次都是去捡那些菜贩丢掉的蔬菜拿回家炒来吃,肉和排骨更是几乎不吃,馋肉了就用猪油代替,一盘菜青菜可以吃一天。

就是在如此节俭的生活方式下,从在城市里一无所有到慢慢开始做小生意,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让我和妹妹搬到了城里生活,也在城里有了属于我和妹妹自己的房间。

家里的条件逐渐好转却并没有改变父母节俭的习惯,我们家随时都有几个大桶放着拿来接水,我们家几乎不拧开水龙头,因为父母说水龙头滴水水表是不转的。

我们家一天24小时都在滴水,有做饭用的、有洗脸刷牙用的,最后这些水还要放在专门的桶里留着冲厕所,就为了省那几块钱水钱。

这个习惯持续了起码有30年了,我经常和他们说现在完全不需要这样了,他们现在年龄也大了,老是这样用桶拎水,到时候闪到腰去医院不是更不划算吗?老人家就不听倔着呢,总觉得自己偷那点水就占了便宜了。

不知道你们的父母是不是也这样,我和妹妹买回家里的吃的喝的,每次都舍不得吃,永远都是放过期,我和妹妹发现了还好,要是不发现就那么将就吃了,也不管会不会吃坏身体。

就像上次我回家在餐桌上的两颗咸鸭蛋,因为他们不舍得吃,就那么放了2个月,结果变成了黑色,味道更是臭气熏天。

就这样的鸭蛋,他们还吃了半个,喊他们不要吃,他们居然说咸鸭蛋本来就是那个颜色的,问题臭又怎么解释呢!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简直没把我活活气死,瞬间给他们扔掉了。

为此,他们骂了我很久,说我败家,一点都不会过日子。

家里的灯更是如此,多开几秒都觉得浪费,基本走哪关哪,尤其是抹黑看电视,无数次这样对眼睛不好,但是依然我行我素。

衣服更是可以几十年不买,我爸在家身上永远是那件破了无数洞的跨栏背心。

我家现在的衣柜里还留着我小时候穿过的衣服,我妹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注重打扮,要是让他们看见之前没有见过的衣服,都要被念上很久。

他们也从来不会掏钱出去吃饭,甚至连路边的拉面都不曾吃过,我家过年过节永远都是在家吃,就算是自己的小孙子想要去外面吃也不行,更不会去外面剪头发,我爸妈在家都是互相剪。

我和我妹是很感激他们辛苦把我们抚养成人,虽然从小生活节俭,但是在学习上基本不吝啬,我也被潜移默化影响过,小时候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过节俭,总是觉得大家生活都是一样,还觉得很正常,并且把一些压制人正常的需求的抠门节俭都当成了美德。

等我到了大学看到了其他同学的生活时,我才知道大家是不同的,他们的手机、电脑、衣服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我依然还是用着当初的东西。

我记得那个时候大学生活费是一个月600.00,常常到月底我还能剩100.00多,过年家里人给的红包也基本就没花过,有天在路上听到几个小学生几天就花了200块就觉得他们好浪费。

而我家的节俭真的算是家族遗传,我小叔家过着比我还严苛的家庭生活,小叔和婶子才50多岁,人都说女儿应该富养,可我表妹从小到大,我没有见过她父母给她买过一本课外书、不买漂亮的裙子、没去过游乐场、没上过辅导班、也没有培养出任何特长。

我表妹算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她要吃一顿快餐或者外卖都属于奢望,因为她父母觉得那些都是垃圾食品。

这样吝啬的教育方式也导致她整个人不自信,性格也很小家子气和内向,学习成绩也始终比不上其他人,在学校也是明显不合群。

面对人生重要的两次考试都失败的时候,长辈们却说是孩子天资不行,不适合学习,还说女孩也不需要多读书,到了结婚年龄结婚就好,却没有人认为是父母的教育影响了孩子未来的道路。

@黔城茫茫说事 有话说:我承认我们父母这代人很不容易,从小到老经历的都是大风大浪,小时候闹饥荒差点饿死;年轻的时候又赶上了文革,没有太多的文化;中年以后,又赶上了国企下岗潮,那个时候更是连吃饭都有问题,更不要说养一家老小了。

但是,大家把节俭和吝啬混在了一起,我们是可以在很多方面节俭,吃穿物质上面的欲望可以解决,但是在孩子的教育和提升自身眼界高度上,却不能吝啬,否则就会像我表妹一样被耽误一生,无论是性格还是日后的婚姻生活都会留下影响。

而现在我们80、90后生活在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很富足的年代,老一辈担心饿肚子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只要有手有脚都不会挨饿受冻,更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相对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接受好的教育。

既然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了,难道就一直让父母如此节俭的生活吗? 我认为想要改变父母的节俭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挣钱,合理合法地增加挣钱的途径。

由我们出钱先买好物品,再慢慢耐心地引导他们使用,虽然过程会很难,但是谁又不想过更方便的生活,只需要让父母知道买的这些东西价格都是合理,并且属于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虽然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很艰难,但他们是我们父母,如果不尝试去改变他们,那未来痛苦的就会是我们。

节俭虽然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学会节约并持续保持,但是过度节俭就是来源于心态,比如心态扭曲、胆小、没自信、怕死、斤斤计较,总是把自己框在一个幻想着用金钱可以保护自己的笼子里,最后都变成吝啬鬼和守财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498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