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常

伦常,第1张

伦常不配位,必有灾殃,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出处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会如此不顺?——德行配位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爱生病?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毕业后事业不顺频繁换工作?为什么很多年轻歌手演员一出名就早逝?为什么很多公司员工一升职就突发疾病?为什么很多人一有钱就妻离子散?这些其实大都源于“德不配位”。

古人教训,“伦常乖顺,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栽秧。

” 德行缺一不可,无德之人,在社会中行走做事会寸步难行。

清华校训“厚德载物”,就诠释了德行深厚之人,福报才能承载久远。

传承几世纪的经典之言,唯有大智慧蕴藏其中才能经久不衰千古传唱。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现象可以揭示德行配位的深意。

某个孩子根据自身的综合能力英语只能考70分,但老师父母非要强迫他考到95分,那这肯定就是困难重重,过程中会让孩子产生很多心理和行为问题。

我曾经咨询过一个罹患抑郁症的高中生,父母期待着非常高,且非常刻苦学习,因此心理压力非常巨大。

本身家庭经济条件并不优越,又多花了25万勉强上了四川一所比较好的高中里的火箭班,每天心理都非常煎熬,因为不管怎么努力,即使只睡五小时的学习,也是班上倒数两名,非常痛苦还经常受到父母指责和情感绑架,我用SCL-90量表给他施策,发现他极有可能罹患中度抑郁症,而且该生曾多次想通过自杀来解决所处的困境。

一看到她毫无活力的眼神和绝望低落的表情,我虽感到痛心和难过,但我知道这就是德不配位造成的。

自身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家庭经济基础,心理素质,家庭关系等等都没有做到很好,但是却选择了和自身状况极不对称的学校班级,势必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家长在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德不配位的情况。

比如说,你在原岗位暂时还并没有做到非常优秀,但因为自身好强和贪婪,通过不正当方法晋升到新的更高的职位,然而却事与愿违,新的岗位屡屡受挫。

你眼睁睁的看着前任领导做的如鱼得水,但自己解决问题时却问题百出,下属不团结甚至想造反。

你疲于奔命般牺牲大量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但最后也没得到上下级领导和同事认可。

你非常害怕,害怕丢掉现有争取的一切,每天都神经极度紧张和焦虑,家庭关系开始不和谐,身体心理也急转直下,工作事业困难重重犹如大山压顶,这也是德不配位造成的恶性循环效应。

金钱权力名望都是福报,都是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但是当这些在你没有准备充分时来临,甚至是猝不及防的来临时,你能承载的了吗?那么反过来想,当我们并没有积聚足够的德行来承载大的福报时,要学会沉静下来修身养性,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投资自身未来的价值。

在虚华喧嚣的空隙之间即要耐得住寂寞,也能擎得住坚守,这便是顺应德行。

否则,福报即使越大,便于我们越是负担压力;福报越多,便于我们越是累赘缠身。

久而久之,身心遭受极大摧残和伤害。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如此不顺?因为德行不配位,我们总在费尽心机,千丝万缕的筹划我们能获得的一切,追求着自己够不着的“位”,然而,却忽视了修炼自己的德行。

在纷繁复杂的尘嚣之间,不应得的“福报”,会绑架束缚所有身受其累却坚持一意孤行作茧自缚之人。

散尽一切却碌碌无为之时,便更加的凄凉和惨淡。

犹如《东京女子图鉴》中的绫一样,仅为一个模糊的想法“我想做一个令别人羡慕的人”,只身从秋田前往东京寻找自己的梦想和下半生,结果20年后下半生中的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除了在别人眼中拥有的所谓成功,实际上自己什么都没得到,仅仅是在圆圈上走了一回,却最终又回到了出发点。

孩子在被我们强调学业竞争,以及好升学好工作时,我们是否也有曾想过孩子终生的幸福呢?在一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已无力为去改变这一切而顺应污流甘愿沉沦。

那么,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应该有权利得到释放自己,唤醒生活和生命的真谛,追寻自由幸福平淡那一片的精神如绿荫舒畅的青青草原呢?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切呢?厚德才能载物,自强才能永远不息。

通过不断修炼德行,如和善大爱,强健体魄,涵容诚信,责任合作等共同铸建起来的生命之船才能承载应得的福报,且能承载久远。

(如果喜欢此文的朋友们,可以点赞和关注哦,也可以给我留言,留下您宝贵的建议和想法。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这名话的意思是你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你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要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的。

它主要劝导人要百善孝为先、积善修德、胸怀浩荡之气不做奸邪不义之事,而且要遵循五轮规矩,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不得越位,否则会多行不义必自毙。

《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著。

朱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他的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等。

《朱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也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意思是说:“德行浅薄却地位高贵,智能低下却心高志大,力量微弱却身负重任,这样的人没有几个是不遭受祸害的。

”这也是所所谓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吧!一、中华 传统文化 的中“五伦”关系,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这是五伦大道,是人类存在的五种正常关系,出了这五种关系都是违背伦常的。

“伦常乖舛”中的“乖舛”就是违背、出格、偏离的意思,是否定了伦常,“立见消亡”就是马上就会遭祸(疾病、灾祸、夭折)。

二、中华 传统文化 讲的是道德,首重德行的修养,道是自然规律,德是按自然规律做事,这样的人是有德行的人,就是按四维五常八德做事,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

”人的德行要同他所在的地位(社会、团体、家庭等等)相配,否则也会招至灾祸。

三、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殃,殃尽定昌;为恶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昌,昌尽定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518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