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

2万,第1张

2万 有人给你误转了2万,让你转回去,为什么说千万不能急着转回去?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一眼就能看穿其中必然有诈,疑点有两个:1,转账到yhk,卡号和名字必须匹配,“陌生人”是怎么知道你的卡号和名字的?2,转错账第一时间联系你,“陌生人”是怎么知道你的联系方式的?所以,对你而言,对方是你的“陌生人”;但对他而言,你的信息他了如指掌,设下了圈套,正等着你往里钻呢。

如果某天你收到一笔“意外之财”,有人马上打来电话说转错了,让你转到他提供的卡号里,此时你会怎么做?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转回去,别让人等得太着急了,因为:一方面,从“德”的角度讲,“拾金不昧”是传统美德,“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童谣就是这样唱的、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被教育的,别说2万元,就是2块钱也不能昧下;另一方面,从“法”的角度讲,不归还属于“不当得利”,法院会裁决必须归还;如果数额较大、情节恶劣、拒不退还,那么还有可能构成“侵占罪”,承担最高5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责任。

因此,于“德”于“法”,积极主动退还是唯一选择,但要提醒大家:退还可以,但要多留一个心眼,别急于退还,新型诈骗手段多发,千万别往骗子设下的圈套里钻。

说一个汕头市公安局在今年9月份分享的真实案例大家就能明白一二:正在读大学的小刘在某天突然收到yhk到账6000元的短信提醒,小刘一头雾水,问遍了亲戚朋友,“到底是谁转的”?亲朋好友都表示没有给小刘转账;正在小刘纳闷时,一通电话打过来了,对方是一位女士,语气听上去急躁又担忧,“小心翼翼”的询问小刘是否收到了一笔6000元的款项,并表示这笔钱是给自己的儿子交学费的,不小心转错到了小刘的卡上,问能否退还?小刘一听,这好事咱得做啊,不能让人等得太着急了,于是连忙把6000元一分不少地转到了女士提供的卡号里。

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但没成想,半个月后,小刘再次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某贷款平台打过来的,质问小刘贷款期限到了,怎么还不还款?小刘听到这里,疑惑不已,“我什么时候贷款了”?“半个月前,你从我们平台借款6000,利率2%、期限15天,连本带息还款6060元,你要赖账吗”?小刘这时才发觉事情不对,于是赶忙报警,民警介入调查后发现有人半个月前套用小刘的身份资料在该平台借了网贷,而那6000元正是贷款,并非别人转错了账。

小刘恍然大悟,这6000元是公司账户转过来的,而小刘归还到了女士提供的个人卡号里,如果当时多一个心眼,也不至于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圈套了:小刘的个人信息不小心泄露了,包括身份信息和yhk信息;骗子掌握了小刘的信息后,套用他的信息在网贷平台借了款,款项打到小刘的卡里;骗子继而打电话以“转错账”为由让小刘把欠款归还到指定的账户中,最后受损失的还是小刘。

这个案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平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千万不要外泄,如果收到“陌生人”转错账的联系电话,千万不要急于退还,正确的步骤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先查看一下对方账号是个人户还是公户、查看有无转账备注,是“贷款”、“往来款”还是其他,必要的时候可以到银行查询对方账户相关信息;第二,接到要求退还的电话后不要急于退还,但同时为了避免“不当得利”,可以先报警先报备,明确自己会退还,但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第三,在银行、警方核实清楚之后,确系“转错账”,那么在民警的见证下退还相关款项,千万别自作主张;第四,如果被骗,留存好相关的证据,比如对方转账记录、退还转账记录、对方联系方式、相关聊天证据等等,方便后期追回被骗款项。

写在最后:不是自己的钱财不要昧下,但同时也要多留一个心眼,千万不要急于当“好人”,一定要在核实清楚的情况下才能退还相关款项,特别是快到年底了,新型诈骗手段多发,凡是涉及钱财往来的,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同时,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套用!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谢邀。

一为了自己不成受害者,立马报警,无论是什么情况,有公安的介入,就抹黑不了你。

二,凡是转入汇款之类的事,都要谨慎,管好自己的财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540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