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全是选择题吗

行测全是选择题吗,第1张

行测全是选择题吗 行测里面都包括什么?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直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简称国考)的必考科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考试内容日趋稳定,已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体系,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五大部分,题目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 120 分钟。

试题特点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一)选词填空2016 年省级和市地级选词填空考查题量均为 20 题,2017-2020 年市地级依旧考查 20 题,省级考查题量减少为 15 题。

省级和市地级虽然考查题量和题目有所不同,但考点相同。

从考查形式上看,有单空、两空、三空等,且以两空、三空为主;从词语考查类型看,包括实词和成语;从考点上看,考查语境分析及词语辨析。

语境分析常考的上下文逻辑关系包括解释说明、相反相对、递进和并举,其中解释说明为重点。

词语辨析常考的差异角度包括含义侧重、语义轻重、搭配对象和适用范围。

【备考重点】考生要具备语境分析能力和词语辨析能力。

要掌握语境分析的方法,准确找到解题提示信息;要积累高频词语,准确掌握词义及词语间的差异。

(二)片段阅读2016 年省级和市地级考查题量均为 15 题,2017-2020 年省级考查题量为 11 或 12 题,市地级考查题量为 15 或 16 题,考查题型包括主旨观点题、细节判断题、标题添加题、承接叙述题和词语理解题。

这几种题型中以主旨观点题为主。

【备考重点】主旨观点题需重视句意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材料的结构和行文脉络,对材料分析和选项分析加强训练。

细节判断题要熟悉选项的常见设错类型,提高判断选项正误的能力。

标题添加题、承接叙述题、词语理解题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三)语句表达2016 年省级和市地级均考查 5 题,2017-2020 年省级考查题量为 3 或 4 题,市地级考查题量为 4或 5 题;考查题型包括句子填空和句子排序两种题型,这两种题型重点考查对语句连贯性的把握,虽题量不大,但具有技巧性强的特点,得分相对容易【备考重点】解答语句表达题目,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找到解题突破口,从而入手解题。

如句子填空的话题一致、思路一致,句子排序中哪些句子不能做逻辑起点、通过哪些标志词语捆绑排列语句等等。

(四)文章阅读2016 年国考省级和市地级均不考查文章阅读,从 2017 年开始,省级增加了对文章阅读的考查,2017-2020 年省级每年考查 2 篇文章 10 题。

考查的文体为社会科学文和科普说明文,考查题型包括主旨观点题、细节判断题、标题添加题、句子填空题、定段选位题、选词填空题和承接叙述题。

【备考重点】文章阅读的阅读量较大,重在通过规范解题顺序、大量的阅读训练提高做题效率。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近五年只考查数学运算一种题型,省级试卷考查 15 题,市地级试卷考查 10 题,且市地级题目包含于省级试卷中。

从考查的考点来看,包括计算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函数图象、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容斥问题、利润问题、极值问题、浓度问题。

其中计算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函数图象、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是高频题型也是备考重点。

【备考重点】熟练掌握常考题型的基本知识、解题方法与技巧非常重要。

在平时的备考中,考生需多做练习,善于总结题型特点,以及每种解题方法的关键,对每种题型的特点与解法烂熟于心,夯实基础。

此外,在平时的题目练习中,考生需注意培养自己分析题干、理解题意的能力,不断提高快速构建题干数据间联系,并灵活运用相应解题技巧的能力,从而能够快速并准确的解题。

判断推理(一)图形推理图形推理从题量上看,每年均为 10 道。

从考查的考点来看,数量关系、图形共性以及立体图形为重点考查方向。

从考查的题型来看,分组分类型、顺推型、类比型、行列型和条件型为常见形式。

根据国考图形推理的考试趋势,考生首先要了解国考的常考题型以及各类题型的思考角度,其次要关注常考考点。

【备考重点】1. 掌握更多的图形推理规律,对于线条数、封闭区域数和图群等常见考点要认识深刻。

2. 训练自己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二)定义判断定义判断从题量上看,每年均为 10 道。

从考查的知识点上看,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逻辑学、法学相关定义出现的几率比较大,考生在复习时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平时多积累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于解题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只靠积累知识、熟悉被定义项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掌握定义判断题型的解题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备考重点】1. 研究考题,勤做练习。

2. 了解定义判断解题技巧,掌握常见的要点类型;在确定定义要点时能够找准、找全,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快速找到要点。

(三)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从题量上看,每年均为 10 道。

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概念的理解和对事物关系的分析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考查考生分析、比较给定词项间关系的能力。

逻辑关系、言语关系和经验常识为类比推理的主要考查内容,涉及包含关系、词义关系、功用关系、加工关系、和职业关系的考查。

要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考生除了需要熟悉类比推理的常考考点,还需要了解出题陷阱。

【备考重点】掌握词项间的关系、了解出题陷阱。

(四)逻辑判断逻辑判断从题量上看,每年均为 10 道。

从题型上看,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都有考查,其中必然性推理部分,近三年题量都保持在 2 道以上,市地级以一题五问的形式考查,复言命题和朴素逻辑是考查重点;可能性推理侧重考查加强型、削弱型、前提型。

【备考重点】1. 掌握命题推理、朴素推理和论证推理。

2. 对于命题推理要掌握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特别是其推理规则。

论证推理需掌握六大题型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

朴素推理则要掌握常用的解题技巧。

3. 学习一些常考的逻辑基本知识,多做考题和模拟题,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方法。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近五年省级和市地级均考查 20 道题目。

其中 2016 年省级和市地级有 5 道题目不同,2017-2019 年省级和市地级题目相同,2020 年省级和市地级有 10 道题目不同。

从材料看,以综合型材料为主,涉及到的材料类型有文字、表格、柱折等,其中纯文字材料每年均有考查;从考点看,涉及增长、倍数、比重、平均数、隔年增长和年均增长,且以增长、比重为主;从计算看,尾数法、特征数字法、有效数字法、横向/ 纵向观察倍数或幅度变化为常用的估算和比较方法。

【备考重点】重视三个问题,第一是阅读,第二是列式,第三是计算。

首先,需要快速定位数据,提升阅读能力;其次,需要提升列式的准确度和速度,提升对常考概念相关列式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一些特殊概念的理解能力;最后,需要加强估算能力,估算是资料分析解题的重要方法,切忌死算硬算,要训练计算基础和灵活的估算能力。

最后:如果你觉得这篇技巧对你挺有启发,可以❤️ 关注+点赞❤️ ,当然也可以关注【中公教育】,及时了解更多考情咨询。

关注小编,领最新最全的公务员行测、申论思维导图感谢支持!ღ( ´・ᴗ・` )比心!

大家好,我是笔航公考的二瑞老师,天津大学工学硕士,6年教学经验沉淀出“快、准、狠”的实战思维。

资料分析独创“逻辑思维阅读法”及“误差思维运算法”;数量关系首创“源于方程,高于方程”的粗暴数学思维。

行测包括哪些内容???行测主要包括:常识、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大类,下面二瑞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五大模块,以及复习方法。

常识对于常识应该进行简单的了解,不用买去买大量试卷去做,因为常识没有范围,天文地理啥的都有,不能浪费时间,当你学了一阵后,发现和没学之前水平差不多。

常识要求对一半及以上,如果对的太少,那说明你底子有点差,平时要注重积累,每天积累几个,不要刻意去刷常识,因为性价比不高。

言语理解言语理解是个重头戏,许多语文不好的考生对此说学的很累且效果不好,其实呢,公考言语跟语文真的没多大关系,因为考试时不是凭语感的,是找到文章的提示点进行选择的,要不然还考什么公务员,直接到大学里面去招聘一个学中文专业的不就得了,总之学习言语要懂得掌握方法,不说纯靠语感做的,题目简单一点,语感还有点效果,难度大了,就凉了,这就是自认为语文还不错的同学言语总是突破不了高分的原因。

数量关系数学底子不好的学生,时间不是特别充裕的话,不建议花很多时间在数学上。

数学能提高,如果数量关系还不错,在公考中十分有优势的,是决定着你能否上到70+的砝码,据调查很多同学的反馈,行测70+的都没有放弃数量,反而数量都没有拖后腿,所以建议每天都要做几题数量,保持对数量的感觉,千千万万把数量中的简单题做完做对,这是必须保证的,如果一道题看着一点思路都没,直接跳过,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有许多逻辑和技巧在里面的,跟你从小到大的学的知识无关,都是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多总结练习,掌握方法非常重要。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同学不重视,其实资料分析是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得资料分析者得天下一点没错,资料分析和底子没关系,只要肯花时间,提高非常快,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模块,一定要下功夫花时间学。

这是二瑞老师对各位考生的建议,自己学会取舍,希望你们一步到位,一举成公。

我是你们的二瑞老师,想获得更多更全的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和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笔航公考(bihanggk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624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