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几朝古都是哪六朝

南京几朝古都是哪六朝,第1张

南京几朝古都是哪六朝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指的是那哪六个朝代?

一直以来,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时常用“六朝古都”这一概念来对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进行定位。

“六朝古都”中的“六朝”,指的是从公元229年到公元589年间,在当时被称作建业或建康的南京先后定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四个政权

其中的东晋和宋齐梁陈政权,虽然都有着各自的国号,但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形态是以门阀贵族为掌握国家政权的主体,而南朝各政权的更迭,往往都是不同门阀势力的重新分配,政权变动前后,不同的门阀势力与前朝和今朝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这几个政权在某些角度上也可以算作一个连续的大王朝。

这种特殊的政治体系所带来的南朝政治演变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也使得作为都城的建康在营建方面,以及根植于建康城的南朝文化,具有相当的完整性、一致性。

作为六朝都城的建康城,发端于自孙权定都建业后营建太初宫。

其后南朝诸政权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宫署建设,并形成了当代人耳熟能详的台城区域。

除了以台城为核心的建康都城外,当时的建康周围还分布有长干里、石头城、丹阳郡城、西州府城、白下城等不同功能的市镇或要塞,共同构成了一个城池体系。

说起南朝对建康城的营建,就不能不提及东晋。

作为西晋覆灭、中原遭受“五胡乱华”之难后播迁至此的王朝,东晋按照洛阳故都的部分格局,并创造性地以对称布局作为规划理念,开创形成了北为宫城区,南为官署区的城市格局。

南齐武帝永明年间,北魏孝文帝为了重建洛阳城曾派人来到建康,对建康的城市格局进行详细记录并用于洛阳的营建中。

北魏的洛阳城也成为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城市格局的蓝本,而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在营建自己的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今京都)时也以这种都城格局作为模板。

这种在东亚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格局,其源头就是六朝时的建康。

至于在建康前前后后定都数百年的南朝各政权,许多人都会不自觉地贴上“短命”“偏安”的标签。

短命和偏安,难道就是南朝的全部?对于所谓的“短命”,正如之前所言,由于特殊的政治形态,南朝的政权更迭,更多地只是门阀世族的势力的交换,基本的政权结构,依然得到完整地继承。

而谈到所谓的“偏安”,就不能不提到造成这一局面的“五胡乱华”。

由于西晋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勾心斗角所引发的“八王之乱”,造成了国力的大规模衰退,恰逢气候变冷造成北方游牧民族大批南下,与此前被不加防备故意安置入塞的各个游牧民族合流,趁西晋衰颓之时大肆反叛,使得中原一片涂炭摧残之状。

东晋王朝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衣冠南渡”定都建康。

对于那段惨痛历史,当代的历史学界也许会以当代的背景进行多种不同的解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在中原大肆杀戮的胡人,无异于外族侵略者。

而晋朝则更像是合法政权在失去核心统治区后的被迫南退,自此之后,北伐中原、恢复故土成为不少南朝君主的夙愿。

但此后数百年南朝一直未能像之后的明太祖一样进行成功北伐,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特殊战争形态有关。

南北朝时战争的主要形态,是以战争双方用人马俱披重甲的重型骑兵——“甲骑具装”相互冲击来进行。

这些作用有若当代坦克的重装骑兵的数量,往往决定了双方的军事实力。

相较于北朝,当时南朝的甲骑具装数量较少,难以与北朝形成有效对抗。

在不少战役中,南朝军队正是被北朝的大规模重骑兵冲击所击败。

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南朝要北伐中原、饮马黄河,无疑是困难重重。

虽然难以北伐,但南朝还是一次次击退了北朝的进攻,保住了南朝的半壁金瓯,并且也保护了五胡乱华之时,在中原已如风中残烛的华夏文明。

正是南朝的存在,才让当时遭受巨难的华夏文明,有了继续发展的支撑点。

隋文帝杨坚颠覆鲜卑人的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灭亡南陈后,曾获得一支来自陈朝的宫廷乐队,在听闻了乐队的演奏后,隋文帝表示:“此华夏正声也。

昔因永嘉,流于江外,我受天明命,今复会同。

虽赏逐时迁,而古致犹在。

可以此为本,微更损益,去其哀怨,考而补之。

以新定律吕,更造乐器。

”在中国的传统中,礼乐往往是文明是否成熟、是否是正统的重要标志。

隋文帝对南朝音律的肯定,无疑昭示了其对于在政治上处于敌对状态的南朝,在文化正统性上的无比认同。

而隋文帝所建立的致力于大一统的隋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恢复以南朝为象征的华夏正统。

在之后的唐朝,南朝积淀数百年的文化典章制度等因素,又大量被统治群体吸收,以致出现了所谓“唐代南朝化”的现象。

“偏安”的南朝,在政治实体上消失后,却依然通过另一种形式,在大一统的盛世里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和血脉。

195年,孙策渡江占据丹阳、江乘、胡孰、秣陵等县。

208年前后,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

211年,孙权听从谋士张纮之言,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

229年,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是为南京为国都之始。

吴石头城遗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

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

琅玡王司马睿南渡,以建康为根基。

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是为宋武帝,宋立国,都建康。

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是为齐高帝,齐立国,都建康。

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是为梁武帝,梁立国,都建康。

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是为陈武帝,陈立国,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

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

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73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