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开的反义词

松开的反义词,第1张

松开的反义词 “松开吾劲勿使曲”是啥意思?

关于松开吾劲勿使曲是何解?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很多拳理为了合辙押韵使用的词句并不是很好懂!很多都需要在练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

而这句的出处是李亦蕃,原句为“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吾劲勿使曲,放时腰脚认端的”。

前后先不讲了,就说说松开吾劲勿使曲是什么意思。

小编也练拳十余年,翻看了很多的拳经剑谱,武林秘籍,这句里松开是两个意思,松是要求周身放松,不僵硬。

开是体内饱满如球,体现的是空。

吾劲勿使曲是一句话,就是我的劲力要走直线,也就是我想要打对方肚子,就应该反手就到,而不是透过肚子打到两肋去,目标明确,劲走直线。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自己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体内蓄劲完全,然后把我蓄的劲完全顺遂的发出去,不让我的劲因为打偏了,而达不到完美效果!小编的一家之言,也不知道正确不正确,欢迎斧正!共同探讨!

这是关于太极拳推手要领的口诀论述。

武禹襄的太极拳论中有《四字秘诀》“敷、盖、对、吞”。

李亦在这个《四字秘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练拳体会,写了《撒放秘诀》“擎、引、松、放”。

李亦的《撒放秘诀》讲:“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吾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

”这个秘诀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论述了太极拳打手的技术方法和要点。

这个秘诀简而言之就是“擎引松放”四个字,历来被太极拳练习者和研究者所重视。

武禹襄和李亦的这两个秘诀,实际都是讲述太极拳推手(打手)的,太极拳界历来对这个秘诀都是非常重视的,很多人都做过解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面我也谈谈我的认识,不足之处请指正。

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是从推手(打手)的总的原则来讲的,李亦的《撒放秘诀》则是在武禹襄的拳论的基础上,就推手的具体方法而言的。

这两个秘诀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互相关联的。

李亦的《撒放秘诀》的全文是:“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吾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

”我现在重点谈谈对“松开吾劲勿使屈”这一句的认识。

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谈推手(打手)时说:“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尤须贯串,不外起承转合。

”所谓的“起承转合”是旧时文人写文章的方法,武禹襄把它运用到推手中来。

我认为,李亦讲的“擎引松放”中的“松”,相对应的就是“起承转合”中的“转”。

在推手过程中,通过“擎、引”的方法,把对方引进落空,下一步就是“放”——发放对方了,在这个时候就要有个“转”。

所谓的转,就是在引进和发放中的转换。

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李亦提出了一个技术要求就是“松”。

为什么要松呢?因为在引进的时候是一种防守的状态,在发放的时候,是另一种进攻的状态,这两种状态是不一样的。

在这两种状态的转换中,松有两个作用。

第一是心情放松,沉着从容,不急于求成,这样能够沉住气,不毛躁。

如果认为现在是我顺人背了,马上就仓促反攻,那么,时机把握不好,对方会抵抗,也许会造成自己的失败。

所以,心情要松,要沉住气。

第二,在由“引进”转为进攻时,要把自己的劲儿松一下,使对方突然有一种失重的感觉,这时你再反击发放,就能顺遂了。

在你通过“擎引”控制住了对方,这时心情要放松,心意要沉着,发放的劲力就顺畅;如果急于求成,仓促反攻发劲,劲力就有可能不顺畅。

而劲力不顺畅,自己就别扭委屈,不能顺顺当当地发放出来,所以李亦说要“勿使屈”。

所谓的“屈”,就是不能使劲力很好地顺畅发放,还有就是中断的意思。

李亦的这句话当然是指推手(打手)而言的,但是,广而言之,也可以应用到社会人生之中。

在人生的转关时期,比如,从顺境转为逆境,人们往往不能适应,有的甚至自杀身亡;或者反过来,从逆境转为顺境时,人们也会不能适应,比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因中举而疯。

人们在人生道路转关之处,无论是从逆境转为顺境,还是从顺境转为逆境,都不容易控制自己的心情,不能沉下气来,做到宠辱不惊,遇变不乱,所以,在转关时,心里一定要松静沉着。

在太极拳的推手时也是一样,引进落空,从背势转为顺势时,你也要沉住气,心要松静沉着,这样才能把劲力舒畅地发放出去。

所以,在转关时,特别要强调的是松静,不仅在心情上要松静,在劲力上也要放松一下,使对方有落空的感觉,你才能顺顺当当地把劲力发放出去,才不至于“屈”——中断、不顺畅。

这是我对李亦《撒放秘诀》的体会。

其实,“擎引松放”是离不开王宗岳拳论中说的粘黏连随、引进落空这一总的原则的。

李亦的秘诀,是具体指导我们练习推手时,从“引进落空”到“合即出”的转换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松开吾劲勿使屈”。

这句话,李亦认为特别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我认为,要理解这句话,就要研究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李亦的《五字诀》、武禹襄的《打手要言》等,从这些论述中综合来认识,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李亦《撒放秘诀》实际是讲打手时双方接手瞬间的劲力变化,是太极拳推手实用中的体会,其中包括机会的把握、灵敏的反应、距离的判断等技击的方法和技巧。

李亦文化水平高,总结出来的经验体会,言简意赅,准确深邃,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

“松开吾劲勿使屈”这句话,其中的“松”好理解,就是放松——这里有精神意识上的放松,还有身体方面的放松。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周身放松,不能松开,也就不能运化。

但是,这里的松,不是没有劲的松软、松懈,而是有一定的条件的,要有劲。

劲力放松了,但是注意力要集中,精神上还不能紧张,身体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

身体处于这种自然状态,就会产生一种机动性,能够随机而变,随机而动,有感而发。

太极拳推手要达到“引进落空合即出”,其中“松”是一个前提,没有前面的松开,就没有后面的“放时腰脚认端的”。

这里就像形意拳的内外相合,手脚齐到。

总体来说,李亦的《撒放秘诀》还是讲如何引进落空。

不能引进落空,就不能四两拨千斤。

四两拨千斤,是在引进落空的条件下实现的。

而要做到引进落空,就要“松开吾劲勿使屈”。

所谓“勿使屈”,第一是不能过于弯曲,也就是在放松时不能过于软。

我们在发放的时候,与对方要形成一个自然的角度和弧度,要有d性。

过于屈,这个角度和弧度没有了,也就没有d性了。

第二,就是不能让对方“屈”。

对方如果“屈”了,你后面的发放就不会干净利落。

在“擎、引”的时候,要让对方的身体直了,各个关节也是直的,不能弯曲,这时你的发放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这个“屈”,一个是从自身的形态上讲,不能过;第二个来讲,是不能让对方成“屈”的状态。

如果对方能够“屈”——随曲就伸地走化,你就不能有很好的发放效果。

现在的太极拳练习,我觉得是进入了一个误区,要么就是强调表演,要么就是强调技击竞技。

但是,表演什么?竞技什么?我们都还没有搞清楚。

其实,我们要认真学习古典拳论,要勇于实践,踏踏实实地练功。

练习太极拳,要一步步地练习,不能少了每个步骤的练习程序。

学习太极拳不能玄虚化,不能装神弄鬼,也不能较力——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顶牛、蛮力。

我总在想,我们现在练习太极拳的方法是不是已经背离了太极拳的理论,背离了前人传下来的技法、经验?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也要放开、松开——松开那些蝇头小利。

所谓的“松开吾劲”就是该打破的还要打破,不能执著于自己的一己之见,要放开自己的心胸,开阔自己的眼界,多实践,多学习。

我们学习太极拳,要多实践,多学习。

老师教学生,不要讲自己的多年的经验,而是要讲如何一步步练习,如何按照程序练习,不能速成。

太极拳,练习是必须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悟也是必须的。

“松开吾劲勿使屈”,这其中有松静的含义,这是《撒放秘诀》的中心。

《撒放秘诀》的第一句是“擎起彼身借彼力”,这是讲接手的一瞬间,是非常轻灵的状态,能够让对方感受到的是擎起——不用“举起、托起”,是因为对方不知不觉中处于这样一个高高在上、无依无靠的位置,感到失重了,没有依托了,无依无靠了。

太极拳的引进落空,是要让对方不知不觉地就落空了。

所以,用“擎起”二字。

而做到这些,首先要松下来,就是“松开吾劲”。

第二句是“引到身前劲使蓄”,这是一个蓄劲的过程。

如何做到前面这两点“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劲使蓄”呢?那就是要“松开吾劲勿使屈”,也就是要放松。

最后才能实现“放时腰脚认端的”。

还有的太极老师讲究“接化发”,比如浑元太极的掌门马保国大师,虽然近日比武惨败,但接化发理论还是有他的道理 。

那么“松开吾劲勿使屈”就相当于化,化掉对方的劲,方能发放打击对方。

您怎么认为,可以一起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799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