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ughed

ploughed,第1张

ploughed 澳洲人平时总是问:How are you?怎样回答以显示我有点牛B的英文水平?

很多中国人包括很多中国老师都喜欢在打招呼上做学问,有些中国老师会告诉我们,不能说我们,不能说what's your name,要说,May I have your name,可我见过的外教都说what's yourname. 还有fine, thank you,and you,我跟几个外教都这么说过,可每次第一个you没说完外教就转身走了,只留下背影,从没有人听我说完的.我这才知道中国老师的课套对外国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打招呼都很简单,没有期待你说那么多.那如何证明你的英语水平比较高呢?用一些生僻的文学词语是没有意义的,这好像在视频里面,一个老外在中国街头拿着一个99.999%中国人不认识的中国字问中国人,这能证明什么呢,难道证明这个老外的中文水平比中国人好?我看他说中文的日常用语都费劲。

我觉得有一个办法可以证明你的英语水平,我现在对比一下中国人英语和英语国家英语用词有什么区别Stop>>hobble stop没有主观想法,对喜欢和不喜欢的人都可以用,很无趣 。

hobble 原意是绊倒的意思,抽象表示阻碍,它是说我不喜欢你,我就是要找你麻烦,我不是不小心,就是要绊倒你。

criticze>>blast criticize,无主观喜好,只是不同意观点,blast 原意炮击,对一个人有多讨厌,才会用炮击,美国报纸上特朗普和美国媒体天天要么你blast我,要么我blast 你,显然这已经不是同志之间的矛盾看这两个句子the truck run into the crowd >>the truck ploughed into the crowd前者run into 表示,恐怖分子驾驶卡车冲入人群。

然后呢,如果你没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然后了.后者plough.名词犁,动词犁地,卡车像犁地一样,在人群里面冲来冲去,画面太血腥,我赶紧蒙上我的眼睛。

再看这两个句子he always go to the night club >> he is a patron of the night club.前者说他常来,后者说他是老主顾,是不是表达水平一下子上去了。

如何利用经典英美散文提高英语?1、有人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有种“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或者不知“对症下药”的心态,其中如题主所言,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就想到“如何利用经典英美散文来提高”。

这就好比对我们中国人说“如何利用朱自清等名家的散文提高自己的中文”一样。

这样的表述混淆了一个重要概念:“提高”,还是“改善”?常言道:学语法是解决表达“对与不对”问题,而学修辞则是解决“好和不好,甚至更好”问题。

所以,我们中国人为了让自己的语文表达“更好”,就去背诵一些名家的散文等经典作品,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前提:你的语文基本已经不存在“对与错”问题,也就是基础语文语法已经过关,比如,你说“这个大饼我们两个一人一半”。

这是“语法”表述问题,没有错误,你应该已经“会用会说”,但是,到了语言大师那里,他(她)就不会只说“语法”了,他们说“修辞”:咱两分而食之。

鲁迅不说“我家后院就有两颗枣树”,而说:我家后院有两颗树,一颗是枣树,还有一颗也是枣树”。

“分而食之”之类的语言往往就是出现在所谓“经典散文”等作品里的“语言文字”,也就是它们基本不是我们平时说法表达时所运用的“正常”语言。

2、认识到所谓英美(包括中国)经典散文语言运用上的这些特点(如果总是“语法”式表达的平铺直叙,不知还有没有“经典”可言),我们就该认真考虑考虑你的英语是否已经超过解决“对与错”的语法水平,已经达到让自己的英语解决“好和更好”阶段。

如果一个人学英语目前尚处于高中英语语法都搞得不清不楚,似是而非阶段,就一味追求“高大上”的英语经典散文,就会有事倍功半的结果。

比如,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开头第一句就来个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其实,他就是要说eighty seven years ago这个“初中”英语,如果你的英语没有把“修辞表达”Well,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还原成“语法表达”87 years ago的能力,只有用中文翻译成“87年以前”的能力,你一是根本没有“欣赏”英语经典的能力,体会不出“好和更好”的修辞意境,二是你也在平时口语中开口来一句“散文式”英语葛底斯堡演说》,开头第一句就来个Four-score years ago,一般人会被你的“知乎也者”语言“雷倒”的。

这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如何利用经典英美散文提高英语的思考。

希望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83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