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手抄报

丝绸之路手抄报,第1张

丝绸之路手抄报 有哪些描写丝绸之路的诗词句?

丝绸之路是一条充满神奇经历的道路。

它是世界上线路最长、历时最久、影响最深的贸易通道,联络着四大文明古国,对古代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

所经地域涵盖今天中国的中西部各省区。

丝绸之路既是边塞诗的故乡,也是《凉州词》《凉州歌》《甘州八声》等词牌曲牌的命名地。

这些充满激情的诗词歌赋,至今犹在传唱和回荡。

这些诗词或悲伤,或壮烈,或激越,或闲适,或清新,风格多样,格调高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丝绸之路上壮美的山河、旖旎的风光和别样的风物。

这些诗词使我们看到了正史典籍和地上地下文物不曾反映的真实资料,是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通过研究这些诗词,可以使我们看到丝绸之路诗一般迷人的历史画卷,可以广泛地、真实地了解当时沿路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民族宗教和文化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史的不足。

这些诗词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与沿路国家和地区开展商贸流通的情况如唐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清楚地反映了唐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甚至中亚欧洲的丝绸贸易情况。

贸易是双向的,与此同时国外的物产也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

如汉武帝《西极天马歌》:“天马徕兮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可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西域中亚一带所产的良马就作为贡品和商品进入中国。

唐元稹《西凉伎》诗:“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也同样透露出西域和中亚一带马匹和皮革物产传入中原的信息。

这些诗词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和沿路人民生产生活的情况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李端、刘言史等,都在诗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过一种当时风靡宫廷和民间的来自西域康居国(今中亚锡尔河北一带)和石国(今中亚塔什干一带)的“胡旋舞”,描写过以跳这种舞蹈为生的西域“胡旋女”和“胡腾儿”的形象和生活。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极为真实地表明了唐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景象。

又如李白有《僧伽歌》:“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岑参有《太白胡僧歌》,明张宪有《赠西僧》诗,都描写了古印度佛教僧人的形象,可以作为研究丝绸之路上佛教传播的重要资料。

而唐无名氏《千佛洞咏》:“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

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

”则是唐时敦煌莫高窟建筑宏伟、香火旺盛的重要佐证。

再如元耶律楚材《河中春游有感》《壬午西域河中游春》《赠高善长一百韵》等诗,记录了中亚地区人民的习俗和社会生产生活情况。

这些诗词反映了丝绸之路沿线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情况如唐元稹《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可见在盛唐时凉州可谓通都大邑,各民族和睦相处,经济繁荣。

又如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反映的:“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d琵琶。

”描写出月光照耀下的丝绸之路重镇凉州城,银光铺泻,荡漾着胡人d奏的阵阵琵琶声,表现出凉州的浓郁风情和歌舞繁华及各民族和睦融洽、共享安乐的场景。

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曾流寓陇东南地区,留下了不少佳作。

其诗中提到秦州:“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羌女轻峰燧,胡儿制骆驼”(《秦州杂诗》)。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秦州(今天水一带)与汉人杂处的羌人和胡人的数量是相当多的,而且诸多民族在当地团结相处,各安本业,促进了民族融合。

这些诗词还描述了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此类作品占丝绸之路诗词的大部分。

丝绸之路沿线地域辽阔,地貌奇特,高山峡谷、冰川雪峰、草原森林、沃野绿洲、沙漠戈壁、丹霞石林、长河深湖、瀑布飞虹等自然景观雄奇壮丽,多姿多彩;多元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厚灿烂,民族风情浓郁别样,各具特色,古代文化遗址、城堡关梁、陵寝墓祠、长城烽燧、寺庙宫观、石窟宝塔、亭台楼阁、港埠津渡等胜迹密布,文物荟萃。

古今诗人们以浓墨重彩讴歌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留下了数以千计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

这些诗篇或描景抒情,或状物绘人,如写华山的险峻、崆峒山的秀丽、六盘山的崎岖、贺兰山的雄奇、祁连山的逶迤、天山的崔嵬、火焰山的神奇、青海湖的壮阔、果子沟的旖旎以及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又如写丝路起点古都长安、洛阳的繁华,丝路重镇凉州、甘州、敦煌、泉州的盛景,大慈恩寺的香火、大雁塔的题名,莫高窟的绚丽,楼兰高昌的沧桑,长城、嘉峪关的雄伟等,无不情景交融,动人心弦。

历代很多有志之士也以从军西域、保护丝路、建功塞外作为人生追求,留下了诸多壮美的篇章。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唐严武《军城早秋》)脍炙人口,传唱千古,激励着无数男儿保卫边疆,建功立业。

有的诗作透过刀光剑影的军事活动,侧面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地理形胜和风土人情。

如传为西汉霍去病所作的《霍将军歌》,描写了西汉取得对匈奴战争胜利后,边疆各族人民的喜乐心情。

又如唐高适、岑参、王昌龄、张籍等诗人的诸多丝路、边塞诗,在反映战斗场面和军旅生活之外,还透露了大量的当时丝绸之路沿线的城邑山川和物候的信息,也成为研究丝绸之路的宝贵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83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