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制度论

殷周制度论,第1张

殷周制度论 周有七庙,为什么到了汉朝这儿,却只有五庙了?

谢谢您的邀请。

我对于这个不是很了解,所以翻阅了一些资料文献大致总结出以下结论。

由于商代时代久远,保存的文献比较少,后世书籍记载皆有不同。

不过基本采信夏五庙,殷六庙,周七庙的说法。

商朝六庙:祭四亲庙(父,祖,曾祖,高祖),加上契,汤二祖庙。

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的祭法,《诗》,《书》,《礼》皆无明文。

西汉的韦玄成提出的周朝为“一祖二宗四亲庙”模式;二为西汉刘歆提出“一祖六宗亲无数”模式。

皆为七庙汉初刘邦世系不明,直到太上皇,高帝,惠帝驾崩才在长安建起太上皇庙,高帝庙,惠帝庙。

这是汉朝宗庙起初。

元帝期间,韦玄成提出武,昭,宣,皇考庙和太祖高帝庙即为五庙,遭到当时儒家的反对。

至于作为“一祖二宗四亲”理论支持者韦玄成,认为汉文帝,汉武帝的功业超不过周文王周武王的成就,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立周,乃是周朝始受命之君,所以万世不迁之宗。

成帝继位在丞相匡衡的主持下改为一祖(高祖),二宗(文帝,武帝),四亲庙(昭帝,皇考,宣帝,元帝)。

哀帝即位,共有11庙;王莽九庙东汉时期刘秀期间和光武期间皆为一祖四亲庙,即为五庙制。

而到达献帝期间又改为一祖二宗四亲庙的七庙制度。

综合而论,汉朝之后各朝各代都有改革变化,不可一概而论,至于殷周制度由于文献较少,可参考资料较少,所以一直悬而未决。

关于七庙和五庙,显然属于我国传统的宗庙制度,这里推荐黄有汉先生的《中国古代宗庙制度探源》和复旦大学中文系王允亮《西汉庙制之争考论》。

帮助我们搞清楚中国古代的宗庙文化。

七庙?许多人中学课本中都学过一篇叫做《过秦论》的古文,作者为西汉大夫贾谊,劝谏皇帝无为而治的奏章,当年背诵的昏天黑地,如今只记得一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事实上七庙指的是始祖之庙宇;高祖之祖父、父之庙宇(被称为“二祧”);高祖。

曾祖、祖父、父之庙宇(被称为四亲)。

一般指的是天子的整个宗族,进而指王朝。

那五庙呢?五庙,指的是始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之庙宇。

一般指的是诸侯的家族。

在《礼记·祭法》:中有这样的记载:“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

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

七庙与五庙啥关系? 首先、不是厨房,其次不是寺庙!然后说正事儿,《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即在周代国家有两件大事,打仗和祭祖宗。

然而,尽管周天子和姬姓诸侯之间都是亲戚,但是祭拜祖宗还是有区别的,毕竟讲究等级,如果都一样了,那就是兼爱,兼爱则无差,无差则无亲疏,无亲疏则不爱!于是就有了一套建庙祭祖的制度。

按照《礼记·王制》的记载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意思就是说就是说,天子有资格为祖先建七座庙宇,用来祭祀。

而诸侯只能建五座庙,用来祭祀祖先,除了四亲庙,外其余历代祖先牌位都移到始祖庙。

汉朝只能建五庙?这句话怎么这样说呢?小编以为还需要再商量一下,七庙是王朝的象征,虽说汉朝建立了气度恢宏的大一统王朝,只祭五庙,显然自降身份,这事儿刘邦干不出来,汉武帝更干不出来!所以!没那回事!没事!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听ing~)另外随着宗族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宋代以后宗族的发展进入到了千家万户,关于祭祀的礼制更加繁琐,宗庙文化的内涵也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关于中国古代的宗庙文化,尤其是宫廷祭祀,小编推荐一本著作《古代中国与皇帝祭祀》,作者是以为研修唐代史学的日本人,名叫“金子修一”。

这本书于2017年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且反响很不错。

不得不说日本人在研究唐代史学方面还是比较严谨的。

是不是觉得是时候鼓励一下小编了呢?那就留下您的爱心赞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2958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