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

文景,第1张

文景 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文景谥号?

“文景”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合称,“文景就不能有谥号,而是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什么时期如何看待文景之治?

在西汉前期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政府采取了以休养生息为主的治国策略,使得西汉国家的综合国力获得了巨大的提升,百姓逐渐安居乐业,史称文景之治。

对于文景之治,我们当然也需要辩证地看待它。

我们先来讲一讲那个时代积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首先体现在百姓生活的巨大改善。

经历了秦末的大规模战争之后,天下的经济遭到极度摧残,百姓生活极其困苦,号称达到了”人相食“的程度。

司马迁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均驷,将相或乘牛车“。

连天子想找到合适的四匹马来拉车都是困难的,将相等高官有人甚至只能坐个牛车去上朝。

至于一般百姓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西汉前期的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生产做为第一要务。

汉文帝、汉景帝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多次下诏要求地方官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汉文帝还亲自给天下的百官和百姓做表率。

汉文帝前元二年春天,汉文帝下诏说道:”夫弄,天下之本也。

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廟粢盛。

“亲自耕种的收获用于宗庙的祭祀。

对于一些穷苦百姓,政府也会尽力进行赈济。

比如汉文帝元年春天,汉文帝下诏说:”方春和時,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鰥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為民父母將何如?其议所以振貸之。

“汉文帝还一再下诏减免天下的钱粮,节约政府的开支。

有一次,他准备修建一个台子。

找人过来做了个预算,结果发现修建这个台子竟然需要普通百姓十户人家的家产。

于是汉文帝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后妃也都衣着朴素。

西汉的田租也一再减低,最初的税率是十一而税,百分之十。

后来降低为三十税一。

甚至汉文帝曾经有两年下诏彻底免除天下的田租。

这些无疑都是对发展生产有利,对改善民生有利。

也正因为如此,到了汉武帝即位之初,国家的财政局面有了根本性改善,司马迁记载:”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

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

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

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从而为汉武帝时期的种种施政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法治领域内,汉文帝改变了秦代以后严刑峻法的局面。

汉文帝下令废除了肉刑,废除了连坐制度,废除了谣言诽谤令。

这些都是应该高度肯定的。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号称是约法三章。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秦代的刑罚制度。

比如韩信等人都是被灭族了的。

而在汉文帝时期,这些严酷的刑罚都被废除了。

在国家的制度建设方面,经过了文景两代帝王的努力,国家制度逐渐健全。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根本没有精力进行制度建设。

他从即位到去世,始终把解决异姓诸侯王的问题放在首位。

而到了汉惠帝和吕后时期,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矛盾,也没有进行制度建设。

而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几十年间,国家机器逐渐走向正轨。

文景两代,西汉政权进一步巩固,统一得到了加强。

这就要说到同姓诸侯王的问题。

刘邦消灭了异姓诸侯王,却分封了同姓诸侯王。

这当然有刘邦不得已的苦衷,在刘邦当时,也是必要的。

但到了后来,同姓诸侯王也是中央政府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汉景帝初年吴楚七国之乱后,同姓诸侯王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汉帝国更加稳固。

在文化领域内,虽然西汉前期号称黄老无为而治,尤其是窦太后非常痴迷于黄老之学。

但是,事实上政府并没有对其他的学术进行打击。

相反,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其他的各个学派也都出现了恢复性的发展。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儒家在西汉前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重量级的学者,比如贾谊、董仲舒等人。

当然,文景之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文景两代帝王并没有能够解决匈奴问题。

当然匈奴问题由来已久,也非常复杂。

这并不单纯是一个军事的问题。

客观地说,在西汉前期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并不成熟。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文景两代帝王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尤其是汉景帝在经历了吴楚七国之乱以后,锐气顿消。

而且汉景帝受制于母亲窦太后,也难于有所作为。

其次,虽然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同姓诸侯王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但西汉国家的统一问题也还存在着一些隐忧。

到了汉武帝时期,施行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等,进一步打击地方的分裂势力,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的统一问题。

再次,国家礼制建设缺失。

汉文帝时期,汉文帝一度动过这方面的心思,先是有贾谊的劝导。

后来又有新垣平的主张。

但由于种种原因,都付诸阙如。

而汉景帝也没有能够做这方面的建设工作。

国家礼制建设,不仅意味着彰显统治者的尊严,也还在于强调政权的合法性以及凝聚人心等等。

第四,黄老无为而治的表象下,也积累了许多的矛盾。

这里我就不再展开说了。

国家的指导思想也没有明确,国家的正常选拔人才、任用人才制度还不完善。

国家教育机构还没有成立。

等等。

这都是文景之治还存在的一些不足。

不过从整体上看,文景之治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里,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汉初大约70年的时间内,是国家力量的增强、行政的试验和制度的确立时期。

在这几十年中,统治者集中力量强化中央集权在对外问题上一直保持无为的政策,希望尽快使国家从满目疮痍的废墟中恢复过来。

刘邦死后,西汉王朝在经历了短暂的混乱后,迎来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之子。

高帝十一年受封为代王。

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吕氏家族谋划作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共同平定了这次叛乱,汉文帝被迎立为帝,在位23年。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太子,公元171前157年即位,在位17年。

文、景在位期间的40年时间,是西汉王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文景之治”。

轻徭薄赋与奖励农耕。

文景时期,仍以黄老之说为治国思想提倡与民休息。

在经历秦末大动乱后,汉高祖和惠帝时期,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仍极为凋敝。

汉文帝和景帝在位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对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也因此迅速发展。

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在乡里按照单位户数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对民间德高望重以及耕田成就突出的人频繁奖赏,借此以鼓励发展生产。

同时又采取了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许多措施。

汉朝的农业税采用收取分成租的方式,汉初至文帝前一直按照十五税一的租率收取地租。

文帝二年和十二年,两次下诏“除田租税之半”,即将租率改为三十税一,十三年甚至免除全额地租。

从此以后三十税一的租率遂成为汉代定制。

在人头税方面,文帝时,算赋由每人120钱减为40钱,徭役则减为每3年服役1次,服役的时间并未因此延长。

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国家所有的山川湖泊,允许平民进入樵采渔猎。

这一方面便利了农民生活,推动了农副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关系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的发展。

文帝十二年废除了通过关隘使用文书的制度,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间接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秦以来男子均为17岁为成年,即自17岁开始承担国家赋税徭役。

汉景帝二年,这一制度被改为20岁,即推迟了3年,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且成丁年龄在此后仍被不断推迟,著于汉律的附籍年龄被推迟到23岁。

轻刑慎罚。

秦代法律的严酷直接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的举动正是为了减轻刑罚,然而在汉初很长时期内,由于政治的多变,完整的法律并未确立。

到汉文帝时方才设立完整的汉律,其指导思想仍延续刘邦的举措,以减轻刑罚为主。

相对于秦代法律,汉律具有以下特点:(1)秦代罪人,一旦被判为劣等民如隶臣妾,以及比隶臣妾更重的罪人,即为终身制,一生服役而无解脱之日。

汉文帝新律废除这一条文,规定服刑期限依据犯罪情节轻重;罪人服刑期满以后,免为庶人,即获得平民待遇。

(2)废除了秦律中连坐这一极不合理的规定。

(3)废除秦律肉刑,而改用笞刑。

秦代肉刑有黥、劓、刖、宫四种,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为笞刑取代,减轻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到景帝时又进一步减轻了刑罚。

后两项的改革在此后虽然并未得到严格执行,但文帝时期官吏在执法断狱过程中,均采取从轻发落的精神,执政务在宽厚,不事苛求,因此汉代刑狱相对于秦朝颇为精简抛弃了秦朝酷法的思想,使平民日常生活得到保障。

相对于汉高祖、惠帝、吕后时期,以及后来的汉武帝时代,文景两代的军事活动相对较少,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矛盾也极少诉诸武力,秉承黄老治国思想,以不妄兴民力为出发点。

吕后时,汉朝内乱,南越王赵佗乘机自立为帝,对周边闽越、西瓯、骆等民族展开攻势,又僭越礼制,乘黄屋左纛,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文帝即位后西汉政治回归正轨,为了在不动用武力的情况下使南越臣服,其派陆贾再次出使,赐书赵佗,赵佗因此心悦诚服,撤去帝号,并废除所有不符合礼制的体制,归附汉王朝,使汉王朝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

文帝后元二年,汉朝继续坚持与匈奴的和亲政策派遣宗室之女出嫁匈奴,此后匈奴虽有扰边行为,却一直没有大规模侵犯汉朝边境的行动,从总体上看基本保持了与匈奴的相安无事。

文景之治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与文帝、景帝个人的励精图治息息相关。

在经历了秦末战火,汉代国力尚处凋敝的情况下,他们从政治、经济、法律、官制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这些都为汉朝国力的增强打下了坚实基础。

秦代以来一直设有“秘祝”之官,一旦出现灾异,均归罪于臣下。

文帝十三年下诏废除此官,并明确指出:皇帝要为百官的过错负责,身体力行地贯彻了古代“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思想。

躬行节俭的生活方式在这两代皇帝期间得到贯彻。

汉文帝私人生活极为节俭,在位23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之物均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不断减省,而没有丝毫添加,并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避免增添平民负担。

其后宫宠妃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

这些固然是一些生活小节,但对社会风气引领作用不可忽视。

汉文帝曾试图建造一座露台,得知耗费大约相当于十户中等家庭的财产时,遂打消了念头。

在文帝提倡俭约的引领下,国家的财政开支在维护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文武百官均在此风气下贯彻节俭,不敢稍有僭越。

这些生活小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及官僚群体的各个方面,由此引起对平民的临时性征发也降到了最低对社会的稳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景两代推行的上述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获得了恢复和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政权的统治基础也日趋稳固。

农业的迅速发展促使粮食价格大幅度降低,史书上形容当时夜不闭户、余粮栖野固然是对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夸大,但人民生活相对此前和以后更为富足则是真实的。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间,由于社会稳定,在不遇灾荒之年时,百姓富足,仓廪充盈,都城的太仓因年年粮食积压,导致腐烂情况严重。

无可否认,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起到了很大的成效承汉初政治、社会动荡之余,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是因为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朝国力迅速增强,到汉武帝即位以后,汉朝方能举全国之力与在蓬勃发展的匈奴一较高低,最终将蒸蒸日上的匈奴国势全面压制下去,使其由盛转衰解决了匈奴长期以来对汉王朝的威胁。

可以没有文景时期的文治即不存在汉武帝时期的军事胜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01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