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第1张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什么湖

1、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2、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3、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

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

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4、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

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

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

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

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

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我国新疆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建国70年来缩小近一半,原因为哪般?

世界上的湖泊成因多种多样,按湖水含盐量来划分,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湖是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我国面积最大的盐湖是察尔汗盐湖。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阿拉山口以南,精河县以北35公里,平均海拔189米,准格尔盆地西南部最低洼处,呈椭圆形,东西长35公里,东西宽18公里,面积65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左右,典型的内陆湖泊。

艾比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使得湖泊周围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动植物物种具有多样性。

但是艾比湖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对湖泊周围环境影响及生态环境平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我国新疆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历史上面积鼎盛时期达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建国初期艾比湖面积还有1200多平方公里,但是到我国建国70年来面积又缩小了一半,仅500多平方公里,是不是比我们想象的严重的多,那么什么原因导致艾比湖面积缩小如此之快呢?为什么呢?其实不用多说,答案是:人口猛增,人口活动加剧,气候发生变化,环境改变所致。

一、水源被破坏艾比湖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补给,而地表水主要来自于天山冰川融化及来着大西洋暖湿气流降水。

艾比湖位于阿拉山口南侧,受大西洋“眷恋”,当然大西洋降水少的可怜,可以忽略不计。

而春末夏初时是天山冰川融水最多的时候,融化的冰川水汇集成河流,流入艾比湖、塔里木河等地,具记载注入艾比湖的河流多达23条,比如奎屯河,四棵树河、精河、阿卡尔河、大河沿子河、博尔塔拉河和时令河,河流年总径流量38亿立方米,但注入艾比湖的河水仅有六七亿立方米。

原因吗?一是人为原因,另一方面冰川融水越来越少,降水补给不足。

二、气候发生变化艾比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周围气候特点:干燥少雨、高温炎热、光照时间长、年温差较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植被稀少等。

而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有害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城市效应、蝴蝶效应、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化明显,冰川融化加剧,难以修复,在不久的将来有些地方的冰川将会消失,包括艾比湖冰川融水来源的天山山脉冰川。

艾比湖面积的缩小,导致局部地下水位快速下降,造成周围植被大量枯死,蒸发量也随之减少,地表沙漠化严重,沙漠时刻威胁艾比湖的存在感。

三、人类活动影响艾比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供需矛盾引起的。

以前艾比湖有23条河流汇入,年总径流量38亿立方米,但注入艾比湖的河水仅有六七亿立方米,原因何在?其实就是我国人口激增,人类活动加剧所致。

开发建设,人们生产生活,灌溉农田,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都离不开水源。

艾比湖流域的主要河流奎屯河、阿拉尔河、古尔图河等被拦截断流,上游兴建水库,下游河床几乎干涸。

而精河、博尔塔拉河水源减少,被人类分流引水,流入湖水量大大减少。

加上渗漏地下、中途消耗于地面、蒸发、植物蒸腾、畜牧业饮用,湖水入不敷出,致使湖面大大萎缩,形成今天这样瘦瘦地模样。

虽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艾比湖面积不在缩小,但成效一般,只是缓解了湖面面积缩小,但是如果需要彻底得到改变,扭转“乾坤”,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爱护环境,刻不容缓。

谢谢阅读。

上世纪中期之前新疆最大的咸水湖是罗布泊,后来完全干涸了。

目前新疆最大的咸水湖是艾比湖,艾比湖的面积已经恢复了。

据测量,罗布泊的面积在1928年曾达到310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仅次于青海湖。

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洼处,从四周山脉奔涌而下的河流就会在罗布泊汇集,包括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因此罗布泊最大时曾达到1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青海湖大两倍不止。

《汉书·西域传上》记载:“(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在古代,人们在罗布泊上泛舟捕鱼,围绕罗布泊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比如楼兰古国。

而关于罗布泊是何时干涸的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在1962年就干涸了(夏训诚、樊自立),也有学者认为在1940年就开始干涸了(李保国、蒋平安等),也有人认为罗布泊经历了多次干涸-蓄水-再干涸的过程,比如1959年时罗布泊湖面达到了5350平方公里,因为1958年迎来了一场特大洪水,而在几年后罗布泊的面积就急速缩减。

罗布泊干涸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就是这里气候干旱,降水少,罗布泊的补给基本靠几条河流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本来波动就大,加上这里蒸发旺盛,所以干涸是难以阻挡的趋势。

而人为因素就是修建大坝拦截入湖水量,导致罗布泊补给减少,在短短几年内就蒸发干涸了。

1958-1960年是农垦发展速度最快的3年,为灌溉大量新开垦的土地,先后在孔雀河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

比如1960-1962年完工的拦断孔雀河的普惠和阿克苏甫两座大坝,没有河流补给的罗布泊就像失去了根的花朵,开始快速干涸,在1962-1972年之间就变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景象。

而新疆最大咸水湖的头衔也让给了艾比湖,艾比湖面积目前有近千平方公里,无法和鼎盛时期的罗布泊相提并论,但艾比湖没有重蹈罗布泊的覆辙。

按照《艾比湖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显示,艾比湖的面积变化经历了6个阶段。

第1阶段:自然萎缩期(晚更新世-20世纪50年代)。

湖面由3000平方公里缩减到1070平方公里。

第2阶段:快速萎缩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1950年-1972年的22年间,湖面由1070平方公里缩小为589平方公里。

原因是受人类水土开发活动影响,致使实际入湖水量大大低于河道天然来水量,艾比湖水源补给减少,湖面急剧萎缩。

第3阶段:缓慢萎缩期(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初)。

1972-1983年间,湖面由589平方公里缩小为522平方公里。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类活动对艾比湖的影响不再加剧,湖泊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河流天然来水变化的影响。

第4阶段:变化起伏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灌溉面积增加较慢,加上实施高效节水措施和生态农业开发,单位面积的灌溉定额降低,实际入湖水量增加,湖泊面积迅速扩大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第5阶段:快速扩张期(20世纪90年代)。

1995年-2000年,湖面面积快速增加,由473平方公里增加到938平方公里,翻了一倍。

1990年至今,虽然人口和灌溉面积继续增长,但灌溉用水量逐渐趋于稳定,灌溉用水量对入湖水量的影响降低。

第6阶段:相对平稳期(21世纪初)。

2000年-2006年4月,湖面面积有增有减,但变幅不大,基本在890平方公里-950平方公里左右,湖面恢复到上世纪中期的水平。

从罗布泊和艾比湖的不同结局可以看出,人类的决策可以改变一项自然事物的命运,因此,做出重大决策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10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