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古解析

思古解析,第1张

思古解析 有谁解析一下北岛的诗《古寺》?

北岛的诗往往有着一副宏大的意象,在八十年代后期北岛逐渐从早期的朦脓诗走入了一种更加艰深的意象诗,向象征派的进一步靠拢导致他的诗中出现大量的神秘意象。

北岛的诗是我读过的诗中比较难读懂的,需要多方揣摩。

消失的钟声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扩散成一圈圈年轮没有记忆,石头空蒙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石头,没有记忆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龙和怪鸟也飞走了从房檐上带走喑哑的铃铛荒草一年一度生长,那么漠然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石碑残缺,上面的文字已经磨损仿佛只有在一场大火之中才能辨认,也许会随着一道生者的目光乌龟在泥土中复活驮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槛。

——古寺赏析《古寺》一诗是诗人北岛的力作之一,极深邃的历史惫识和冷映凝重的感染色彩,体现出一种真正的思之诗的品格。

“古寺”这一整体象征旧象,恰切地揭示了某种陈旧事物渐趋衰烦变化的哲理组。

而全诗在语言上达成的让人感觉生动的表现效果,使其语言艺术尤有可称道处。

诗一开篇的三行就特别夺人耳目:“逝去的钟声结成蛛网,在柱子的裂缝里,扩散成一圈一年轮”。

这是一组处加的组合,给人一种特殊而丰裕的整体感觉。

诗人把无形的钟声化为了可视的形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这在修辞上可归为多觉通感手法的运用。

钟声、蛛网、年轮互相渗透,同时都是钟声,都是蛛网,也都是年轮,它们相互融会。

前十四句营造了一个被遗忘的,完全沉寂的,没有记忆的死界,冷峻而压抑,充斥着无力感与绝望,是死亡的“废墟”,荒草丛生,生长都是那么漠然。

后一部分,因为一场大火的渲染出现动感,自古以来都有“浴火重生”,所以这场大火大火一下子撕裂了阴沉的画面,燃烧着的火是激烈的强势的,具有张扬的动感,热烈而光明,带来力量感与希望,是重生的“涅磐”。

所以北岛在诗中写道:“乌龟在泥土中复活”。

北岛先生写诗不用华丽的辞藻,但是每句诗都饱含着丰富的意象,诗与诗人的一身息息相关,要想读懂诗就要研究诗人。

读北岛的诗完全是对自己食欲极大的刺激,就像你吃了一种一辈子难以忘怀的美食一样。

北岛的诗意境很深,我也只是读懂了皮毛,欢迎各位指正!

古寺[ 现代·北岛 ]消失的钟声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扩散成一圈圈年轮没有记忆,石头空蒙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石头,没有记忆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龙和怪鸟也飞走了从房檐上带走喑哑的铃铛荒草一年一度生长,那么漠然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石碑残缺,上面的文字已经磨损仿佛只有在一场大火之中才能辨认,也许会随着一道生者的目光乌龟在泥土中复活驮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槛这首诗是典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意象诗,就是那种以堆砌意象见长的诗。

这首诗里,意象叠加,给人应给不暇之感。

什么蜘蛛网、柱子、石头、小路、龙、怪鸟、铃铛、荒草、大火、僧侣的布鞋……好像写得很跳跃,很“诗”,可是你认真看几遍,作者堆砌了这些东西,无外乎是想说,古寺成废墟了,可能是在一场大火中废墟的、荒凉了,而古寺曾经辉煌的秘密,唯有幸存者知道,可是,幸存者呢?作者见不到幸存者,他想象着,古寺的秘密可能在幸存者的目光中,给乌龟——赑屃驮着爬出了门槛——所谓的沉重的秘密,就是赑屃驮着的石碑上的碑文。

石碑没了,诗人很“诗”的认为,石碑给王八驮走了……这种呓语似的“诗”,作者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北岛,因《回答》一诗而名满天下,可是这首诗,我估计是他八十年代后期朦胧诗为第三代诗人所不齿时,他的转型之作。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一首失败的诗,是不想让受众看懂的诗,就是专业人士看懂了,其诗意也并不深刻。

虽然他的《回答》也是缺少含蓄而直抒胸臆的诗,也是第三代诗人们所不看好的诗,但《回答》毕竟喊出了为特殊年代所耽误青春的那代人一声震聋发聩的呐喊,会在诗歌历史上留下痕迹的。

可是这首诗,不客气一点说,是伪诗,是云山雾罩故做高深的诗,会淹没在中国诗的海洋里。

朦胧诗一代,舒婷的《致橡树》以及顾城的《半夜的鬼》,乃为经典。

半夜的鬼走路格外小心他怕被绊倒变成人——顾城顾城知道,诗歌是通过叙述来抒情的,不能直接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那不过是格言警句。

顾城没有直接喊出“世上鬼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人才是最不讲究诚信的”。

而是通过半夜的鬼怕自己绊倒变成人的叙述,把他内心对人的恐惧表达出来。

这才是宏大的抒情性,比直抒胸臆式的呐喊深刻多了。

这才是诗,而且,是好诗,是经典。

这让我想起我们古人写诗,他们就一直以写诗的方式在写,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诗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象诗中国古人是祖师爷,被一美国人引到西方而走红。

可是我们古人的诗堆砌意象了吗?他们决不堆砌意象,而且叙述得也相当直白和朴素,但是,直白朴素中却是意境幽远深刻,让人联想到隐者的高深莫测,联想到云雾深处隐藏着的,也不仅仅只有高人,还有别的……诗歌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说人话,要在朴实无华的人话中化出深刻的意境来。

所以古人早就提醒过我们:禅宗讲究悟境,诗则讲究化境。

弄些意象无节制地堆砌,以为弄得人鬼看不明白了,就是好诗,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诗歌走的弯路,交的学费。

别以为名人就不写臭诗了,广大读者真得擦亮自己的眼睛,认真读一些好诗。

我的观点可能会引来一片骂声,但我觉得,一个真正能把诗歌研究透彻的人,是不会不赞同我的观点的。

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169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