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雉

麝雉,第1张

麝雉 之前看动物世界,忘记是哪一期了,有一种鸟,叫“麝雉"(读音),介绍上说它的翅膀上也长爪子。。。真的吗麝雉怎么读麝雉怎么读鸟的祖先似鸟龙翅膀上都有爪子,一些原始鸟类也有,现在还有翅膀上有爪子的鸟吗?

答案不必远寻,就在你我身边!杀过鸡的朋友们,一定都发现了,鸡翅膀的尖端,就有类似于爪尖的残留。

这种残留,就像蟒蛇的后腿残肢、人类的尾骨一样,是演化的印迹。

小时候还没学过生物,第一次发现的时候,非常疑惑,为什么翅膀上会有爪子的痕迹?难道翅膀和爪子是曾经是一样的东西?等到接触到相关知识之后,才恍然大悟,貌不惊人的老母鸡,竟是恐龙的后裔,其远祖曾作为爬行动物统治过地球。

现如今具有完整爪子形状及功能的鸟类,还有吗?还真有!这就是麝雉。

名字带麝,并不是说它能产麝香,而是说它有味道,而且非常难闻,所以又叫“臭安娜”。

臭到什么程度呢?用鸟类学家威廉·毕伯的话来说就是,“如不稀释的话,没有任何一只鸟是可接近的。

”但麝雉的前爪,也不是伴随终生的,只有幼鸟才有,长大后就消失了。

这种前爪,不是原始性状,也就是说不是从远祖恐龙那里直接继承来的,而是后来对攀援生活的一种特殊适应。

这就要从麝雉的生活习性说起了。

虽然长有翅膀,但成年麝雉却不太飞行,反而擅长游泳。

所以,麝雉繁殖群体,都会把巢筑在经常洪涝的雨林里,就搭在水面上方。

一旦危险来临,以方便泅水逃生。

这样一来,幼年麝雉抓牢树枝就很重要,一旦失足掉到水里,那就死定了。

而热带雨林气候潮湿、苔癣丛生,脚下打滑不可避免。

所以,为了适应雨林攀援生活,幼鸟翅膀的第一第二指尖,就发展成了翼爪(顾名思义,就是翅膀上的爪子),以方便抓握攀爬。

不善于飞行,到底还是需要飞行的,但翅膀带爪,又对飞行不利。

所以,就像鸟类祖先慢慢褪去口中的牙齿、前肢的爪子一样,为了飞上天空,麝雉在成长过程中也慢慢褪掉了翼爪。

感觉是把一段漫长的演化历史浓缩到鸟类个体短暂的一生里了,是不是很奇妙啊?

鸟类的确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但是它们与恐龙在外形上有很大的不同。

图注:生活在白垩纪的孔子鸟,主要其前肢翅膀上的爪子,图片来自网络生活在恐龙时代的鸟类,身上依然有许多源自祖先的特征,包括了嘴中的牙齿和前肢上的爪子等等,但是今天鸟类都已经没有了这些特征,除了一种鸟类,那就是麝雉(Opisthocomus hoazin)麝雉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之中,是圭亚那的国鸟。

图注:麝雉分布区,图片来自网络麝雉的外形还是很漂亮的,其背部羽毛为棕色,上面有白色条纹,长长的尾羽为铜绿色,末端有白色条带。

麝雉的面部皮肤呈蓝色,眼睛为红色,脑袋上有一簇簇竖直向后面和上方伸出的红色冠羽,显得很特别。

图注:麝雉的外形很漂亮,图片来自网络成年麝雉的翅膀上是没有爪子的,但是刚出生的小麝雉每个翅膀上却有两个爪子,这在今天的鸟类之中是独一无二的。

翅膀上长着爪子的小麝雉能够在树枝间攀爬,当遇到暴风雨的时候,更是能牢牢把住树枝,以免坠落。

图注:幼年麝雉前肢上的爪子,图片来自网络当小麝雉不断长大,直到成年,翅膀上的爪子就会逐渐消失。

麝雉幼年翅膀上长爪子被认为是一种返祖现象,并非从恐龙时代祖先那里直接继承来的。

为什么今天的鸟类都失去了翅膀上的爪子,原因来自于脚上的爪子。

早期的鸟类由于后肢爪子缺乏对握能力,也就是第一趾与第二、三、四趾的对握能力,所以需要翅膀的爪子帮助攀爬或是固定在树枝上。

随着后肢对握能够的增强,翅膀上的爪子就显得多余,于是在演化过程之中消失啦。

鸟类之所以失去了前肢上的爪子,是适应飞行的结果。

图注:成年之后的麝雉,也因为飞行而失去了翅膀上的爪子,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170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