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业强大的真相

德国制造业强大的真相,第1张

德国制造业强大的真相 制造业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6倍,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关键技术水平,或者说整体工业水平还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导致我们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6倍,或者更多的根本原因。

以一些制造厂为例说明。

给国外知名企业做主机,我们消耗的是能源、资源,国外知名企业只做控制柜,出整机,利润是我们的四~五倍以上。

我们公司的一个合作工厂,他们专门做机床的铸件及大件加工。

床身加底座为铸铁,总重量有三吨多重。

别看这些笨重的铸铁,它却是一切精度的根本,XYZUV轴的各种几何精度、座标精度,全靠这些铸铁及其再加工来保障。

这个合作工厂要做的另一个事,就是把这些大件摞在一起,把导轨、丝杠装好,把几何精度调到老外要求的水平。

最后,把表面打磨干净,刷渿,打包好,发往国外。

我们这个合作工厂,给国外做主机,每台除去材料、管理费用外,还有两万元的利润。

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买卖了。

国外知名厂商做什么呢?他们有技术,世界一流技术,如数控柜;电机驱动控制;成熟的CNC人机交互及语法语义、轨迹计算、CAD、CAM及NC控制软件;成熟整机制作工艺、自动化生产线等等。

总之,他们做的都是技术含量高、利润率高的工作。

一块PCB板,要卖到近2000美金;一套CAD/CAM,要卖到20多万;整机一台一百多万,原材料不到三十万。

除过高额的人力资源费用,一台设备有四~五十万RMB的利润,而且大多设备又卖到中国

我们这个合作工厂也赚了钱。

但如果与国外厂商进行能耗比较,我们就吃大亏了。

我们:至少要通过钢铁厂、铸造厂,提炼三吨多重的铸铁,要消耗铁矿石、水、电;炼铁、热处理产生的废气要污染环境,为治理环境,又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对铸件进行再加工、组装,都是低工资的力气活。

国外知名厂家:主要的控制技术、组装工艺、整机出厂。

他们做的无一项是污染环境的,剩润还很高。

要提高利润,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必须掌握关键技术,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解决高能耗的关键,就是要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把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的相关制造让更落后的国家去做,我们只作组装,赚取更高的利润。

日本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

我们买的日本设备,大多不是日本本土生产,有中国生产的,更多的是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等国生产的。

日本企业拿走了70~80%以上的利润。

可以说,日本人以牺牲了别国的资源、环境污染为代价,得到了自己的碧水蓝天。

靠的是什么?技术!总结:要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必须掌握关键技术;要快速提高GDP总量,也是要依靠关键技术。

只有掌握了关键技术,才能把能耗高的制造工厂开到国外,使他们心悦诚服地为我们服务,助我们腾飞。

如图是一种不动脑筋想当然的回答!如果是这样的话,怎么解释中国的制造业单位GDP能耗高于印度,而两国的制造业水平根本天差地别!德国的制造业能耗也高于不少发达国家!其实这种情况不要担心,下面我来解释,共三点!一,首先并不存在所谓制造业水平越高,能耗越低的历史趋势,实际上,人类能耗一直在增加,尤其是发电量,比如,近40年以来,中国的发电量增加了100倍,远超过中国的制造业以及GDP的增幅,又比如美国,从二战以后到现在,1941年发电量2083亿度,到现在的四万多亿度增加了20多倍,GDP才增加了十倍左右!想当然的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位GDP的能耗就一定会下降,这是错误的,最起码的实证研究都没有做!二,能耗和经济结构的关系非常大!中国以重工业为主!中国的钢铁,铝材,等等,很多很多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那个来自格鲁吉亚的大胡子曾经说过,一个没有重工业的民族是被打断脊梁骨的民族!你要是制造火柴,衣服等等,轻工业产品,能耗倒是很低!以前一个国家强不强大?就看钢铁石油的产量,后来看发电量,其实这些都是高耗能的!体现科技水平,只有同行业对比,比如说一吨电解铝,中国要花多少电?美国要花多少电?不能电解铝和衣服进行相比能耗,也不能和芯片比,实际上芯片是个高耗能的产业!你总不能说他比衣服科技低吧,不能跨行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汽车厂能耗实际上是低于美国的!三,中国的能耗高,具有合理性!中国目前处于城市化阶段,重工业确实相对占比大一些,随着城市化的结束,我们不会需要那么多钢铁,而是需要更多的芯片飞机,慢慢的产业结构就会调整过来,这是一个历史的阶段而已!再一点就是中国的电价相对来说,在世界上属于很便宜的,倒数的!这种情况下加剧了很多高耗电的制造业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19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