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风动还是幡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第1张

是风动还是幡动 如何理解六祖慧能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一众骇然。

上面这一段出自《六祖坛经》。

现在有论者认为六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强调万法心生。

如果单纯这样讲很容易造成一个误解:就好像是说不是风吹幡动,而是两个辩者心动了,招致风吹幡动。

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成了彻底的唯心主义。

这样理解,佛法就沦落成玄学!佛法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越唯心唯物、不可思议的一种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

还是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六祖这句话意思其实很简单。

风吹幡动只是一个外在镜像,而两位这样争来争去是内心被这个外在的幻象迷惑住了。

所以六祖说: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你们心动。

六祖意思就是你们要放下被外镜牵着走的迷惑颠倒。

大家想想看,这两个人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难道不就是被一个很平常的自然界现象给迷惑了吗?风吹幡动有什么好争论的呢?六祖的意思就是:你们不要心被境转。

而不是说因为你们心动了,才感得这个风吹幡动。

说到心随境转这个话题,给大家引一个禅家祖师的偈子。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无喜也无忧。

不是说心不要被外境转吗?怎么又说心随万境转呢?这个就是赵州说的:随色走。

也就是应缘而作。

灵觉之性嘛。

外境现前自然有回应啊。

但回应时,内心还是如如不动。

所以说转处实能幽。

这个幽就是如如不动的意思。

后面两句很好解。

就是见性之后随缘好去,荣辱不惊的意思。

回到六祖那个话,有时我们可能过分解读了。

六祖的本意可能很简单。

说实话,初看这个问题,本不想作答,因为想说清楚太难,涉及的佛理太深了。

但看了这些风牛马不相及的回复,故强而答之。

首先得先阐述一下佛法关于心识对外界感知的三个狀态:即现量比量和非量。

所谓现量,就是用不著意识思索就能够直觉其存在,如照镜影像,也就是直接之知,如人的手碰到火,立刻就知其存在;比量是比度而知,也就是推理之知,如见远处有烟就知彼处必有火,听到隔壁有说话的声音,就知道里面必有人等。

非量就是精神错乱或梦中所呈现的种种境界。

这三种量中,后两种不是真实的。

非量就不用解析了。

比量呢,譬如我说这杯水38度,你便依据大脑的知识,得出它大约跟体温差不多等判断。

这就是比量,也是不真实的,真实的是你直接用舌头伸进水中,那种觉受才是水的真实温感,这个叫现量,真实觉知,但你无法用语言将这种觉知表达出来给他人。

这就是禅宗所谓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开悟的现量,是无法用语言真实表达的。

因为现量用语言说出来已经是比量了。

说了这么多,回到正题。

关于动与静,学过物理的都晓得,无非相对运动。

人睡在床上好像不动,其实是附着地球在太空旋转。

又如坐飞机,静静的坐着看报,觉得一切都是静止的,但往窗外一瞧:——”不是云动,不是机动,是仁者心动。

”想读者到这里,应该有些感觉了。

再讲一个佛经记载的公案:有一次,佛坐在野外的树林下打坐入定。

经好长时间,然后出定。

见旁边一大群人围着一头死牛在议论纷纷。

依是世尊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

大家惊诧不已,纷纷问佛:“刚才晴天霹雳打死了一头牛,难道你没听见?”佛说:“我是没听见。

”大众:“你睡着了?”佛:“我很清醒,内心了了分明。

”大众:“行者禅定真不可思议,真不可思议。

”佛为啥内心了了清明而听不见迅雷声?答曰:“心不动故。

”读者如果能于此公案,结合我上面介绍的知识好好揣摸,或者可以领会六祖大师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要说的是什么意思。

至于前面那些东拉西扯,引经据典的妙论。

有些看了也能增长些知识。

但至于对六祖这句话,他自己都在盲人摸象,能告诉你什么?还是呵呵了吧。

附06年参拜六祖故居时所赋诗一首,以飨读者:六祖古居圣地登临觅祖源,风幡动处夏卢村。

村头无复樵夫影,堂上依然大圣尊。

阶下客人勤礼拜,庭前柏子默无言。

一花五叶成陈迹,香火万年念旧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249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