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作者是谁

登鹳雀楼作者是谁,第1张

登鹳雀楼作者是谁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具体内容是?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

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鹳雀楼,又名鹳鹊楼。

故址在唐代河中府西南城上的一座楼,在今天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楼有三层,对面中条山,下临黄河水,据说常有鹳雀停栖楼上,因此得名鹳雀楼。

【赏析】本诗描写诗人在登高望远时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宽阔胸襟和远大抱负。

诗句表面看似平谈无奇,朴实无华,可细品之后内涵深刻,言浅意深,因“欲穷干里目,更上一层楼”富含哲理格局,被历代文坛誉为哲理名诗系列,更加增添了本诗在诗坛上的知名度和崇高地位。

诗人前两句侧重描写自己“所见”景物。

首联写远景,目标中心是写山,写得景色恢弘,气象万千。

诗人登楼时已是傍晚黄昏临近。

遥远望见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眼望不到尽头,连绵不断,叠宕起伏的群山竣岭中西沉。

在极目的视野中徐徐而降,冉冉而坠。

颔联写近景。

侧重与水,写的气势磅礴,景色雄伟壮观,诗人目送楼前下方的黄河之水呼啸奔腾,滚滚南来,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宛如一条金色的丝绸玉带,飞舞在千山万峰之间。

又在遥远的地方折转东向,头也不回的流向大海。

本诗后两句侧重点笔锋转入“所想所思”。

颈联“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永无止境探求愿望。

倡导若要看得更远,看到自己目力所能达到的最远处的美丽景色。

没有别的路可选择,唯一的办法那就是站得更高一点方能实现目的。

所以尾联“更上一层楼”意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和体验。

这里出现的“千里”,“一层”皆为虚数,并非确指。

是古诗词中的常用手法。

是诗人发挥无限联想,想象出来的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构思。

而“欲穷”和“更上”两词相对,谁知其中又包函了多少美好的希望,美丽动人的憧憬呢?本诗富含人生哲理,激发人生智慧。

追逐人生梦想,创造人生辉煌。

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作者别出心裁,既开创新意,出乎平常诗人的意境,又与前两句诗承接的自然紧密,组合的天衣无缝。

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勇于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抒发了作者旷达开阔的情怀。

道出了高瞻远瞩的哲理名言,充满正能量,鞭策万代人。

所以本诗也可以说是鹳鹊楼的一张名片广告牌。

作者是王之涣。

下面来一起看看我们的天心365国学家庭共修的讲解。

四大名楼,各有千秋。

一首诗成就一座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让鹳雀楼铭刻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听雷磊老师诗歌赏读《登鹳雀楼》,体会四大名楼的风采境界!大家好!欢迎来到萃辰天心书院365家庭共修之诗歌赏读栏目,我是雷磊老师。

春节将至,新的一年要有新的高度,新春少不了登高望远。

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登高望远所作。

一座楼因为一首诗而闻名,鹳雀楼就因为这首诗而留在了一代一代中国人心中,三岁孩童呀呀学语时就会背诵这首诗,由此可见这首诗是怎样的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山西鹳雀楼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被称为古代四大名楼。

可惜,元末明初鹳雀楼已不复存在,于是才将山东蓬莱阁增补进来,与以上江南三大名楼并称“天下四大名楼”。

名楼必有名篇,鹳雀楼因这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闻名;黄鹤楼有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令“诗仙”李白都只能搁笔;岳阳楼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王阁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阁序》。

楼阁焕采,诗文华章。

唐玄宗开元年间,诗风日盛,不分朝野,无论官民,都喜欢吟诗唱曲。

唐诗最初是按曲谱填词,供人吟诵和歌唱的。

开元二十五年,同为著名边塞诗人的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都在东都洛阳游学,他们互相倾慕对方,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就发生在三人小聚唱和的时候。

三位诗人在一个风雪天一起到酒楼去,赊酒小饮。

忽然有梨园戏曲的十余名弟子登楼聚会宴饮。

三位诗人一边围炉饮酒,一边看她们表演节目。

一会儿又有四位漂亮的梨园女子摇曳生姿地登上楼来。

然后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子。

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人私下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下。

今天算是有个机会,可以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编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我的一首绝句。

”随后一个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伸手画壁:“我的一首绝句。

”又一个歌女出场:“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两首绝句。

”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

就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所唱不过是‘下里巴人’之类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她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如果是唱我的诗的话,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

”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一会儿,轮到那个梳着双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得意至极,讥笑王昌龄和高适说:“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三位诗人开怀大笑。

那些歌女们听到笑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走了过来:“请问几位公子,在笑什么呢?”三位诗人就把比诗的缘由告诉她们。

歌女们施礼下拜:“请原谅我们俗眼不识神仙,恭请诸位大人赴宴。

”三位诗人应了她们的邀请,欢宴一天。

古代诗人的文雅生活真是趣味无穷啊!诗人王之涣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开拓出越发美好的崭新境界。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体会四大名楼的风采境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今天的诗歌赏读就到这里,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明天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291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