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文学

黄鹤楼文学,第1张

黄鹤楼文学 经典唐诗崔颢《黄鹤楼》怎样赏析?

《黄鹤楼》怎样赏析。

这首诗以对仗工稳,音节和谐,形象鲜明著称。

传说李白游黄鹤楼时,曾对此诗大加赞叹,同时题诗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就此搁筆。

后来,为了同崔颢较一胜负,终于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一诗。

宋代诗评家严羽曾高度评价崔颢的《黄鹤楼》"唐人七律,当以此为第一。

"这一评语不免有溢美之嫌。

就七律而言,此诗也不典型。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它"实类短歌,乃称近体"因为这首诗的一、三、四三个诗句皆不合律(如第三句连用六仄,四句连用三平)并且"黄鹤"一词前后承接,很近于民歌中的接字(故说它"实类短歌")这首诗的后四句才完全合律。

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可能因为当时的律诗尚未完全定型化,有些律诗不可能完全依照律诗平仄格式来写,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古风式的律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此句成为写景的名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句成为写愁的名句。

崔颢,唐朝人,存诗四十二首,却因这首诗最为出名,也靠这首诗留下了美名。

叫后人记住了崔颢的名字。

黄鹤本就是仙人的坐骑,诗的前两句连用三个黄鹤,短短两句就叫人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而能够吸引仙人前来观访又从侧面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感。

黄鹤楼也因此而闻名。

你想想仙人都来了,谁不想去看看实景呢?第三句诗人转移了视线,晴川阁那里的碧树历历可见,鹦鹉洲里的青草芬芳茂盛。

然而这美丽的景色我却无心观赏,因为天已经黑下来了。

我的家乡在哪里啊,那江面上烟波渺渺使我愁从中来!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好文章,而李白在游览黄鹤楼时更是说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使这首诗更增添了名气。

以上回答来自 醉美诗与词。

喜欢就关注我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31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