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第1张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应该怎么样去理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

但凡是朗朗上口的名言,很大概率上,是因为名言韵律让人印象深刻,乍一听有点道理,所以留芳传世的,至于是不是真理,能否经得起推敲,还真就不一定——比如,这句话就不能过于相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通俗的解释是:你这人连自己内务都不做,邋里邋遢,还能干什么大事呢?所谓人材,尤其是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材,——你可以看一下其内务,很多都做得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来看下几位大佬的内务——都是世人皆知的牛人,或饮誉华夏的弄潮儿~乔布斯的内务如何?爱因斯坦的内务如何?比尔盖茨的内务如何?董小姐的内务如何——在我看来,循规蹈矩的人材,很多是适用这句话的!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人材,比如:亮剑中“赵刚”类型的!这类人材,打小都是好学生,属于十分律己的:小学时,习惯好,作业干净,受老师表扬;长大后进入公司后往往是管理人员,尤其是中层管理居多。

所以,人材是分很多类型的,因睡懒觉就常常不能准时开会的张小龙,还是微信之父呢!岂能一句名言一概而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典出《后汉书》“陈蕃立志”的故事。

说:陈蕃15岁,曾经避人独居一间房屋,却从不打扫自己住所。

以至庭院杂草丛生,房间脏乱不堪。

他父亲的朋友、同乡薛勤来看望他,对陈蕃说:“小家伙,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来迎接贵宾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应当治理天下(肃清坏人,安定社会),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整治天下的大志向,感到惊异,认为他不寻常。

(原文:“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最后当事人陈蕃“结局”真也竟然成为了东汉名臣。

官至太傅,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

这个故事明显带有时代局限性。

古人能读书的从来是凤毛麟角,自以为高人一等,所以自小立志“干大事”。

不屑于做细小琐碎的事务性工作。

更不要说做饭、搞卫生、干杂活这些下等人的下贱事情了。

在那个时代能识文断字的人太少,他们奇货可居,也一般都有不错的人生出路。

混得好一点就能当官做老爷,骑在老百姓头上吆五喝六。

也真就显得成了“扫天下”的大丈夫。

于是,那时的道理可以这么说:人格是先天气质和后天习性所养成。

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擅长做手工、干家务;一些人却喜欢读书论理,思考天下大事……,那些不喜欢做家务的人,难道就不能成材了吗?(成才就会成大才!)但是,时代不同了,教育普及了,人人都能识字作文了。

性格决定命运。

不养成好的习惯哪来的好性格呢?一个人如果连个人卫生都不能自理;基本可以肯定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一个连个人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就是活废物。

遑论成为栋梁之才?甚至,就是在能读书就奇货可居的古代,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书呆子也为数不少呢?所以,现代社会这道理就该这么讲了:须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连一间屋子都不能、不会打扫,又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因此,把这个故事编进小学课本里,除了教育小学生注意个人卫生,还要教育小学生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养成习惯、形成性格,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35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