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首都

唐朝首都,第1张

唐朝首都 唐朝为什么有两个首都?

其实在唐朝时期是有二个都城的,最早就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然后设立了洛阳作为中都,当作陪都。

当时选择长安作为首都有多方面考虑。

首先是从一个历史原因。

隋代时期,都城就设立在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一方面呢,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西安地理优势明显,易守难攻,是战略要地。

隋唐时期主要威胁为外敌骚扰,只要控制住长安地区,就能抵挡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入侵。

另一个最主要原因。

唐朝的江山是从隋朝手中得来,而隋朝灭亡很大原因,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打算将全国经济政治中心转移,但这事情弄巧成拙了,做的过于急功近利,他过快地抛弃了关陇大军阀集团,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李渊吸取了隋朝血的教训,为了加强同关陇集团的联系,他必须将首都设立在关陇集团的所在地长安,这样才能得到关陇集团的充分支持。

但随着唐朝建立与稳定发展,首都定在长安这一问题,慢慢就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弊端。

首先,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人们的粮食供应就出现大问题了,因地理原因长安做为首都,它的交通不便利,当人口到达一定规模时,粮食供应跟不上人口的扩张,吃饭出现问题了。

洛阳当时处于唐朝的疆土中心地区,也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依靠大运河船运,运输成本低,南北交汇,真可说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其实唐朝并不是缺少粮食,只是难以运输。

所以说洛阳的交通优势就太明鲜了。

再有,武则天登上皇位之后,外敌入侵已不是首要威胁了,她也想真正的摆脱关陇集团的限制和约束,所以她将国家重点转移到洛阳,带动盛唐全面进入经济发展时期,洛阳也在这个女皇的手中实现了辉煌。

在武则天之后,唐玄宗又将首都迁回了长安。

但他也下了大力气解决了粮食运输问题,随首漕运问题解决,每年甚至可以为长安供20多万吨粮食,差不多可以养100多万人,从此以后,长安作为都城才真正的解决了后顾之忧,真正成为唐代不可替代的都城。

长安一直是首都京师。

为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684——706年洛阳成政治中心——武则天时代(5年太后15年大周皇帝人,其中701——703有一年多在长安渡过)。

此后,洛阳仅仅是陪都,功能下降,东都留守成为安置级别高而离开政治中心的官员的代名词,例如白居易因牛李党争,离开长安,前往洛阳。

洛阳在中唐以后一直就是疗养胜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380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