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

张说,第1张

张说 唐朝张说三次拜相,做了很多事情,却因为一篇《钱本草》而被大家所记住,为什么?

钱,味甘,大热,有毒。

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药是好药,就是不能轻易吃,一个不小心就弱志伤神,除非用七术精炼此药,吃了方能长寿,这七术就是道、德、义、礼、仁、信、智。

大唐张说的《钱本草》正是仿《神农本草经》而写的一篇奇文,短小精悍,200字不到的文章就把“钱”这味药的基本特征说了个明明白白,其中的寓意更是发人深省。

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却是名副其实的贪财之人。

张说,开元之治的大功臣之一,历经五帝,三次拜相,文武双全,能力出众,又不趋炎附势,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贪财,以至于在朝堂上被人抓住了把柄,最终被唐玄宗勒令致仕,回了洛阳老家,于是年过六十的张说反思良久,写下了这篇《钱本草》,提醒自己,也警醒世人。

但是,张说被大家记住绝不是因为《钱本草》,他的才华远不止此,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都是很高的。

张说生于667年,当时还是唐高宗李治做大唐的皇帝。

他长大后已经是武则天把持朝政。

张说的文学造诣很高,在武则天举办的制科考试中名列第一,开始入朝为官。

后来武则天的男宠二张兄弟诬陷魏元忠谋反,然后让张说来作证。

张说最开始迫于二张兄弟的淫威就答应了,后来当武则天在大殿上亲在审问魏元忠的时候,二张兄弟让张说来作证,不过张说最终坚持说是二张兄弟诬陷魏元忠,实际上魏元忠并没有谋反。

结果魏元忠暂时不用被杀了,而张说因为没有按照二张兄弟要求的去说而被流放到了岭南,待了一年多。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张说倒还是有气节的。

711年,张说在睿宗朝第一次拜相,当时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很激烈,唐睿宗李旦在中交锦左右为难,正是张说劝李旦让李隆基监国,但也正是因为张说不肯依附于太平公主而被罢相。

后来张说又劝说李隆基赶紧除掉天平公主。

太平公主被赐死后,张说第二次拜相,不过张说和姚崇的关系不好,后来因为姚崇的关系,张说二度罢相。

不过,很快他又第三次拜相,张说才能是有的,而且是很有才能,也深得李隆基的信任,但是他徇私舞弊有收受贿赂,并且脾气不好,得罪了很多的官员。

726年,张说被多名官员d劾,李隆基派人去查,结果还真就查出了张说的问题,李隆基先是罢了他的中书令之职,在第二年又勒令他致仕。

61岁的张说就这样回了洛阳老家,在这里,他反思自己,于是写出了著名的奇文《钱本草》。

不过第二年,李隆基有重新启用了张说。

730年,张说去世,李隆基还亲自撰写碑文。

将其追赠为太师。

做为政治家,显然张说是上不了台面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出名的治国大材数不胜数,仅唐朝,知名的就有魏征、姚崇、宋璟等。

张说三次拜相,固然是会做很多事情。

但也仅仅是按部就班做事而已,并没有在政治上提出自己一些独有的看法观战,也未能为国为天下提出什么好的做法实施。

不能说是治国之庸材,但也绝对称不上“大材,良材”。

但在文学上那可就不一般了。

张说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谥号文贞。

其文学成就明显高出治国之道。

在《钱本草》这篇文章中,张说以钱喻药,针砭时弊,用短短的不足200字,把钱的性质、用途、利弊、积散之道描写得淋漓尽致。

但可能你所不知道的是,做为一名政治家,张说恰恰是生性贪财!不过张说留给我们的可不仅仅是《钱本草》,还给我们留下了“泰山”这一称呼。

张说曾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借机把自己女婿郑镒一下子由九品提升到五品,玄宗问邓镒,你怎么升这么快,朝中大臣说这还不是泰山的功劳。

于是从此老丈人就成了“泰山”,然后演化为岳父。

最后我们再来学习一下《钱本草》《钱本草》 唐·张说“钱,味甘,大热,有毒。

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

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

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

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

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

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

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

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50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