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仁宗

元仁宗,第1张

元仁宗 元朝元仁宗真的是个好皇帝吗?

元仁宗按朱元璋和明朝的官方史学家,以及后世支持中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史学家和民众来看,那肯定是明君。

在反对中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秉持汉极端主义观点的人看来,那肯定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元仁宗首先,元仁宗积极倡导儒家文化,要求蒙古、色目人学习汉文化。

有助于民族矛盾缓和。

带动了元朝统治阶层真正“汉化”地开始,自此元朝“汉化”派逐渐强大,有了与“守旧派”抗衡地资本。

其次,元仁宗完成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遗愿,开始实行科举制。

虽然,科举制实行“双轨”对蒙古有诸多保证,但这个很正常。

甭说不同民族间,就是同是汉族,朱元璋对江浙地区的人同样采取不同政策。

毕竟曾是战场的敌人,想要三四十年跟兄弟一样不可能。

元仁宗皇后再次,元仁宗没有履行政治承诺,把皇位交给哥哥元武宗的儿子,导致之后二十多年的内乱,对元朝的存在造成伤害。

“汉化派”分裂等原因。

这要从人性考虑,没哪个人会遵守承诺,把天大诱惑推给侄子不给儿子。

宋太宗不照样把自己侄子逼得自杀,其他的不明不白。

再次,元仁宗对于蒙古、色目等贵族进行了抑制的同时,对我们汉人的对待也相对改善,也算难能可贵。

当然,你要非得按现在标准和汉政权标准去苛求,那肯定达不到。

毕竟,他们属于胜利者,我们属于失败者。

能做到那样儿已经难能可贵了。

最后,朱元璋指派的明朝学者编纂的《元史》中的元仁宗评价说得比较客观,当然,有人说那是清朝人篡改的。

我只能呵呵呵了。

总体上说,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汉化”(主要是指文化方面、政治制度上)速度和成绩上不太好。

但对后来的另一个民族满族带来了教训,满族并吸取了。

其实,双轨制科举,清朝也是。

满族“汉化”成功也只能是从嘉庆开始还算完成,道光年间,湖南人崛起是“汉化成功”的标志。

嘉庆作为结束语,说说《元史》的评价吧。

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

'平居服御质素,澹然无欲,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

元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从史书上看他确实是一个好皇帝,不管是明朝修的《元史》、还是后世修的《新元史》或《元史新编》都对他评价很高。

他的一生主要作为就是推行汉法和延祐经理,但是由于在保守势力的干涉下,最后失败。

元仁宗推行汉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抑制诸王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在元世祖忽必烈时代虽然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策,但是蒙古诸王仍然对他们的领地保留有相当大的权力,元仁宗试图削弱他们还保有的各项特权来加强皇权专制。

早在刚继位的时候,他就下令撤销诸王在自己领地内断事官,蒙古人犯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由当地的千户拿问,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开始剥夺蒙古诸王的司法权了。

辛卯,罢诸王断事官,其蒙古人犯盗诈者,命所隶千户鞫问。

在延祐二年,元仁宗下令诸王封地内的达鲁花赤由中书省任命的官员担任,诸王只能任命副达鲁花赤。

在一年后,甚至连诸王任命副达鲁花赤权力也被取消了,由当地的同知和县丞来担任。

但是这项改革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而遭到失败,在延祐四年,元仁宗不得不重新恢复了宗亲自辟达鲁花赤的权力。

二、以儒家思想澄清吏治,采用科举选士,进用儒士。

元仁宗少时师从名儒李孟,深受儒家学说的熏陶,算是一个通达儒术的皇帝,他曾经对群臣表达过对儒家学说的重视。

所重乎儒者,为其握持纲常,如此其固也。

首先,大量翻译汉文著作。

如《孝经》、《贞观政要》等,要求蒙古和色目精英认真学习,希望通过儒家道德教化来引导他们,冲淡蒙古旧俗。

其次、重新恢复被停止数十年的科举考试,即“延祐开科”。

虽然此次科举取士的规模有限,而色目人、汉人在科举授官中比蒙古人低了一级,反应出了蒙古本位的色彩。

但是,对士人来说这无疑是福音,而“延祐开科”是以程朱理学对儒家经典的阐述做为判卷标准,也推动了理学的官学化和全面普及。

第三,在赋税制度上开展“延祐经理”。

这项赋税制度要求四十天内,江浙、江西、河南向官府报告自己的田产,报告不实者就要处罚。

这项政策是针对江南土地兼并严重,对国家的税收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制定的,如果实行得当,能改变税收不合理的状况。

但是由于当时官吏腐败,在执行过程中对民间产生了巨大的纷扰加上江南大地主的群起抵制,最后失败。

元仁宗在位期间,其施政遭到了答己太后和其亲信铁木迭儿的严重掣肘,在铁木迭儿当政时期,收受贿赂,贪赃枉法,元仁宗想多次处置,但都因为太后的阻碍,没有成行。

总体来说,元仁宗的所有改革因为保守势力的强大基本上是失败的,他的汉化改革的锐气由于各方面重压也变得消极起来(在他执政晚期,为了排解郁闷,大量饮酒,这个行为也和他的早逝有关),只能说他是一个符合儒家规范、想把事情努力做好的皇帝。

但是,他本人确实不具备雄才大略,面对保守势力不得不屈服,他的悲情和清朝的嘉庆皇帝是有点相似的。

我就以《新元史》对元仁宗的评价做为结束语吧!史臣曰:仁宗孝慈恭俭,不迩声色。

待宗戚勋旧,始终以礼,大臣亲老,时加恩赉。

有司奏大辟。

辄恻怛移时。

晋宁候甲兄弟五人,俱坐法死。

帝悯之,宥一人以养其父母。

崇尚儒学,兴科举之法,得士为多。

可谓元之令主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520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