郕王

郕王,第1张

郕王 明英宗复位后,听说弟弟能吃粥很高兴,为何一月后郕王离奇暴毙?

最近,《大明风华》正在热播,引发了大明热。

我是三少,我来说说郕王朱祁钰之死。

土木堡之变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钰,还是朱祁钰。

土木堡,是一个城堡,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坐落在居庸关至大同的长城一线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

1449年的夏天,在这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历史故事:土木堡之变。

这一战,明英宗朱祁镇亲自挂帅。

应该说,明英宗并不是很英明!作为一场战争的首领,明英宗缺乏对战事的基本把控,出现了重大指挥失误。

整个战事,几乎都是在王振的蛊惑或者挟持下进行的。

最后,明英宗被俘,战死的大臣大约52人,战死的官兵约10万人。

从此,明朝开始由繁荣,走向了衰落。

而明英宗在离开北京时,做了两件事。

一是把北京托付给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管理,二是把自己年幼的儿子立为了皇太子。

皇太子之变当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回北京后,加上瓦剌一直在咄咄逼人,百官震撼!有百姓沿街叫喊:皇上让蛮子给绑走了!皇上让蛮子给绑走了!皇上让蛮子给绑走了!京城里算是翻了天了!所有人都像坐进了开了凉水的浴缸,身心俱冷。

京城人人自危,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有的大臣准备把子女送往南京。

1449年九月,朱祁钰在各位大臣的拥护下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因为,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不足为政。

朱祁钰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所以,大臣们都希望朱祁钰能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

其实,朱祁钰的性格并不适合做皇帝,他本身也没有这个野心。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被朝廷的大臣推上去的。

也许,每个人自身的弱点是深藏着的,没有到那个时候,自己也不知道。

当了皇帝的朱祁钰,在高高的皇帝宝座上,却迷恋起皇权来。

这个从天而降的皇帝宝座,他坐得实在是太舒服了,他想一直坐下去,更想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坐下去。

于是,他废除了侄儿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不过,朱见济第二年却不幸夭折了,这给皇帝十分沉重的打击。

手足情之变在北京保卫战之后,瓦剌首领也先,发现自己好像捞不到什么好处了,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机会求和。

可是,这时候的朱祁钰,却十分不愿意接哥哥回来!因为自己的皇位原本是哥哥的!哥哥如果不回来,他这个皇帝当得心安理得。

哥哥回来之后,皇位谁坐呢?还是在大臣的建议下,朱祁钰很不情愿的迎回了明英宗,即现在的太上皇朱祁镇,并将朱祁镇软禁在了南宫。

为了防止朝廷有人越过高墙与太上皇联系,朱祁钰命人砍了南宫的树木,对南宫严加监视。

朱祁镇在南宫软禁了7年,这7年当中发生了很多事。

最大的事情是朱祁钰废除了本来是朱祁镇儿子的皇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朱祁钰保国有功,未把皇位交还给哥哥明英宗,还说得过去。

但是,他把朱见深的太子位也废了,许多大臣就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

朱祁钰不是朱元璋,他不会为了巩固皇位大开杀戒。

所以,他的这把椅子坐的不稳。

当朱祁钰的皇太子儿子朱见济不幸夭折后,他备受打击。

1457年正月,皇帝朱祁钰突然得了重病,关于皇储的问题再次摆到了桌面上,众臣议论纷纷。

正月十七夜,爆发夺门之变。

清晨,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再次成为大明的皇帝。

当朱祁钰听说后,只说了一句:"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这句“挺好的”,除了深深的无奈,还有几分真实的感受。

也许,当皇帝对于朱祁钰来说,当得太辛苦,太纠结,太累了。

朱祁钰之死明英宗的手段,就是真正朱家皇帝的手段。

他复位之后,逮捕了一批大臣,包括于谦。

并废除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了西内永安宫。

两三天之后,明英宗在朝堂上对大臣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

当时,所有的大臣都沉默不语!沉默就是最好的语言,从复位的第一天开始,明英宗已经开始为这次夺门之变出手了。

明英宗最恨的人,不是大臣,而是夺了他皇位的朱祁钰!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

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

这个恶人,活着都是皇室的耻辱!一个月后的二月十七日癸丑,朱祁钰死去,按亲王的礼义,葬在北京西山。

朱祁钰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明英宗怎么可能让一个恶人葬入大明帝王的陵寝呢?不久,于谦等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

鬼的谋逆之罪!!!你都成为也先的阶下囚了,朱祁钰算得上受命于危难之间。

如果朱祁钰心狠一些,一刀把回北京的明英宗给杀了,哪里有后来的这么多事?!三少说:有人说,朱祁钰死的不明不白?!哪里不明白了?除了哥哥明英宗,谁会对一个重病的“恶人”下手呢?

古今中外,皇室的手足相残不绝于史。

明英宗与明代宗虽是兄弟,不过两人相处起来,更像是友商,当面和气,暗地里却相互算计。

明英宗朱祁镇是正牌皇帝,原本只用待在京城就行,但他经不起太监的煽动,亲自跑去战场前线,结果酿成“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天子也被拐到大草原。

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明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按常规惯例,应该由太子朱见深继位,但太子年幼,于国不利。

于谦为了延续大明江山,力排众议,奏请太后,将朱祁钰扶上皇位。

朱祁钰登上皇位后,重用于谦,并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明朝得以转危为安。

蒙古俘获了明英宗,原以为奇货可居,可以向明朝索取利益。

不曾想到,明朝坚持抗战,导致蒙古除了最开始索取一点甜头,后面再无好处,明英宗对于他们也就成了无用的“摆设”。

由于明朝与蒙古持续的战争状态,原来的双边贸易也不复存在,这就让经济上依赖内地的蒙古部落损失不小。

蒙古首领也先逐渐意识到,继续与明朝争斗下去,弊大于利,于是便萌生将明英宗送回的想法。

明英宗毕竟曾是大明的皇帝,对于他被俘,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无不觉得是奇耻大辱,希望他能尽快回归。

但是,此时的皇帝朱祁钰却不这么想,因为明英宗对天下臣民依旧有很强的影响力,一旦回来,朱祁钰自己的合法性就存疑,因此,在他内心深处,倒希望明英宗像宋朝的徽、钦二帝,永远回不来。

景泰元年,经过几次磋商,明英宗还是回到大明,不过没有往日的风光,连礼仪都一减再减。

朱祁钰在东安门内迎接明英宗,他行拜见礼,明英宗答拜,两人还握着手,哭泣着,相互推让良久。

很明显,这是一场例行公事的表演秀,一切都是逢场作戏。

仪式完毕,朱祁钰将明英宗送入南宫,厚重的宫门关闭,此后整整七年,明英宗再也没有跨出宫门半步。

对于这位兄长,朱祁钰极为冷漠,为了避免出现复辟而采取严密的监视措施。

景泰七年底,朱祁钰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连元旦贺礼也无法参加。

石亨等大臣知道消息后,觉得朱祁钰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们联合一些明英宗旧臣,在景泰八年初发动“夺门之变”。

病榻上的朱祁钰,自知行将就木,听说兄长复位,倒还有些释然,毕竟皇位没有落入他人之手。

正月二十一日,明英宗颁布复位诏书于天下,宣布将景泰八年改为天顺元年。

受够了软禁的明英宗,在诏书中大骂朱祁钰,否定他的一切;接着,又以太后的名义发布制谕,宣布废“景泰僭子仍为郕王。

”从皇位跌落下来的朱祁钰,被迁移到西内居住,生母吴太后复号宣庙贤妃,废后汪氏仍为郕王妃。

朱祁钰迁到西内,病情曾一度好转,但不久又恶化,很快便一命呜呼,享年二十九岁。

当时就有传说,朱祁钰是被宦官蒋安用帛勒死的,至于蒋安是奉明英宗的密令,还是投英宗所好,就不得而知。

不管朱祁钰具体死因是什么,明英宗都摆脱不了最大嫌疑人的身份,因为:一、两个人为了皇位,没少算计对方。

朱祁钰上位后,不仅软禁朱祁镇,甚至连朱祁镇所立太子朱见深也废除。

这种为了皇位的私心,昭然若揭。

同理,朱祁镇东山再起后,一方面为了报仇,另一方面为了坐稳皇位,朱祁钰的下场自然不会好到哪去。

人不狠,坐不稳,万一朱祁钰病情好转,再来个反“夺门之变”,明英宗就彻底完了。

二、朱祁钰去世,明英宗是最大获益人。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神器只能定于一樽。

只有朱祁钰去世,他的影响力才会彻底消失,那些望风梯荣的大臣才会彻底屈服于明英宗。

从明英宗赐给朱祁钰的谥号“戾”来看,他对朱祁钰可谓恨之入骨。

按照谥法,“不悔前过曰戾”,“戾”字又有乖张、罪恶、暴行的含义。

死了都如此恨,活着岂不要“寝其皮,食其肉”?秋媚说:朱祁钰有没有私心?肯定有,毕竟想当皇帝是人之常情,但他功劳是主要的,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大明王朝,安定了天下人心。

朱见深继位后,为朱祁钰平反,并认可他往日的功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54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