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王国维

蝶恋花王国维,第1张

蝶恋花王国维 昨夜西风凋碧树,被王国维盛赞并和诗经蒹葭并列,有何不凡魅力?

谢谢邀请!昨夜西风凋碧树,被王国维盛赞并和《诗经•蒹葭》并列,有何不凡魅力?《蒹葭》一诗是抒写对意中人的思恋、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的。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有这样的话:古今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先生引用的诗词句子,和《蒹葭》表达的情感都是一类的,原先也都是描写感情的,如“众里寻他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原本的意思是,那个漂亮的女子到哪里了,怎么找不到了?可是,在非常失落的时候,蓦然一回头,啊!看到了,她正在那灯火稀疏的地方,似乎要向我这里走来。

而王国维先生把它们放在这里,又把它们提升到新的更高的境界,让它们派生出新的思想含义,其见解就非同一般了。

第一境界,是说人们要成就大事业,做出大学问,必须总结前人经验,读懂前人的理论,见多识广,只有这样,做大事、做学问才有资本,否则,就不会把大事做好,研究出来的学问,也是有欠缺的。

第二境界,是告诉人们,做大事也好,研究学问也好,必须深刻思索,孜孜以求,不能怕吃苦,劳其筋骨,肌体消瘦,也毫无怨言,千万不可半途而废。

第三境界是说,一朝顿悟,则豁然开朗,发前人之所未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到了这一步,就连自己也感到惊奇。

王国维先生的这个见解,是他研究学问的经验总结,对启示后人学习,道理是非常深刻的,值得我们学习。

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的强烈对比感谢邀请,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要想弄明白王国维先生为何对“昨夜西风凋碧树”这么盛赞,知道其非凡魅力为何能于《诗经•秦风•蒹葭》相媲美的真正原因,我们首先还是要弄明白《蒹葭》和晏殊的这阕《蝶恋花》究竟要表达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首先我们来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先秦时期秦国的一则民歌整理而成的诗歌。

这首诗歌通过邓丽君的歌声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以及后来改编的电视剧,在华夏大地疯狂圈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都为这诗里所展现的爱情故事痴迷。

女生们幻想自己是诗歌里所描绘的在水一方的伊人,男生幻想自己爱慕对象是那伊人的在水一方。

甚至很多女生的网名都会以“在水一方”命名。

可以说,这首诗歌一直活跃在人们的眉间心上,其拥有的巨大魅力,足见一斑。

但实际上,这首诗歌里描绘的爱情故事真的那么美好吗?其实不然。

因为这首诗歌所描绘的,只是一场美丽的虚无缥缈的梦幻。

也可以说展现的是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的强烈对比后的反差。

这首诗分三段,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写出诗歌中的主人公追寻那位伊人的过程,但不管他是在蒹葭苍苍之时,还是蒹葭萋萋之时,亦或是蒹葭采采之时,不管他是长驱直入的溯洄溯游,还是采取左右包抄,伊人总是“宛在”,至于是宛在水中央还是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反正都是宛在。

什么是宛在,就是仿佛在,既然是仿佛那就是无论如何都没见到伊人。

让人不禁替这小伙子着急,你连人家家住哪里都不知道,你追求个甚?所以,这首诗歌描绘的其实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无法实现的梦。

这让人不禁可以联想到我们年少时的各种不切实际的梦幻追求,其实都像那位伊人一样,萦怀于脑海,却又如此的无法靠近。

有句话叫“得不到的永远都是好的”,这或许就是蒹葭的非凡魅力。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我们再来看被王国维先生大加赞美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处所在的,宋朝宰相晏殊所做的这阕《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阙词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看明白没?其实这意思也是望断天涯路也不知道心上人在哪里,晏殊与蒹葭里的男主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想寄一封信给心上人,一个是直接想见到心上人,还有一点区别就是晏殊的“心上人”是曾经交集过后很难再见的别恨,而蒹葭里的男主角是想交集而不得的惆怅。

但是这些不同我们不去管他,我们只看《蒹葭》和《蝶恋花》这句所拥有的共同点就是“道阻且长”。

是一种念之不得的惆怅。

所以王国维先生抓着这句词和《蒹葭》相比较,并将“道阻且长,念之不得”这一共同点的引申到人生所要经历的三重境界的第一重境界,赋予其更深重的哲学思考,让人们明白人生进取的阶段性特征。

既然求之不得,那自然要么是方法问题,或者是机缘未到,或者是条件不具备,所以一味的求是没有用的,怎么办?那就不要放弃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尝试可行办法,寻觅机缘、创造条件吧,相信终有一天,当你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时候,忽然一个“蓦然回首”,或许就会得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自己十八九岁时流行的那首歌:“跟着感觉走,让她带着我,爱情会在不远处等着我”,当然,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感觉,我们更需要付出像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二个境界一样的不懈努力。

相信,理想就在前方等着我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544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