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慕遮

苏慕遮,第1张

苏慕遮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为何能成为千古绝唱?

范仲淹巜苏幕遮》词,读来百肠愁结,婉丽凄美,叫人动情落泪。

《苏幕遮》一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暗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犹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在读解此词之前,先来读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做为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的范仲淹,其忧国忧民的情怀都比任何哪位诗词大家都浓烈和凸显。

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早已深入人心,并且成为一茬茬为民请命,为国家富强人民康乐为己任的清廉官贵的座佑铭。

诚然,范仲淹一贯的文风都是雄武之风,刚阳之气,和他刚正不阿,胸怀坦荡的品性分不开。

而巜苏幕遮》这首词,却开启范仲淹别具一格的文风,婉丽凄美,愁动忧烦。

思乡之情,忧国之愤,一览无余地借助于漠野的秋景,荒凉且孤独情绪,高远清新碧空,绿水,芳草来托物抒情,抒发他久困边塞,思家不得的愁苦情怀。

可谓吟动风云悲,乡愁浓如墨。

词上阕: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

开篇便展开一幅秋景画图。

高远碧兰的天空,飘荡点缀着一片片休闲的云朵。

秋染的黄叶落满一地,满目金黄满怀伤感。

层林尽染的秋景,波涛似的极目远处,一波接一波,波谷浪峰上印染着烟氤雾霭和翠绿的景色。

让身处景致的人忘乎所以,留连往返。

秋色连波,一个波字,比喻得奇崛曼妙,令人叫绝。

接下来点出时间。

山影斜阳,夕阳早把山影拉长,晚霞更衬出旅人孤独落没的无助之冷清。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作者羁旅怅惘,无端怨恨芳草无情,斜阳无义。

此情此景的芳草斜阳尽管碧绿青翠,粉红绚丽多彩,也未能增添作者思乡曲的喜气。

词下阕:暗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戍边军旅的艰辛困屯,思念乡魂的暗然伤神,团聚无望夜夜无眠,好梦只能留给别人了。

想来亲人也和思念的人一样吧!一样的愁肠牵挂,一样的相思折磨。

好梦是夜夜除非的奢望。

明月楼高犹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以嘱咐的口吻,告诫戍边将士,明月清风更令人思亲怀乡,楼高危险,别倚栏呆思。

而灌入愁肠的酒,不知不觉便化为眼角思念的泪水,潸然而下。

一脸泪痕,满怀悲苦。

熟不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借酒消愁,对于诗家词客更是家常便饭。

而对于军旅人员,对于商人,对于羁旅者。

何尝不如此!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推古及今,所有离乡在外的人对故乡思念的通行证,对亲人怀想的明信片。

浓浓地乡愁,切切地亲情。

故成广为流传,恒古久远的名句。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宋代〕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这首词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该词不同一般婉约派的词风。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苏幕遮》这首词,原调是西域传入唐朝的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的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作了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这首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

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

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

言外之意是说,好梦做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

结拍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

范仲淹的《苏幕遮》属于写景抒情词,它能成为千古绝唱,必定有它的独特之处,我们可以从内容、意境、意象选择、情感和审美体验上来看它的独特之处。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

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范仲淹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成就显著,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很可观的。

他重视文章的社会重要,提倡复古,同时擅长词赋,可惜的是,他只有6首词流传下来。

这些词意境开阔,沉郁苍凉,突破了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是豪放词派的先声。

王兆鹏的《宋词排行榜》中列了前100位著名的词人以及他们的作品,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排在第32位。

可见,范仲淹虽不像柳永、苏轼、辛弃疾那样在写词方面有特别高的成就和开拓性的意义,但是他的这首词在后世还是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

它就像范仲淹其人,在出将入相之后给众人带来的是平易近人的思念与纠葛。

这首词书写的是思乡题材,这种感情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更何况范仲淹凭着他的学识和才气填下这首小词,在后世广为传唱。

范仲淹和柳永同时代,但是范仲淹对词牌发展的关键性是远不如柳永、苏轼、周邦彦这三巨头的。

所以,他的词是跳不出当时的大环境,顶多就是带有了自己文风清正的特色。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

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549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