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二是什么

国二是什么,第1张

国二是什么 什么是国一、国二、国三、国四、囯五车,有什么区别吗?

国一,国二等等一直到最新的国五和将要事实国六阶段指的都是我国在不同阶段对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要求。

欧盟在90年代初开始实行,我国的国1在2001年实施所以我国的排放标准一直是依据欧盟标准来制定,所以只是叫法不同。

比如现在的国五标准,全名为 国家第五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在国几阶段生产的车型简称 国几车。

国一标准 2001年7月1日全国实施国一标准,参考欧一标准,主要是针对一氧化碳,碳氢化物和微粒排放有限值要求,一氧化碳为3.16克每千米,碳氢化物为1.13克每千米等。

排放标准达到国一的就属于国一车,以下以此类推。

国二标准 2004年7月1日全国实施为了迎接奥运,北京提前实施。

国二标准相对于国一标准对排放标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单车污染物排放一氧化碳降低百分之30,碳氢化物和碳氧化物降低百分之55。

国三标准 2007年7月1日全国实施国三车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在技术方面对发动机和排气系统进行了升级和改造,增加了车辆自诊断系统和对三元催化进行了升级。

国三较国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要降低百分之40。

国四标准 2010年7月1日全国实施国四相对国三在排放后处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是污染物排放标准较国三降低百分之50到百分之60。

国五标准 2018年1月1日全国实施2018年月1日全国开始实施的国五标准对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悬浮粒子等机动车排放物的限制更为苛刻。

相比国四标准,氮氧化物排放量要降低百分之25,还增加了非甲烷碳氢和PM的排放限制,降低了大气污染,还要防治雾霾。

对于之后要实施的国六标准将会更为严格,污染物的排放较国五更是要降低一半左右。

这样迫使车企进行技术升级,随之车辆的制造成本也将会提升,预估每车的成本较现在提升5000到8000。

我不是键盘客,我天天和车打交道,分享全是硬菜!码字不易,喜欢的可以关注,方向盘带你了解更多车知识!

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强制让汽车厂家想办法控制这些污染物的产生。

汽车排放标准&试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排放标准。

像美国有美标,欧洲有欧标(欧IV、欧V等),中国有国标(国IV、国V等)。

但关于乘用车排放的试验工况主要有三个:欧盟的NEDC工况,美国的FTP75工况和日本的JC08工况。

下图为三种试验在全球的使用分布,其实主要是两个流派:欧派和美派,国标主要是参考欧标来进行制定的,而日本的标准则更多地参考美标来制订。

相对欧标来说,美国试验循环加减速更剧烈,另外增加了空调全负荷工作的工况,环境更加苛刻。

无论是采用哪种试验工况,主要是为了模拟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市区的拥堵工况、高速行驶工况等等。

在做试验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指定的车速、时间(手动挡还要规定换挡时机)、行驶距离来驾驶。

国四、国五、国六都是些什么梗?国内环保部门对排放标准也一直在加严,从国一到现在的国五,国五标准基本能达到欧五标准的水平。

以轻型汽油车为例,目前,国内处于国四与国五标准过渡的阶段,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及广东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执行国五标准,到2018年1月1日,全国都已经实施。

目前国内环保局制定第六阶段的标准,总体目标估计会在国五标准基础上加严30%。

从国四到国五,其标准的提升主要在于:1.氮氧化物(NOX)限制降低25%;2.增加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NMHC)限值指标;3.针对缸内直喷发动机,增加颗粒物浓度(PM)限值指标;由国五到国六,预计污染物的限值也会有所降低,同时会相应地增加耐久的里程,估计会从16万公里增至20万公里。

满足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其实要满足严格的排放要求,应该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油品;2.发动机燃烧和控制技术;3.尾气处理。

如果油品达不到要求,车辆的排放稳定性就很难达到要求,因为汽油中的硫、锰等会对三元催化器产生毒化作用,直接降低三元催化器的工作效率。

因此,要全面实施国标排放要求前,都要求对应的地区能提供满足相应排放要求的燃油。

而对于厂家来说,则需要从源头和末端控制排放污染物。

从源头上看,之所以会产生污染物,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燃料燃烧不充分,因此想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使燃烧更加充分,像HCCI稀薄燃烧、缸内直喷、废气再循环等等。

而尾气最终经排气管排出,在排出前会经过三元催化剂进行净化处理。

三元催化器触媒上有铂、钯、铑等贵金属,能够对氮氧化合物、颗粒进行氧化。

其实,目前很多国四和国五的车型,主要是三元催化器上贵金属含量的差别。

随着排放法规对颗粒物的关注,后续估计需要加上颗粒捕捉器来满足要求。

更多车型评价,买车选车知识,用车疑难杂症,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车域无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585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